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国内环氧丙烷市场分析及技术进展

发布时间:2017-11-04 11:36

  本文关键词:国内环氧丙烷市场分析及技术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环氧丙烷 供需状况 应用前景 技术进展


【摘要】:分析了国内环氧丙烷(PO)的生产和消费状况,介绍了原料丙烯的影响及其在聚氨酯、聚碳酸酯和二氧化碳基可降解塑料等下游产业链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工业生产上氯醇法、共氧化法和过氧化物直接氧化(HPPO)法制备PO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指出PO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HPPO法安全环保、清洁高效,是未来PO产业发展的方向。针对当前PO产业存在的区位产能过于集中,单体生产规模偏小、落后技术所占比例高等问题,提出:结合中西部地区原料丙烯供给和对PO消费需求,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推广国产化HPPO工艺,加快实施产业升级;构建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形成规模化生产,实现效益最大化等发展建议。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西安分公司;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
【分类号】:F426.722;TQ223.26
【正文快照】: 环氧丙烷(PO)含有环氧基,化学性质活泼,易开环聚合,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作为丙烯系的第三大衍生物,其最大用途是制备聚醚多元醇,也可生产丙二醇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近年来PO还广泛用于合成碳酸二甲酯[1]、二氧化碳聚合物等绿色产品[2]。1 PO市场供需情况1.1 PO生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恒耘;吕迎;李军;高爽;奚祖威;;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原位过氧化氢环氧化丙烯反应[J];催化学报;2010年10期

2 邹颖楠;王拴紧;肖敏;孟跃中;;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三元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2期

3 秦玉升;顾林;王献红;;二氧化碳基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功能化研究进展[J];高分子学报;2013年05期

4 李复生,殷金柱,魏东炜,崔金华,宋光复;聚碳酸酯应用与合成工艺进展[J];化工进展;2002年06期

5 常雁红;王化军;;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7年05期

6 黄顺贤;朱斌;林民;史春风;王梅正;汝迎春;;丙烯环氧化反应的研究新进展[J];化工进展;2007年06期

7 秦玉升;王献红;王佛松;;二氧化碳基共聚物(英文)[J];化学进展;2011年04期

8 李华;林民;王伟;伍小驹;何驰剑;高计皂;;用丙烯双氧水环境友好法制备环氧丙烷的研究[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2年03期

9 李奕川;沈本贤;王雷;肖卫国;赵基钢;;丙烯直接环氧化溶剂回收过程的能耗模拟与优化[J];化工进展;2012年12期

10 王卅;;我国丙烯下游产业产品市场情况[J];化工进展;2014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丽;吴功德;王芳;魏伟;孙予罕;;非均相Schiff碱铬(III)配合物催化环己烯环氧化性能的研究[J];催化学报;2011年12期

2 杨清林;谢生友;罗奎;严忠;李文江;邱会东;;保护性光盘脱层处理剂的初步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3 柳世袭;潘志彦;邹霞;林春绵;金赞芳;;聚碳酸酯在亚临界水中解聚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11年03期

4 李飞;王旭峰;崔强;;聚碳酸酯工艺与市场[J];塑料制造;2012年06期

5 王啸宇;陈玫君;崔杨;;聚碳酸酯分子量与黏度关系研究[J];甘肃科技;2013年12期

6 关丽涛;谭寿再;孔萍;杨崇岭;;PPC/木纤维复合材料改性剂的制备和表征[J];工程塑料应用;2013年07期

7 吴江浩;蒋平平;冷炎;叶媛园;秦晓洁;;双核烷基咪唑过氧磷钨酸盐相转移催化剂合成及催化烯烃环氧化性能[J];催化学报;2013年12期

8 李德良;易碧红;张冰剑;陈清林;;碳酸丙烯酯与1,2-丙二醇二元体系UNIQUAC模型参数的估算与实验修正[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9 吴伟;秦玉升;王献红;王佛松;;双官能卟啉铝配合物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的共聚合[J];高分子学报;2014年07期

10 丁琳;金国杰;高焕新;黄政;康陈军;;含Ti的HMS介孔材料催化剂及其对丙烯环氧化催化性能的研究[J];分子催化;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耀明;傅送保;邢卫红;朱泽华;;环己酮氨肟化反应中TS-1分离的膜污染研究[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晶;田恒水;朱云峰;;反应精馏合成聚碳酸酯预聚体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3 杨丽静;田辉平;;富硅催化剂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宋庆锋;张勇;高俊文;;分子筛工业生产中的节能减排技术[A];第八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晶;田恒水;朱云峰;;反应精馏合成聚碳酸酯预聚体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二氧化碳减排和绿色化利用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林民;刘郁东;朱斌;舒兴田;汪燮卿;;苯乙烯环境友好氧化制备苯乙醛[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朱斌;林民;舒兴田;汪燮卿;;钛硅分子筛HTS-2的合成[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朱军利;;丙烯环氧化制环氧丙烷绿色工艺及催化剂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朱军利;;丙烯环氧化制环氧丙烷绿色工艺及催化剂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吴美玲;周灵杰;王磊;李玉松;;CHP法制环氧丙烷的绿色合成新技术[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六次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雪;Ag/TS-1催化剂上丙烯直接气相环氧化制环氧丙烷[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小秦;环已烷仿生催化氧化工业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3 刘民;Ti-ZSM-5沸石的气固相法合成、表征和催化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郭素荣;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物质和能量集成[D];同济大学;2006年

5 张海娇;TS-1分子筛合成新方法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袁霞;NaY分子筛封装Cosalen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在环己烷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7 邹秀晶;邻苯二酚和乙(甲)醇气相单醚化合成邻羟基苯乙(甲)醚催化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蒋见;分子氧环氧化烯烃多相催化剂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王瑞玉;完全无氯铜基催化剂制备与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10 边慧娟;脂肪族聚碳酸酯涂层支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钢铁研究总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海;三光气法碳酸二苯酯合成与工程放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李太衬;三氧化钨选择性催化氧化环己醇和苯甲醇[D];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0年

3 姜美佳;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绿色合成聚碳酸酯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洪武;环己烷氧化制备环己酮新技术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0年

5 牟海燕;双(邻苯基苯酚)烷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玉婷;钛硅分子筛TS-1合成新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英;叔丁基过氧化氢—丙烯共氧化制备环氧丙烷工艺[D];湘潭大学;2011年

8 柳世袭;亚临界水中聚碳酸酯解聚影响因素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9 杨孔波;熔融酯交换法制备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2年

10 丁春晓;超临界CO_2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訾琨;涂先库;张勤;陈飞;潘克煜;;碳酸二甲酯与柴油混合燃料的互溶性及最佳混合比研究[J];兵工学报;2007年10期

2 胡长文,陈秀芝,贺燕婷;Mg(Al)O催化环氧丙烷一步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3 王晓晗,卢冠忠;过氧化氢异丙苯催化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J];催化学报;2000年05期

4 王新宏,卢冠忠,刘晓晖,郭杨龙,王筠松;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MoO_3/SiO_2催化剂上丙烯的环氧化反应[J];催化学报;2002年06期

5 成卫国,王祥生,李钢,郭新闻;TS-1/尿素/过氧化氢体系中的丙烯环氧化反应(英文)[J];催化学报;2004年07期

6 王瑞玉;李忠;郑华艳;谢克昌;;不同载体负载的Cu_2(OH)_3Cl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羰基化的催化性能[J];催化学报;2009年10期

7 李忠;刘树森;任军;牛燕燕;郑华艳;赵强;崔丽萍;;CuCl/SiO_2-TiO_2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性能[J];催化学报;2010年06期

8 王晓晗,卢冠忠;丙烯环氧化钼-醇配合物催化剂的研究[J];分子催化;2001年01期

9 刘学武,王祥生,王瑞璞,郭新闻,李钢;丙烯环氧化反应中失活钛硅分子筛的无氧脱附研究[J];分子催化;2003年04期

10 成卫国,王祥生,李钢,郭新闻,连宇翔,李灿;钛硅分子筛挤条成型催化剂热稳定性能的研究[J];分子催化;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伯章;环氧丙烷技术进展和我国现状[J];上海化工;2002年22期

2 谷玉山;环氧丙烷生产技术的进展[J];中国氯碱;2004年04期

3 罗保军,于艳秋,周子平,罗立硕;环氧丙烷合成技术及市场前景[J];化工技术经济;2004年05期

4 秦中秋;环氧丙烷的生产技术及市场分析[J];云南化工;2005年04期

5 ;零排放环氧丙烷装置中试成功[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0年09期

6 ;环氧丙烷价格整体呈现向上趋势[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1年09期

7 张帆;谢传欣;徐伟;姜杰;;环氧丙烷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稳定性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年05期

8 ;环氧丙烷市场调研[J];中国氯碱通讯;1988年04期

9 陈新康;;六氟环氧丙烷的制备[J];含氟材料;1988年03期

10 ;群隆环氧丙烷停产[J];化工时刊;199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翠格;吴周安;王树华;周强;罗孟飞;;三氟环氧丙烷合成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游贤德;;国内外环氧丙烷生产工艺改进与新技术开发[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曹爱兵;刘正;;环氧丙烷生产与废水处理技术[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柯丽;杨菁;冯炎;冯静;张明森;;丙烯环氧化制环氧丙烷[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周永敏;柳云骐;胡成江;李琴;于菲菲;刘洋;刘晨光;;环氧丙烷合成技术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颖鑫;辛嘉英;柳眉;夏春谷;李树本;;甲醇驱动的环氧丙烷连续生物合成[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7 林民;朱斌;黄顺贤;舒兴田;李华;王伟;何驰剑;高计皂;武小驹;;丙烯双氧水环境友好制备环氧丙烷[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绿色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顾约伦;;高附加值的丙烯衍生物环氧丙烷[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7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冯树波;于广欣;王雪平;武春敏;付维享;;丙烷路线制取环氧丙烷集成工艺-氢氧气氛中丙烯环氧化反应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10 索掌怀;金明善;徐秀峰;鲁继青;李灿;;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上丙烯空气氧化制环氧丙烷[A];第四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枫;环氧丙烷:后年可望不缺口[N];中国化工报;2004年

2 汪江海;环氧丙烷起色不大[N];中国化工报;2005年

3 金秋;环氧丙烷供需将趋平衡[N];中国化工报;2005年

4 普华;环氧丙烷价格小涨[N];中国化工报;2006年

5 汪江海;环氧丙烷暴利时代结束[N];中国化工报;2006年

6 普华;环氧丙烷市场稳定[N];中国化工报;2006年

7 普华;环氧丙烷价格下调[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饶兴鹤;环氧丙烷产需将同步增长[N];中国化工报;2006年

9 普华;环氧丙烷行情上下两难[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0 舞文;环氧丙烷后市堪忧[N];中国化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卫华;环氧丙烷异构化催化剂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2 炎正馨;纳米铝粉在环氧丙烷快速反应催化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李奕川;丙烯直接环氧化制环氧丙烷节能降耗工艺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4 张治国;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开环聚合反应与产物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王金雪;Ag/TS-1催化剂上丙烯直接气相环氧化制环氧丙烷[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闫海生;丙烯环氧化钛硅沸石催化剂的研制、评价及反应过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吴国强;固定床上TS-1催化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丙烷反应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8 成卫国;丙烯环氧化钛硅分子筛制备、水热改性及反应过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会蕊;环氧丙烷装置制冷过程优化与运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2 钟亮;丙烯部分氧化合成环氧丙烷表面反应规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刘璇;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及六氟环氧丙烷的聚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丁元胜;制备六氟环氧丙烷新工艺的模试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闫江涛;六氟丙烯多相催化直接氧化合成六氟环氧丙烷的探索[D];郑州大学;2008年

6 马英;叔丁基过氧化氢—丙烯共氧化制备环氧丙烷工艺[D];湘潭大学;2011年

7 阳辉;钛硅分子筛催化丙烯液相环氧化制环氧丙烷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8 朱春早;仿生催化氧气氧化丙烯制备环氧丙烷[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李红艳;环氧丙烷工艺过程自控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王旭忠;氯醇法生产环氧丙烷副产物二氯丙烷精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39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139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7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