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我国物流产业与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05:01

  本文关键词:我国物流产业与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资源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峻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受到各国广泛关注,低碳经济成为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当前我国已从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转变,物流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服务业的主导力量,同时物流产业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因此,加快转变物流产业发展方式,推动区域经济低碳发展进程,对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物流产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碳生产率、人均碳排放、经济效率指数以及碳排放效率来探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其次从我国各省份碳排放和经济增长效率来分析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选取碳排放强度来表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利用Eviews6.0软件软件对物流产业发展与低碳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以耦合理论为基础,构建物流产业与低碳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测算我国30个省份2000-2013年物流产业与低碳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状况,根据耦合协调发展结果,制定促进耦合系统低碳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低碳视角下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物流产业能源消耗量大、碳排放高,区域低碳经济增长效率有所上升,且存在着较大的增长空间;在物流产业与低碳经济相互影响作用方面,物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数以及能源消耗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相互作用明显,物流产业与低碳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能力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省份相互作用不显著,且耦合协调发展能力较差。因此,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优化物流产业布局、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方式,提高物流产业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物流产业碳排放量,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低碳经济发展。
【关键词】:物流产业 低碳经济 影响作用 协调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59.2;F124.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绪论8-1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10
  •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0-12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及方法12-20
  • 2.1 相关研究综述12-17
  • 2.2 相关方法17-20
  • 第三章 低碳视角下物流产业发展现状20-33
  • 3.1 物流产业碳排放现状20-25
  • 3.2 物流产业碳排放特征分析25-29
  • 3.3 物流产业碳排放效率分析29-33
  • 第四章 物流产业对低碳经济影响作用分析33-43
  • 4.1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33-35
  • 4.2 低碳经济增长效率分析35-37
  • 4.3 物流产业与低碳经济实证分析37-43
  • 第五章 物流产业与低碳经济协调发展分析43-54
  • 5.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3-46
  • 5.2 协调发展模型46-47
  • 5.3 协调发展分析47-54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4-56
  • 6.1 结论54-55
  • 6.2 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60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60-61
  • 致谢61-62
  • 附录62-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爽;;加速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途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年24期

2 许明;;基于产业经济学浅论我国物流产业[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年12期

3 李珊珊,刘立萍,王耀球;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几点认识[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年09期

4 江小波,桑昌禹;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问题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我国物流产业取得实质性进展[J];物流科技;2003年01期

6 刘成昆,王述英;我国物流产业跨越式升级的实现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04年09期

7 钱厚源;我国物流产业的兴起及发展途径[J];大众科技;2004年04期

8 宋立夫,程航东,许洪军;加强四级耦合促进我国物流产业和谐发展[J];综合运输;2005年10期

9 杨向东;我国物流产业的政策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19期

10 张姝;;完善我国物流产业的财税对策[J];当代经济;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宋杰;刘艳媛;;浅析我国物流产业现状[A];2007'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信息网成立3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7年

2 武云亮;袁平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物流产业整合研究[A];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余晖;张文杰;;物流产业的界定及完善我国物流产业统计体系的思考[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楚岩枫;;我国物流产业规模与宏观经济因子的灰色关联研究[A];第16届全国灰色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熊孟英;;电子商务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影响及对策[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秦薇薇;徐杰;;对我国物流产业集中度的分析与思考[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物流产业潜力惊人[N];中国水运报;2003年

2 刘伟华;“双轮驱动”——加快我国物流产业升级[N];国际商报;2008年

3 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入世10年中国物流产业安全状态评价[N];国际商报;2012年

4 记者 缪惟民;我国物流产业入世后面临严峻挑战[N];中国包装报;2002年

5 记者 刘凌林;我国物流产业已跨入成长期[N];中国企业报;2005年

6 记者张翼南;我国物流产业潜力巨大 消除瓶颈仍需多方入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7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洪涛;用改革精神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N];现代物流报;2013年

8 柯惠;物流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正式启动[N];中国特产报;2008年

9 张雨航;把脉物流园区市场[N];现代物流报;2014年

10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全力推进物流发展[N];现代物流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楚岩枫;我国物流产业系统演化机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凤凤;我国物流产业与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6年

2 陈丽英;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物流产业升级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夏敏;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志俊;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与统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5 金雯;我国物流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6 王坤;我国物流产业政策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邓杏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物流产业安全的影响[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8 朱俊菲;我国物流产业政府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陈先锋;我国物流产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D];暨南大学;2006年

10 邓洞洞;我国物流产业SCP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物流产业与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23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8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