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业对制造业的作用浅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金融业对制造业的作用浅析
更多相关文章: 制造业现状 金融效率 发展规模 贷存比 时滞效应 发展水平 存款规模 世界制造业中心 世界产业转移 作用机制
【摘要】:本文选取1993~2013年的M2/GDP以及2006~2014年的金融业贷存比,分别从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两个角度分析金融业对制造业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发展规模的下降会导致制造业发展水平的下降,而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的增加都会导致制造业发展水平的上升,只是这种作用机制存在时滞效应。因此为使制造业更好地发展,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作者单位】: 农业银行无锡太湖支行;
【关键词】: 制造业现状;金融效率;发展规模;贷存比;时滞效应;发展水平;存款规模;世界制造业中心;世界产业转移;作用机制;
【分类号】:F427;F832.7
【正文快照】: 一、我国的制造业与金融业(一)我国制造业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思想和世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世界制造业中心大规模向中国转移,制造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奠定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基础,同时带动了工业化、信息化等高新技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裴平,朱永利;加大江苏制造业升级的金融支持力度[J];现代管理科学;2003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制造业信息化论坛[J];机电信息;2000年Z3期
2 朱高峰;关于发展我国制造业的几点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7期
3 许有健;我国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业现状[J];中国机电工业;2001年14期
4 袁林忠;入世后我国东西部制造业再发展模式的思考[J];机电一体化;2002年02期
5 贾孝芬;制造业信息化的三方责任[J];现代制造;2002年17期
6 汪江龙;杨旭;;我国汽车制造业出路何在[J];改革与开放;2005年10期
7 李先涛;魏志荣;;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调整与改造[J];北方经贸;2005年12期
8 岳子俭;;中国是否已成为“世界工厂”[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1期
9 祝明涛;王巍;綦良群;;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及其结构现状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7年02期
10 周必健;;浙江装备制造业现状大扫描[J];浙江经济;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海莲;姚绍文;龙华;叶愈;;云南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分析研究[A];2011装备制造业绿色创造 节能减排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施庆华;;云南装备制造业现状及发展浅析[A];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施庆华;;云南装备制造业现状及发展浅析[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董琳琳;盛春辉;刘向红;;辽宁装备制造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5 张燕平;赵姝;;力促安徽制造业实现新跨越[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中山市装备制造业现状及展望[A];首届珠中江科协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金敏力;;以信息化推动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8 王海峰;;甘肃装备制造业现状与展望[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9 柳百成;;制造业科技发展战略[A];2005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唐兴伦;;大力振兴和发展装备制造业 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编译 本报记者 王悠然 侯丽 赵琪;以创新促进制造业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常云昆;加强中德合作振兴陕西装备制造业[N];陕西日报;2003年
3 记者 邱永强;明确主攻方向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N];甘肃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卢飒;“把脉”贵阳制造业[N];贵阳日报;2006年
5 艾琳;装备制造业重振雄风[N];兰州日报;2007年
6 田洋;依托军工科技和市场竞争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N];贵州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孙爱民;制造业信息化 三年铺天盖地[N];中国电子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栗清振;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整体向好[N];中国电力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姚晋平;政策呵护 振兴山西装备制造业正当时[N];山西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杨舒 李高超;制造业三国演义 中日韩谁执牛耳[N];国际商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海兰;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对汽车制造业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王冬梅;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双向驱动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3 李婷婷;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动力机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4 闫仁轶;装备制造业虚拟合作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庞紫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6 赵鑫;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实施跨国战略联盟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7 杨威;装备制造业人力资源的激励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8 刘明;面向全球环境的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2年
9 匡雷达;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10 赵仕海;吉林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培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09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009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