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动态演化研究:指数构建与预测
本文选题:互联网产业 + 产业内贸易 ; 参考:《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14期
【摘要】:将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分为商业存在、软件外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四种形态,构建测度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设计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发展综合指数,并通过神经网络方法对2008-2014年我国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进行动态演化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之前我国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发展总体上呈现直线稳定上升状态,但由于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的超常规发展,2014年以来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发展速度开始加快,并超过了稳定区间,需要实施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确保其健康持续发展。
[Abstract]:This paper divides the Internet intra-industry trade into four forms: commercial existence, software outsourcing, Internet finance and e-commerce, and constructs a statistical index system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of intra-industry trade in the Internet. Factor analysis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re used to design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ra-industry trade in Internet, and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intra-industry trade in China from 2008 to 2014 is studied by means of neural network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ntra-industry trade in Internet industry in China has been rising steadily before 2013. However, due to the extraordinary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finance, e-commerce and other fields, the development of intra-industry trade in Internet industry has been accelerating since 2014. And beyond the stable range,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targeted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ensure its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双边市场的我国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及产业政策研究”(7117305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72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俊;产业内贸易指标及其优化[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翟卉;;对发展我国产业内贸易的思考[J];理论导报;2000年02期
3 高运胜;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状况的分析和建议[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李俊;产业内贸易及其在我国的实践[J];国际经贸探索;2003年01期
5 苑涛;欧洲国家产业内贸易分析[J];欧洲研究;2003年05期
6 郑理明,王雷;关于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研究[J];企业经济;2003年08期
7 李俊;产业内贸易及其在广东的实践[J];学术研究;2003年09期
8 祝欣;我国产业内贸易问题的现状与展望[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9 陈秋云,陈望春;两种产业内贸易模式的实证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李海平;产业内贸易理论与我国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石高超;朱瑞祥;田志宏;;我国农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杨婧;兰勇;周发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经济效应实证研究[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陈汉林;郑云;;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6辑)[C];2012年
4 廖翼;兰勇;;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正良;秦兴方;;江苏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与竞争力提升[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娟;;中国-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及动因分析[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7 李世杰;李凯;梅丽;;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实证研究[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曙霄;;关于中国对外贸易模式及其结构问题的探讨[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9 吕国钧;;全球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制造业的转移和重组[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2期(总第20期)[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民;广西应探求产业内贸易之路[N];广西日报;2005年
2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易然;电子通信设备产业内贸易因素分析[N];国际商报;2009年
3 杨民;与东盟有广阔合作空间 广西应探求产业内贸易之路[N];证券日报;2005年
4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 官锡强;深化广西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实现产业优化升级[N];广西日报;2011年
5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潘文卿;中国农业竞争优势大盘点[N];中国信息报;2000年
6 ;贸易模式与中国文化产业的取向[N];中国文化报;2003年
7 潘文卿(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农业发展要实施比较优势[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8 李玉举;澳大利亚:理想的贸易伙伴[N];国际商报;2004年
9 陈峰;建立大企业间战略联盟[N];民营经济报;2005年
10 姚海天;变动的“雁行”:中日经济再定位[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征;从产业间贸易到产业内贸易:演进机制分析与中国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王鹏;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宁国玉;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章丽群;中美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与利益分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5 李季;中国与日、韩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林琳;产业内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王虎;产业内贸易结构模式、分类体系对应及产品差异性的界定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吴学君;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高伟;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孙骏;闽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厉江;中日韩三国之间产业内贸易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2 王丹;辽宁省与韩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3 吴君;中国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田菲;中美产业内贸易发展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刘文涛;山东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丛培飞;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7 张伟静;苏浙粤三省产业内贸易比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8 黄蓉;中美高技术产业内贸易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邹雯;中欧产业内贸易研究:1999-2006[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周颖;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现状与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25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dianzishangwulunwen/2025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