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工业:市场的变化与技术对策
本文关键词:炼油工业:市场的变化与技术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市场变化 渣油 汽油 柴油 催化加氢 催化裂化 丙烯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主要成品油消费仍呈增长趋势,汽油和煤油刚性需求增长较快,而柴油需求增速大幅减少,市场需求的柴/汽比明显下降。环保压力增大,国Ⅴ柴油标准和国Ⅴ汽油标准相继推出,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必须加快。乙烷制乙烯技术的大规模市场化使石脑油蒸汽裂解生产低碳烯烃受到挑战,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丙烯生产技术受到关注。面对市场的变化,为更加高效、清洁地利用宝贵的石油资源,为满足市场需求多产汽油和喷气燃料,为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丙烯等基本化工原料,炼油研发部门近年来主动积极地开发一系列新的关键技术,包括更高效的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RHT)、多产轻质油的催化裂化蜡油选择性加氢与选择性FCC集成技术(IHCC)、第三代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RSDS-Ⅲ)、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技术(RTS)、催化柴油加氢裂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技术(RLG)、低压喷气燃料加氢RHSS技术、多产化工原料的催化丙烯技术(SHMP)。这些技术或技术组合将对支撑未来炼油工业的发展和应对市场变化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F426.722;TE62
【正文快照】: 中国炼油工业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能够依靠自主技术建设现代化的千万吨级炼油厂,主要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基本占领国内市场,催化剂和部分技术较大规模出口国际市场,形成完整的自主创新体系。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10多年里,中国炼油工业为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发挥了强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大东;;支撑未来炼油工业发展的若干关键技术(英文)[J];催化学报;2013年01期
2 许友好;戴立顺;龙军;聂红;;多产轻质油的FGO选择性加氢工艺与选择性催化裂化工艺集成技术(IHCC)的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1年03期
3 丁石;高晓冬;聂红;王哲;;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RTS)技术开发[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1年06期
4 胡大为;杨清河;戴立顺;赵新强;;第三代渣油加氢RHT系列催化剂的开发及应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3年01期
5 褚阳;夏国富;刘锋;朱玫;;高处理量喷气燃料加氢催化剂RSS-2的开发及其工业应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4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大东;;支撑未来炼油工业发展的若干关键技术(英文)[J];催化学报;2013年01期
2 许友好;;我国催化裂化工艺技术进展[J];中国科学:化学;2014年01期
3 刘为民;袁明江;胡敏;;催化裂化在当代炼油企业作用与地位的再认识[J];炼油技术与工程;2013年12期
4 夏恩冬;吕倩;董春明;王福宝;于春梅;;固定床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发展现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4年02期
5 王军;穆海涛;戴天林;;FHUDS-6催化剂在4.1Mt/a柴油加氢装置上的工业应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2年05期
6 蒋东红;任亮;辛靖;胡志海;;高选择性灵活加氢改质MHUG-Ⅱ技术的开发[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2年06期
7 李浩;范传宏;刘凯祥;;渣油加氢工艺及工程技术探讨[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2年06期
8 张奎;刘涛;戴立顺;聂红;;催化裂化回炼油加氢精制反应规律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2年09期
9 刘延华;;煤焦油深加工综述[J];山东化工;2012年06期
10 王锦业;丁石;李会峰;王哲;;RS-1100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水英;曹荣;;钯配合物薄膜在烯烃加氢反应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1分会:表面物理化学[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雁飞;山东省炼油工业清洁生产现状调查与评价[D];山东大学;2013年
2 李志华;上海石化柴油生产产品升级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洲;加氢精制航煤出现变色问题的分析处理[J];甘肃科技;2005年11期
2 Yin Zhaolin;;Ope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Residue Hydrotreating Unit Using New Catalyst System[J];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2012年03期
3 赵德强;石逢栋;缪伟;魏宏营;;加氢精制航煤变色问题分析及改进[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6年01期
4 李志强;重油转化──21世纪石油炼制技术的焦点[J];炼油设计;1999年12期
5 陈俊武,卢捍卫;催化裂化在炼油厂中的地位和作用展望——催化裂化仍将发挥主要作用[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3年01期
6 李大东;21世纪的炼油技术与催化[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5年03期
7 夏国富,朱玫,聂红,石亚华;喷气燃料临氢脱硫醇RHSS技术的开发[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1年01期
8 牛传峰,张瑞弛,戴立顺,李大东;渣油加氢-催化裂化双向组合技术RICP[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2年01期
9 胡大为,杨清河,聂红,石亚华;活性氧化铝载体的扩孔及改性[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4年08期
10 戴立顺,李大东,石亚华,王子军;重溶剂脱沥青油加氢处理工艺的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俊武,张科;我国炼油工业应实行改造与新建并举的方针[J];国际石油经济;2001年05期
2 曹湘洪;调整我国炼油工业结构 提高炼厂规模经济性[J];当代石油石化;2002年08期
3 林大泉;发展节水型炼油工业的设想[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2年03期
4 赵达生;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炼油工业的科技成果转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09期
5 许莹,朱煜,吕家欢;我国炼油工业发展新思路探讨[J];当代石油石化;2003年04期
6 侯芙生;提高科技创新实力实现我国炼油工业的持续发展[J];当代石油石化;2003年11期
7 宋岩;世纪初我国炼油工业发展浅析[J];中国石化;2004年01期
8 张德义;继续抓紧搞好我国炼油工业结构调整[J];当代石油石化;2004年03期
9 张礼安,贾志萍;我国炼油工业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4年09期
10 宋玉春;;需求增长推动我国炼油工业新发展[J];化工文摘;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尹士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炼油工业的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王朝玮;;柴油和生物柴油发展趋势[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峻才 叶文峰;炼油工业:从“小茶壶”到千万吨级基地[N];中国石化报;2009年
2 朱和 金云;我国炼油工业由大走强亮点多[N];中国化工报;2010年
3 庞晓华;全球炼油工业格局大转变[N];中国石化报;2014年
4 朱和 金云;中国炼油工业加快结构调整[N];中国石化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叶文峰 李鑫轶;抑制炼油工业过快扩容[N];中国石化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闫志强;炼油工业布局趋于合理[N];中国能源报;2010年
7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石油化工研究院兰州化工研究中心主任 高雄厚;依靠自主创新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助力[N];中国石油报;2009年
8 丁磊;“十二五”:炼油业打造幸福指数[N];中国石化报;2011年
9 陆鱼;我国炼油进入“6亿吨时代”[N];中国石化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崔茉;绿色炼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N];中国石油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勇;我国炼油工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2 乔丙臣;中石化炼油工业低成本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64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164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