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对我国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的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综合能源系统 可再生能源 综合能源利用 节能减排
【摘要】:建设完善的社会综合能源系统是低碳经济背景下解决我国社会供能系统安全性低、自愈能力差、设备利用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的一种可能解决方案。文章首先给出综合能源系统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征,结合世界各国综合能源系统建设的经验与我国能源资源现状,分别从国家、区域和终端这3个层面探讨了我国未来综合能源系统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作者单位】: 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可再生能源 综合能源利用 节能减排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7128;51377117;51307115;51361130152)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863计划)(2014AA05190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208)
【分类号】:F426.2
【正文快照】: 0引言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如何在确保人类社会能源可持续供应的同时减少用能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1]。由于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不可再生,终将走向枯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加强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成山;王守相;;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若干问题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20期
2 张文亮;于永清;宿志一;范建斌;李鹏;袁大陆;武守远;宋杲;邓占锋;赵东来;左松林;傅志扬;屈强;;湖南电网2008年冰雪灾害调研分析[J];电网技术;2008年08期
3 胡学浩;;智能电网——未来电网的发展态势[J];电网技术;2009年14期
4 梁刚;裴国平;王宇;;2013年 全球油气储量、石油产量增长平缓[J];国际石油经济;2014年Z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德淼;我国供热行业特性与政府规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永华;王正风;;基于SCADA/EMS的负荷实测与网损在线计算的研究与应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2 齐慧;戚振彪;吕勇;朱利民;;智能化变电站在工程设计中的实现[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3 王正风;高涛;;智能电网调度运行面临的关键技术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4 汪永华;汪凤凤;;面向21世纪的我国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及应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5 王正风;高涛;;智能电网及国内外发展概述[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6 梅生伟;王莹莹;;输电网-配电网-微电网三级电网规划的若干基础问题[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04期
7 任先文;牟晓春;毕大强;杨巍巍;;功率源型分布式电源同步并网控制器的设计[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年04期
8 刘俊勇;黄媛;杨嘉n\;;智能电网四位一体调度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实践[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1期
9 王媛媛;;国内外智能电网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10 徐磊;;智能化变电站的技术特点与网络架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永华;王正风;;基于SCADA/EMS的负荷实测与网损在线计算的研究与应用[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齐慧;戚振彪;吕勇;朱利民;;智能化变电站在工程设计中的实现[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王正风;高涛;;智能电网调度运行面临的关键技术研究[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汪永华;汪凤凤;;面向21世纪的我国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及应用[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王正风;高涛;;智能电网及国内外发展概述[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On the To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Grids with Distributed Generation[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严玉廷;苏适;;云电科技园智能微网研究[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8 严玉廷;苏适;;云电科技园智能微网研究[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1年
9 马润;;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10 卢仪;;对地区供电企业抗灾御灾作为的几点反思[A];2008年抗冰保电优秀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撖奥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故障特性与保护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汪佛池;输电线路铝导线憎水性防覆冰涂层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苏玲;微网控制及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与能量管理策略[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雷之力;微网谐波振及电压暂降的评估与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马国明;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崔明勇;微网多目标优化运行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张颖媛;微网系统的运行优化与能量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8 李鹏;分布式发电微网系统暂态仿真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杨占刚;微网实验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邢浩江;电网同步采集相位精度影响因素的权重分布与补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嵘;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逆变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黎远思;风功率预测软件的开发及微网能量管理系统方案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赵小彬;面向智能电网的变电站智能运营平台建设[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乔yN峰;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数字化变电站项目经济性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李嗣明;三亚配电自动化的规划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吴杨;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全寿命比较[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王中秋;分布式储能对微网运行特性的作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李钢;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微网动态建模与仿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赵枭枭;含移动储能单元的微电网继电保护方案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戴爱英;基于分布式电源的城市电网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凯;;内生信息结构下的激励性规制理论述评[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2 黄海;;论政府规制体制的本质属性、构成要素及运行机制[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3期
3 李鹏;范建斌;宿志一;张荣;;750kV交流输电线路覆冰区绝缘设计[J];电力设备;2007年03期
4 王成山;陈恺;谢莹华;郑海峰;;配电网扩展规划中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和定容[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3期
5 李鹏;范建斌;李武峰;宿志一;;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覆冰闪络特性[J];电网技术;2006年17期
6 李再华;白晓民;周子冠;胡志军;许婧;李晓s,
本文编号:1097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097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