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6 22:23
  中国已经进入产业转型、创新驱动的经济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长增速换挡、动力转换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布局,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完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尽管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但是存在一些高端人才供给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过高等问题,导致整体创新绩效并不突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更好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述评,重新梳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绩效的含义,基于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从R&D投入、非R&D投入及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运用Stata软件对2009年-2017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17个细分行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各个影响因素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方向以及程度,识别出关键影响因素,并在实证部分进行拓展分析,研究本文的影响因素对于生物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否有边界条件,最后采用各自...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图1.?1技术路线图??

技术创新,学者,作者,技术创新绩效


??产业化发展。将以上三种分类绘制成下图2.1。??创新程度??渐逬性创新??^?根石性创新?创新来源??创新对象??自主型创新??产品创新??摸仿型创新??工艺创新???A/.?U1AI..??甘作型创新??丨1技术创新j??图2.1技术创新的分类??注:作者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整理绘制而得。??2.1.3技术创新绩效??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技术创新的绩效进行了大量的界定,但学术界并未形成一致??的、明确的定义。如国外学者JefTerson.H.U?(2006)基于技术创新产出结果来进行衡量。??James.A.Cliristiansen?(2000)从技术创新的目的性角度展开研究,他提出技术创新绩效应??该立足于消费者的需求,这种需求包含了现有的需求以及未来的长期需求,为了保障收益??性,企业需要尽快缩短时间及缩小生产成本。??国内学者高建(2004)首次对技术创新绩效进行了概念界定,他认为产出绩效、过程??绩效共同构成技术创新绩效,衡量了技术创新的效率、产出成果和对商业的贡献度。刘元??芳等(2006)从最终成果视角展开研宄,他们认为技术创新绩效的价值体现在通过对投入??的资源要素的研发、重组

曲线,技术生命周期


成长期的新技术急速发展,是S曲线中增速最快的部分,在技术发展的成熟期,??其发展速度再次逐步放缓,因为技术本身存在上限,技术发展最终会走向衰退阶段(彭峰,??2013)。关于S型曲线具体如图2.3,成长期的技术发展增速较快,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国家,大多会优先选择引进成熟技术,来促进本国的技术创新绩效水平。因此S曲线对于??现实经验研究缺乏合理性,在成长期,S曲线应该是非连续的,但是这里的曲线却是平滑??的。??牛??^?—-一??术??效?y??__?,???1?^??萌芬期?成长期?成熟期?停滞期??图2.3?S型技术生命周期??来源:Cetindamaretal,2010.??Utterback和Abernathy又在1978年提出/?A-U模型,将技术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Fluid?phase、Transition?phase、Specific?phase,接卜來用表格形式来介绍A-U模型。虽??然他们的模型研究基于20世纪前期的美国经验,他的动态的视角和主导设计概念依然有??借鉴意义。A-U模型分析的是行业的创新行为及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间投资、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长江经济带11省市空间杜宾模型分析[J]. 裴潇,蒋安璇,叶云,汪发元.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08)
[2]以海洋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例[J]. 李大海,翟璐,刘康,韩立民.  海洋经济. 2018(03)
[3]企业规模、市场结构与创新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四位数行业的熊彼特假说的实证检验[J]. 胡德勤.  上海经济. 2018(03)
[4]基于知识整合与共享的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机理与对策[J]. 封伟毅,张肃,孙艺文.  情报科学. 2017(11)
[5]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测度与评价[J]. 曹兴,张伟,张云.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6]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政府支持的调节效应[J]. 曹勇,蒋振宇,孙合林,熊素莹.  中国科技论坛. 2015(12)
[7]技术差距、知识产权保护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J]. 党国英,秦开强,蔡华.  商业研究. 2015(08)
[8]不同规模企业间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比较研究——基于面板数据半参数模型[J]. 朱晋伟,梅静娴.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02)
[9]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的产业培育模式及路径[J]. 刘洪昌.  企业经济. 2015(01)
[10]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命周期及其演化规律研究——基于英美主导产业回溯的案例研究[J]. 王少永,霍国庆,孙皓,杨阳.  科学学研究. 2014(11)

博士论文
[1]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发展机制研究[D]. 杨仲基.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7
[2]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化的政府科技支撑机制研究[D]. 汪英华.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6
[3]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 俞之胤.吉林大学 2015
[4]生产性服务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D]. 杨以文.南京大学 2014
[5]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系统与创新载体研究[D]. 张志彤.电子科技大学 2014
[6]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绩效计量研究[D]. 孙建.重庆大学 2012
[7]区域产业集聚技术创新机理及其效应分析[D]. 李大为.南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类型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 庄观音.云南财经大学 2018
[2]长沙县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研究[D]. 欧阳晓.湖南师范大学 2017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D]. 杨洋.南昌大学 2015
[4]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 万熊婷.南昌大学 2015
[5]基于技术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效率研究[D]. 周婵.北京工业大学 2015
[6]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D]. 毛羽仪.上海师范大学 2015
[7]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评价研究[D]. 张梦.河北工业大学 2015
[8]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与实现机制研究[D]. 田莉.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4
[9]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D]. 王月明.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4
[10]新兴技术演化视角下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路径研究[D]. 杨仲基.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21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021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f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