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子商务中跨国企业税收的法律问题
本文关键词:论电子商务中跨国企业税收的法律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电子商务 国际税收 居民身份 常设机构 双重征税
【摘要】:当前国际通行的对跨国交易的征税规则是:跨国企业的居民身份所在国对其境外收入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征收所得税;而跨国交易发生地所在国对交易的所得行使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征收增值税或营业税。由于电子商务有别于传统产业,它对传统的国际征税规则构成了挑战,包括对居民身份的认定标准、对常设机构原则、对交易所得的收入定性、对国际税收征管体系均造成了冲击。在电子商务发展伊始,国际社会就对电子商务是否应该征税展开了讨论,本文会择要介绍征税观和不征税观的典型代表。随着电子商务进入蓬勃发展期,对于电子商务征税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国对于电子商务征税只是一个早晚的问题。作为前提,各国都有自己的标准来确定电子商务企业的税收管辖权,本文重点介绍美国、欧盟成员国和我国有关实践。由于同时存在居民税收管辖权和收入来源地管辖权,往往造成双重征税的问题,因此国际社会通过签订双边或多边条约来避免双重征税。某些跨国公司往往选择改变某些节点,来达到国际避税的目的,这些情况需要各国根据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法律。如何避免双重征税或国际避税,对于电子商务来说有重要的意义。对电子商务如何征税,各界众说纷纭;在各种学说中,“保留现有税收体系,将之作微调以适应电子商务”是比较现实的做法。具体来说,可以适当拓宽常设机构的定义;适当调整对企业居民身份的认定;应用功能等同原则对电子商务交易中的收入进行分类。作为对亚当·斯密及其后来者税收原则学说的继承,电子商务征税应该遵循税收中性原则、效率原则、确定与简化原则、有效与公平原则、灵活适用原则。跨国企业的电子商务目前在中国还处于免税状态,其对中国各税种、对互联网产业以及对整个国民经济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该加紧对电子商务各种税收问题的策略研究,以期找到公平合理的协调解决居住国和来源地国在电子商务所得上税收权益分配的方案。
【关键词】:电子商务 国际税收 居民身份 常设机构 双重征税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96.3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2
- 一、电子商务的定义及其演进10
- 二、国际税收中居民管辖权,来源地管辖权和双重征税及避免10-11
- 三、本文的主题及研究范围11-12
- 第一章 跨国企业的居民籍确定标准及其意义12-16
- 第一节 美国确定跨国企业居民籍的标准13
- 一、企业注册地标准13
- 二、实际管理和控制中心所在地标准13
- 第二节 欧盟主要国家确定跨国企业居民籍的标准13-14
- 一、总机构所在地标准13
- 二、混合标准13-14
- 第三节 中国确定跨国企业居民籍的标准14
- 一、企业注册地标准14
- 二、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标准14
- 第四节 确定跨国企业居民籍在国际税法上的意义14-16
- 一、关系征税国对该企业的税收管辖权14-15
- 二、关系税收待遇和所适用课税方式和程序的差别15
- 三、关系有关国际税收条约的适用与否15-16
- 第二章 对于电子商务中跨国企业征税的不同观点及原则16-22
- 第一节 对电子商务中跨国企业征税的不同看法17-20
- 一、征税观17-18
- 二、不征税观18
- 三、主流意见18-20
- 第二节 对电子商务中跨国企业征税的原则20-22
- 一、税收的中立性20
- 二、税收的平等性20
- 三、税收的公平性20
- 四、政府管理效率20-22
- 第三章 向电子商务中跨国企业征税的管辖权问题22-34
- 第一节 现有传统商业的国际税收管辖权22-26
- 一、居民管辖权23
- 二、收入来源地管辖权23
- 三、双重征税及其避免23-25
- 四、国际避税及其管制25-26
- 第二节 传统商业的税收管辖权原则适用于电子商务的问题26-29
- 一、电子商务有别于传统商务的运营模式27
-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居民税收管辖权的挑战27-28
- 三、电子商务对常设机构原则税收管辖权的挑战28
- 四、电子商务对于交易所得的收入定性的挑战28
- 五、电子商务对国际税收征管的挑战28-29
- 第三节 有关国家或地区确定向电子商务企业征税的管辖权实践29-34
- 一、美国的实践29-31
- 二、欧盟国家的实践31-32
- 三、中国的实践32-34
- 第四章 有关向电子商务中跨国企业征税若干问题的讨论34-43
- 第一节 向电子商务中跨国企业征税的原则问题34-36
- 一、中性原则35
- 二、效率原则35
- 三、确定与简化原则35
- 四、有效及公平原则35-36
- 五、灵活适应原则36
- 第二节 电子商务中跨国企业税收的国际法问题的对策36-40
- 一、创设新体系,引入新税种36-37
- 二、保留现有税收体系,仅做微调37-39
- 三、保留现有征税体系,但在具体管辖权上进行变更39-40
- 第三节 向电子商务中跨国企业征税对中国税收及经济的影响40-43
- 一、向电子商务中跨国企业征税对中国税收的影响40-42
- 二、向电子商务中跨国企业征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2-43
- 注释43-48
- 参考文献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文瑞;;跨国企业缘何频遭“泥石流”[J];法人杂志;2007年08期
2 陈伟;;一家跨国企业的创新机制怎么失灵了?[J];法人杂志;2007年11期
3 黄盛;张丽杰;;跨国企业在华本土化原因探析[J];理论导报;2009年12期
4 汤;周祖怡;;“反向创新”:跨国企业全球战略新趋势[J];当代社科视野;2010年04期
5 贺煜;;经济危机对中国跨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学习月刊;2012年16期
6 斋藤优;赵春元;;围绕跨国企业的技术战略——今后的课题与前景(摘译)[J];外国问题研究;1983年03期
7 惃原;;日本跨国企业浅谈[J];外国问题研究;1985年04期
8 柳卫玉;;意大利跨国企业的发展[J];国际展望;1990年19期
9 高连福;;日本跨国企业的世界地位及发展战略[J];亚太研究;1992年01期
10 柴忠东;德国跨国企业科研国际化[J];德国研究;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宝供:服务跨国企业是学习良机[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74期—84期(2005年)[C];2005年
2 王欣;;如何赢得跨国企业物流客户[A];第七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代表手册[C];2003年
3 Klaus E.Meyer;;社会责任对新兴市场中跨国企业的影响(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4 张东红;蒋勤峰;;战略性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初论——以A钢铁公司为例[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邱泽奇;;倡导基于需求的科技创新[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6 张杨;;教育中“责任与能力”的较量[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年
7 黄桂田;尹志锋;;知识产权保护(IPR)与跨国企业(MNEs)进入方式选择——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2010年
8 黄河;;跨国公司的公共外交决策[A];公共外交季刊2011夏季号(总第6期)[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光;跨国企业遭遇“本土打假”迷局[N];中国企业报;2003年
2 张醒生;跨国企业如何实现本土化[N];经济日报;2003年
3 钟蓝;中国儿童慈善活动表彰功臣跨国企业资助公益争创先锋[N];中国信息报;2004年
4 AMD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郭可尊;参与自主创新:跨国企业新责任[N];中国财经报;2007年
5 汪震宇;公众拒绝外资破坏中国环境[N];中国环境报;2007年
6 石贵明;本土化不是跨国企业行贿借口[N];中国企业报;2007年
7 姚 岚;跨国企业如何获得中国市场影响力[N];中国质量报;2006年
8 吴学安;强化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N];中国质量报;2006年
9 陈雪频;中国影响力:全球价值链上的舞蹈[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10 王佑;“2006中国最具影响跨国企业”系列报道之五[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海宁;跨国企业作用下的地方企业网络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廖勇凯;跨国企业在沪子公司战略性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模型建构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付竹;文化距离、进入模式与绩效[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志伟;跨国企业价格转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2 Maponoane Toka Justice Mokose;跨国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9年
3 杨立;跨国企业的进入与东道国文化壁垒[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4 杨博;跨国企业在华采购流程中的风险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5 黄娟;跨国企业在华撤资决定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杜国功;跨国企业核心竞争力论[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7 蔡燕芳;中国大陆与香港两地税制对跨国企业的投资取向影响[D];暨南大学;2001年
8 沈宠平;促进跨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的联系[D];湘潭大学;2005年
9 凌雯雯;基于动态核心能力的跨国企业知识积累与学习过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10 赵怀宇;机遇与挑战——跨国企业在华宏观市场环境及战略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18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dianzishangwulunwen/518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