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工业污染排放关系分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工业污染排放关系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工业化指标 工业化发展阶段 工业化发展水平 污染排放强度指数
【摘要】:利用陈佳贵课题组对工业化阶段划分的方法,重新确定2001~2013年我国工业化指数,分析近十几年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变化趋势;再分析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排放总量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关系,以及工业化发展水平与工业污染物排放的耦合规律,为后续我国工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建议。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工业化指标 工业化发展阶段 工业化发展水平 污染排放强度指数
【基金】:国家环保部“十三五”规划对外委托课题(课题一);《我国经济形势发展和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对我国资源能源消耗;环境问题联动分析》
【分类号】:F427
【正文快照】: 我国工业化是人类历史上人口参与规模最大的工业发展过程,对资源的消费和对环境的影响更为突出,因而我国工业发展所受到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显著。与所有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问题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然而,与其他国家工业化问题不同,我国人口基数和城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沈满洪,许云华;一种新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浙江省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环境变迁的关系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2 马丽;金凤君;宋周莺;刘毅;;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空间耦合分析(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燕秋;陈佳;李松;;重庆市经济增长和污染排放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2 蒋妮姗;李新;;苏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耦合关系的实证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3期
3 储蓓蓓;;太湖流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7期
4 李艳;刘厚凤;王娇;;济南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实证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7期
5 班春峰;徐梦洁;赵紫玉;刘勤;;河南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6 曾小梅;;金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定量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5期
7 周俐峻;;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放及其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耦合关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2期
8 吕莉;高国鹏;;内蒙古呼包鄂地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16期
9 张军;耿雅妮;;宝鸡市大气环境质量EKC模型的建立与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刘耀彬;;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好孟;基于环境保护的我国绿色信贷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董战峰;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3 田徵;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牛海霞;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及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巩芳;政府主导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及在内蒙古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6 许德林;农地非农化调控的市场机制与政府管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张晖;中国畜牧业面源污染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可强;基于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王飞儿;生态城市理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郑冬梅;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燕光华;苏州市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承毅;我国流域水污染问题的政府管制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4 王春杰;基于低碳经济的西安城市发展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商鹏;汽车企业低碳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绍俭;中国区域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效率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孔静;天津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与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8 孙宇飞;城市碳排放清单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9 夏庆澍;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性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张静;中国工业污染物的产生、处理及排放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2 张晓东,池天河;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1年04期
3 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4 柴莎莎;延军平;杨谨菲;;山西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耦合协调度[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1期
5 宋红丽;薛惠锋;张哲;李献峰;;经济—环境系统影响因子耦合度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6 宋学锋,刘耀彬;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模型及其应用[J];科技导报;2005年05期
7 吴跃明,张子珩,郎东锋;新型环境经济协调度预测模型及应用[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8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年02期
9 洪阳,栾胜基;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库兹尼茨关系探讨[J];上海环境科学;1999年03期
10 左其亭,陈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J];上海环境科学;2001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南的工业化处于哪个阶段[J];经贸导刊;2002年01期
2 雍红月,李松林;谈工业化概念及工业化阶段的划分标准[J];内蒙古统计;2002年02期
3 姜爱林;21世纪初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战略思考[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2年01期
4 张鹏,李宗强;对陕西所处工业化阶段问题的几点思考[J];理论导刊;2003年11期
5 侃坦;全面、准确理解工业化[J];企业活力;2003年11期
6 刁成宝;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辽宁经济;2003年04期
7 王行伟;谈城镇化对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的意义[J];理论界;2003年03期
8 葛金田,王昊;创新——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出路[J];科学与管理;2003年06期
9 郑文,邹德文;我们距离新型工业化有多远[J];政策;2003年04期
10 何晓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对策[J];发展研究;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友;;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余华银;毛瑞丰;;安徽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3 肖银;;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及融合方法[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淑琴;赵娜;;实施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路径[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5 曾国强;;对贵州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径分析[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吴泓;;论新型工业化的定位及路径选择[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陈渝中;施庆华;栾玉琴;;云南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模式研究[A];2004年十一省区市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孙德林;陈荔;宋长吉;;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探讨[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周清明;欧绍华;刘善球;;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现株洲“两型”产业发展[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傅建平;;我市工业化现状及产业发展战略[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伞锋;中国资本密集型工业化阶段路途漫长[N];上海证券报;2005年
2 苏福功;深入理解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N];河南日报;2001年
3 史永铭;新型工业化解析[N];中国信息报;2003年
4 鄢来雄;工业化离我们还有多远?[N];中国信息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唐红阳 见习记者 李文解;方向新:力促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最大互动[N];湖南经济报;2006年
6 厦门大学教授 胡培兆;工业化阶段不可逾越[N];扬州日报;2007年
7 周叔莲;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意义重大[N];人民日报;2008年
8 伞锋;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影响工业化方向[N];上海证券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陈惠贞 林X;聆听工业化的足音[N];闽南日报;2013年
10 记者 倪涛 李凉 孙健 吴刚 车斌;非洲工业化有望迎来快速发展阶段[N];人民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继文;工业化与信息化:中国的历史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郑海天;深圳工业化发展模式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3 翟书斌;中国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杨民;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层次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胥军;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冀纯堂;发展中地(市)区工业化道路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董建锴;陕西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宋帕婉;论老挝工业化道路的选择[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郜筱亮;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产业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广;河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模式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2 龚维;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评价及区域比较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3年
3 李睿;工业贷款对重庆工业化发展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崔美丽;山东省工业化时空差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白慧;三峡库区城镇化、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6 陈新梅;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7 资义平;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制度保障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8 汪长柳;江苏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9 万文娟;重庆市新型工业化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胡秀玉;云南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及空间态势评价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59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059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