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外围城市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基于上海与苏州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外围城市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基于上海与苏州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之间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 互动关系 联立方程
【摘要】:本文对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苏州制造业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从产业间的关联反映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的重要联系。由VAR模型初步断定,苏州制造业与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发展关系;并借助Romer的三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实证分析二者间的互动发展及程度。结果显示:苏州制造业与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间呈相互促进的互动发展模式,但互动效应不均衡,苏州制造业对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与苏州制造业间的互动发展也不尽相同,其中科研技术服务业与苏州制造业互动最明显,而金融业则最不明显。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30747,41371174) 教育部哲学社科一般项目(13YJC79022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13010012369)部分研究成果 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资助研究成果
【分类号】:F427;F719
【正文快照】: 一、引言以富克斯对“服务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定标准1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部分大城市率先开始步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其中,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因而成为一项研究热点。国外学术界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玉铭;邱灵;王茂军;任旺兵;尚于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地理学报;2007年08期
2 钟韵;闫小培;林彰平;;高等级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输出空间特征——基于广州商务服务企业行为的探讨[J];地理研究;2010年12期
3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4 陈建军;陈菁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定位研究——以浙江省69个城市和地区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6期
5 高觉民;李晓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理论与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6期
6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J];经济学家;2006年06期
7 乔均;金汉信;陶经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1997-2007年江苏省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8 殷凤;;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双向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陈娜;顾乃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分布协同效应研究[J];产经评论;2013年05期
10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er Services Developing Level and Urban Hierarchy——A Case Study of Zhujiang River Delta[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进;徐谷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安徽省的实证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宋马林;;国内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李小萌;忻展红;;要素比较优势的发挥对加速产业增长的意义[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王亚男;;两化融合中我国制造业的机遇、挑战与发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陈颇;;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基于我国东部10个地区的实证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刘书瀚;宋明月;;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商业研究;2008年06期
7 王德章;;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构建和谐社会:以黑龙江省为例[J];商业研究;2009年12期
8 封思贤;徐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结构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2期
9 喻美辞;;发展生产性服务与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J];商业研究;2011年02期
10 马风华;;广东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章;;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徐林清;陈碧莲;;制造企业特征与快递服务需求模式[A];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高丽峰;王兴权;曲丹丹;;基于互动论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以辽宁为例[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4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5 王德章;;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A];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与创新研究[C];2008年
6 周国华;王岩岩;;服务型制造模式研究[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江静;;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以长三角地区为例[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房长兴;罗和平;吴秋爽;高志永;;沈阳市机床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2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雅俊;模块化视角下的服务型工业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王亚男;两化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益瑞涵;工业服务业发展水平与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晓玉;物流外包背景下市场导向、运作协同能力和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龙跃;基于服务型制造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服务博弈及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申强;影响中国地域间生产性服务业差异的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贺书岚;“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生产者服务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许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苏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郭倩倩;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江苏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博;滨海新区海洋循环经济产业选择及其产业链优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7 邹美凤;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及其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8 蒋玉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机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敏;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影响因素与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燕;杭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波,侯永志;中国服务业的结构特征[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5期
3 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4 徐从才;张涛;;信息化条件下生产者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水平提升——以江苏省为例[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5 代中强;;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关系——来自长三角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6 赵群毅;周一星;;西方生产性服务业的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6期
7 闫小培,钟韵;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向功能特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5年05期
8 钟韵;;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地理学探讨[J];地理科学;2009年01期
9 阎小培,,许学强;广州城市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的变化分析——兼释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J];地理学报;1999年04期
10 钟韵;闫小培;;改革开放以来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对广州同行业的影响[J];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云亮;李佩;;上海及其周边地区产业集聚协同定位对安徽服务业发展的启示[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金武;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李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性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新生;;上海制造业任重道远[J];上海国资;2003年02期
2 王章豹,吴庆庆;抓住战略机遇期 做大做强我国的制造业[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08期
3 董彦;先进制造业的标准化战略[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任净;车贵堂;;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吴三忙;李善同;;中国制造业空间分布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年06期
6 蔡秀玲;对香港经济转型中制造业发展路向的探讨[J];亚太经济;1996年06期
7 莫复溥;与内地合作互补 凭高科技增添后劲——论香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J];探求;1996年03期
8 ;香港的珠宝制造业[J];中国黄金经济;1996年03期
9 吴欣;香港是制造业的理想基地[J];机电一体化;1997年03期
10 刘战强,艾兴;香港制造业简介[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郭健明;;郑州在实施制造业中心战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建议[A];晋冀鲁豫鄂蒙川云贵甘沪湘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5年
2 谭锦荣;;江门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与产业布局[A];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转变——2012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吴三忙;;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演变态势的实证研究:1988-2007[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邵颖红;;制造业发展模式比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宋宏;;合肥制造业发展配套“中场经济”对策与措施[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周运源;;粤港制造业的合作与发展研究[A];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2010~2011)[C];2011年
7 谭锦荣;陈海权;;江门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与产业布局[A];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C];2013年
8 周虹;蔡海珠;;培育发展极,推动吉林省建成制造业中心[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9 李春植;侯志刚;;开拓创新 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A];推进制造业强市与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研究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华;中国制造业:何时真正成为“世界工厂”[N];中国审计报;2011年
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李长安;要防止我国制造业出现“未强先衰”[N];上海证券报;2012年
3 郑州市社科联课题组;郑州如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N];郑州日报;2005年
4 庄光平;做精做强 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N];经济日报;2007年
5 许晓东;南京要建成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N];江苏经济报;2006年
6 记者 师擎;全力推动装备制造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N];南京日报;2006年
7 张颖洁;制造业实现二次创业关键在于信息化[N];通信信息报;2007年
8 记者 李健武 通讯员 黄宜秋;石排推进“两大中心”建设[N];东莞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吴佳祺;山东离制造业中心还有多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10 李道佳 孟华 张泽伟;我国正成为亚太制造业中心[N];中国商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智华;南昌承接周边发达地区汽车制造业转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高婧;中国汽车制造业集聚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曹瑛杰;构建黄岩特色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对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4 郭杰;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制造业企业迁移特征、模式及动力机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张展开;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的制造业基地建设: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侯方安;山东省机械制造业企业集群化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宋道路;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陈红梅;论中国的世界工厂之路[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9 王彩芬;台州民营制造业跨国经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44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144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