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
本文关键词: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
【摘要】:本文用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制度创新等条件下,本土市场规模显著促进技术创新,这为我国借助巨大的本土市场规模来推动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分地区比较分析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本土市场规模越大,其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也越大。结合当前东部地区本土市场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事实,推导出地区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1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JL06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YJC790169)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2T50509,2011M500094)
【分类号】:F273.1;F425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大国地位不断巩固,对技术创新能力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李廉水等提出技术创新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依靠技术创新,才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1]。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军;徐康宁;;产业聚集、工业化水平与区域差异——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0年10期
2 张国胜;胡建军;;产业升级中的本土市场规模效应[J];财经科学;2012年02期
3 徐康宁;冯伟;;基于本土市场规模的内生化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第三条道路[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1期
4 陈丰龙;徐康宁;;本土市场规模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5期
5 彭向;蒋传海;;产业集聚、知识溢出与地区创新——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实证检验[J];经济学(季刊);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伟;;基于本地市场效应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1年03期
2 陈丰龙;徐康宁;;本土市场规模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5期
3 覃一冬;;中国城市经济集聚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5期
4 白洁;;R&D投入、发展差异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研究——基于省际面板的实证检验[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4期
5 王永进;盛丹;;地理集聚会促进企业间商业信用吗?[J];管理世界;2013年01期
6 叶茂升;肖德;;我国东部地区纺织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解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08期
7 刘修岩;王璐;;集聚经济与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3年03期
8 杨仁发;;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基于我国269个城市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3年08期
9 谢子远;鞠芳辉;;同质集聚、异质集聚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基于中国15个制造行业2000-2011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02期
10 董春;梁银鹤;;工业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基于空间动态面板计量模型的分析[J];财经科学;201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宇玮;国际代工的锁定效应及其超越[D];南京大学;2011年
2 张建秋;传统农区工业化空间分异规律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陈颖;内蒙古资源型产业转型与升级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白嘉;模块化产业组织、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西北大学;2012年
5 司传宁;本地市场效应与产业空间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张军;基于知识积累的企业创新能力演化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马雪娇;中国电子机械制造业集聚的金融深化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宋继承;边缘地区主导产业成长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9 陈玉娟;知识溢出、科技创新与区域竞争力关系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10 胡彩梅;知识溢出影响区域知识创新的机理及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林林;山东省城市化与产业集聚互动发展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梁海妮;旅游产业集群与西安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 廖彬杉;产业结构、知识溢出及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李娟;基于产业链的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杨永亮;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6 毛小敏;我国海洋产业集聚圈培育路径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3年
7 刘启雷;项目外包参与组织间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8 郑小庆;西部地区产业内生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9 杨政宁;贵州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动态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黄利;我国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的差异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俊;李晓羽;杨尘;;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自主创新——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2 郭玉清;杨栋;;人力资本门槛、创新互动能力与低发展陷阱——对1990年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7年06期
3 石灵云;殷醒民;刘修岩;;产业集聚的外部性机制——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4 张国胜;;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升级:一个理论构建式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5 梁琦;詹亦军;;产业集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来自长三角的证据[J];产业经济评论;2005年02期
6 薄文广;;外部性与产业增长——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1期
7 彭国华;;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构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2期
8 刘军;徐康宁;;产业聚集在工业化进程及空间演化中的作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9期
9 徐康宁;冯伟;;基于本土市场规模的内生化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第三条道路[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1期
10 邱斌;叶龙凤;孙少勤;;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出口复杂度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建;科技起飞和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成长[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孔令丞,杨玉音,刘国江;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研究[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0年05期
3 刘代彪;关于增强航空科研院所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白明琦,李春利;企业如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J];国际航空;2000年05期
5 柴新建;构建全新平台 决胜技术创新能力[J];家电科技;2000年08期
6 孟庆伟,安会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结构[J];科技管理研究;2000年02期
7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创建高新技术企业[J];山西科技;2000年01期
8 张茹苓;增强企业自主性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考[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0年03期
9 刘焕荣;浅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0年01期
10 文献;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我见[J];首都经济;200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凤妮;高爱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暨第21次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龚慧伟;;试论新形势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路及对策[A];上海烟草系统2006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6年
3 李旭红;;增强我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袁建平;李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迎接入世挑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汪玉平;郝利军;;优化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A];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2010年河南省企业管理创新论文集[C];2010年
6 梁静;段进朋;;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下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7 朱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绩效测度指标体系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范庆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推动集团持续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颜君衡;宋文启;;“产、学、研”联合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10 赵金秀;;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部影响因素及对策[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闻疆;新疆企业如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N];经理日报;2007年
2 卢逍遥邋阎世存;我市城市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N];菏泽日报;2008年
3 肖峰;促进消费创新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钟纪京;我国将重点支持一批大公司提高技术创新能力[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5 卢东(作者单位: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市场与贸易发展部);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五个方面[N];中国建材报;2006年
6 李正图;如何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N];中国企业报;2006年
7 高炼芳 通讯员 方润高 记强;组建技术中心增强创新能力[N];广东科技报;2007年
8 记者 杨镇 实习生 葛琳;济南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N];济南日报;2007年
9 翟立;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出新规[N];中国建设报;2007年
10 记者 王璇;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N];南宁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娜;基于资源观的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姜兴;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内生模型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段志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波动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4 罗正清;基于知识观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杨洵;企业集群的生成及其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6 冯仁涛;中国区域技术专业化模式与程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赫;中小高新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路径演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2 王静;国内典型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谢越;吉林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马贞;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构建与系统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5 刘奇志;提高株化集团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任小娟;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7 王瑛;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财务激励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张鹏云;甘肃省化工研究院技术创新能力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高萍;产业集聚环境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胡小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的政府扶持行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80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180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