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诱致新型专业市场形成的比较制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13 15:25
本文关键词:电子商务诱致新型专业市场形成的比较制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伴随现代物流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正在引发传统专业市场在制度安排和组织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创新与变革。本文拟运用比较制度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试图构建一种制度分析的概念性框架,对电子商务诱致下我国新型专业市场的生发机制及路径进行分析,探讨传统专业市场向新型专业市场演进过程中的制度生成以及制度演化的内生性问题。首先,在阐述了基于电子商务的新型专业市场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电子商务诱致新型专业市场生发的机制及制度形成逻辑。基于比较制度分析的理论思考,本文认为电子商务诱致新型专业市场生发的过程,是市场各单位主体在变异机制、选择机制、学习机制以及自组织与他组织机制的共同作用下适应性演进的过程。从制度层面看,新型专业市场的形成具有内生性,并且会受其所在环境如历史因素、制度环境、公共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其次,探讨了电子商务诱致新型专业市场生发的路径,认为新型专业市场的形成是一个多元体制、多层级有机互动并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的动态演化博弈过程。然后,构建了新型专业市场形成的演化博弈模型,得出传统专业市场向新型专业市场变迁的演化均衡策略。接着,尝试性地探讨了一种概念性框架——主观博弈模型,以解释专业市场参与者在电子商务诱致下,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去探索新的博弈方式的机制。认为,当“新型专业市场”这一制度安排意会的或符号的信息浓缩所引发的参与者的信念系统彼此趋同时,基于电子商务的新型专业市场就会最终达成为稳定的均衡策略。然后,对“中国小商品城”与“中国塑料城”两大专业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的现状、历史演进进行了考究,结合前面的模型探讨了这两大专业市场建设新型专业市场的博弈机理,并对他们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在建设新型专业市场的过程中,应当重视不同阶段各市场参与者对于制度安排边际效应重组过程中的利益均衡及其约束条件,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与市场主体积极性的结合,因地制宜地构建价值共创型的现代商贸体系。
【关键词】:新型专业市场 电子商务 比较制度分析 演化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24.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一、绪论8-15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8-10
- 1. 选题背景8-9
- 2. 研究意义9-10
- (二)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10-13
- 1. 研究内容10
- 2. 研究方法10-13
- 3. 技术路线图13
- (三) 可能的创新之处13-15
- 二、文献综述15-25
- (一) 传统专业市场的研究15-17
- 1. 国外研究综述15-16
- 2. 国内研究综述16-17
- (二) 基于电子商务的新型专业市场研究17-19
- 1. 专业市场开展电子商务的应用性研究及影响因素18
- 2. 电子商务平台介入对专业市场的改造与提升研究18-19
- 3. 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研究19
- (三) 比较制度分析的相关概念与特点19-23
- 1. 对于制度的理解20-21
- 2. 比较制度分析的研究对象21-22
- 3. 比较制度分析的特点22-23
- (四)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23-25
- 三、电子商务诱致新型专业市场生发的机制及制度分析逻辑25-33
- (一) 新型专业市场的内涵及主要特征25-26
- (二) 基于电子商务的新型专业市场的生发机制26-29
- 1. 变异(创新)机制26-27
- 2. 选择机制27-28
- 3. 学习机制28
- 4. 自组织与他组织机制28-29
- (三) 电子商务诱致新型专业市场形成的制度分析逻辑29-33
- 1. 新型专业市场的制度起源和实施问题的内生性解释29-30
- 2. 历史因素、制度环境与新型专业市场的形成相互关联30-31
- 3. 不同符号系统竞争诱致专业市场制度的变迁31-32
- 4. 法律法规与公共政策对新型专业市场形成的作用32-33
- 四、电子商务诱致新型专业市场形成的路径与博弈模型33-42
- (一) 电子商务诱致新型专业市场形成的路径33-36
- 1. 单位经济主体安排创新33-34
- 2. 多元体制共同演化34
- 3. 新型专业市场形成34-36
- (二) 电子商务诱致新型专业市场形成的演化博弈模型与主观博弈模型36-42
- 1. 演化博弈模型36-38
- 2. 一个主观博弈模型的构建38-42
- 五、实证研究:以“中国小商品城”与“中国塑料城”为例42-50
- (一) 两大专业市场的发展现状42-44
- 1.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总体发展概况42-43
- 2. 余姚中国塑料城的总体发展概况43-44
- (二) 电子商务诱致下两大专业市场的历史演进44-47
- 1. 电子商务诱致两大专业市场演化的萌芽期44
- 2. 电子商务诱致两大专业市场的多元体制互动发展44-46
- 3. 电子商务诱致两大新型专业市场的形成46-47
- (三) 电子商务诱致两大新型专业市场形成的比较分析47-50
- 1. 两大专业市场建设新型专业市场的博弈机理47-48
- 2. 两大专业市场建设新型专业市场的共同特征48-49
- 3. 两大专业市场建设新型专业市场的差异性49-50
- 六、结论与建议50-53
- 1. 结论50
- 2. 建议50-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 “中国小商品城”市场经营户问卷57-6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0-61
- 致谢61-63
-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63-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天祥;刘显文;李冠华;;专业市场内生报酬递增机理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2 陈庆;;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与快递业联动发展研究——基于浙中城市群建设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3年13期
3 李虹;;浅谈电子商务与传统专业市场融合的内在机理[J];商场现代化;2012年09期
4 吕丽s,
本文编号:362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dianzishangwulunwen/362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