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培养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16 17:49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我国大力推进工程教育的重要举措,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落脚点。本文从微电子集成电路产业和地方行业经济发展对卓越工程师的需求进行分析,从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四方面出发,基本完成并探索构建"赛课紧密结合,企业深度参与"的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科技创新及实践教学的运行模式及体系,以期对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微电子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提供指导。
【文章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40(S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存在的瓶颈问题
二、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机制及模式的探索
(一) 泛在的“三跨”课内教学及探索“3+1”课外科技创新+企业实习毕设贯通模式
(二) “赛课紧密结合, 企业深度参与”, 优化构建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优化构建具有“创新应用实践进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工程教育课程体系
(四) 着力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实现师资队伍“国际化、工程化”
(五) 成立光谷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建设集成电路产学融合协同育人实训平台, 着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实训能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向“卓越工程师”的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J]. 董庆贺,殷贤华,李伟,许川佩.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07)
[2]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 陈启元. 中国大学教学. 2012(01)
[3]推进卓越工程师孵化的现实阻力及对策性思考[J]. 孙颖,陈士俊,杨艺.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05)
[4]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 叶树江,吴彪,李丹.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04)
[5]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与卓越工程师培养[J]. 李继怀,王力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03)
本文编号:3036715
【文章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40(S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存在的瓶颈问题
二、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机制及模式的探索
(一) 泛在的“三跨”课内教学及探索“3+1”课外科技创新+企业实习毕设贯通模式
(二) “赛课紧密结合, 企业深度参与”, 优化构建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优化构建具有“创新应用实践进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工程教育课程体系
(四) 着力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实现师资队伍“国际化、工程化”
(五) 成立光谷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建设集成电路产学融合协同育人实训平台, 着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实训能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向“卓越工程师”的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J]. 董庆贺,殷贤华,李伟,许川佩.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07)
[2]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 陈启元. 中国大学教学. 2012(01)
[3]推进卓越工程师孵化的现实阻力及对策性思考[J]. 孙颖,陈士俊,杨艺.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05)
[4]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 叶树江,吴彪,李丹.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04)
[5]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与卓越工程师培养[J]. 李继怀,王力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03)
本文编号:3036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036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