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能源效率、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匹配视角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3 12:08

  本文关键词:能源效率、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匹配视角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效率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协同效应 门限回归


【摘要】:本文从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交叉作用入手,基于"环境成本"的思想,构建包含环境、能源、劳动力、资本四要素的三部门模型,实证分析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显著存在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协同效应,能源效率可通过倒逼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能源效率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产业结构的双门限效应。由于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央及各级政府在政策制定和实施时应因地制宜,从产业结构调整梯度出发,寻找产业结构和能源效率的最优匹配路径。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中南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矿产资源跨期优化配置机制研究”(11&ZD163)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环境约束与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总量与结构的影响”(KYZZ_0378)
【分类号】:F426.2;F124
【正文快照】: 能源是经济的生命线,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发展方式带来经济的繁荣,同时引致资源和环境双双不堪重负的局面。能源枯竭问题和环境极端现象彰显环境和能源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提高用能效率、调整产业结构成为当下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地缘、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毅;;GDP增长与能源消耗的非线性门限——对中国传统产业省际转移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2期

2 廖明球;;基于“节能减排”的投入产出模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7期

3 冯烽;叶阿忠;;技术溢出视角下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J];财经研究;2012年09期

4 王兆华;丰超;郝宇;康玉臣;刘营;;中国典型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走向及趋同性分析——以八大经济区域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5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6 张伟;吴文元;;基于环境绩效的长三角都市圈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J];经济研究;2011年10期

7 汪克亮;杨力;杨宝臣;程云鹤;;能源经济效率、能源环境绩效与区域经济增长[J];管理科学;2013年03期

8 费宇;王江;;FDI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分析[J];统计研究;2013年04期

9 张建伟;杨志明;;能源效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10期

10 沈能;刘凤朝;;空间溢出、门槛特征与能源效率的经济增长效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3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4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司先秀;;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陈金保;何枫;赵晓;;税收激励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其实证效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李声明;陈晓毅;;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8 刘振滨;;我国流通产业成长路径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9 陈春华;路正南;;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相互制约关系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8期

10 高建刚;;制度变迁、空间外溢效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牛飞亮;;低碳经济目标下的西部企业战略转型[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4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6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7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胡芳;周培明;张智敏;;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伟;严长清;吴群;李永乐;;开发区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江苏省面板数据的估计与测算[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马虎兆;栾明;;天津市服务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8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朱平;FDI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徐丹;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谢阿敏;国际技术扩散对中国地区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中英;王礼茂;;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5期

2 陈彦玲;王琛;;影响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析[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刘会玉,林振山,张明阳;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与环境质量的灰色关联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商业研究;2004年07期

4 张赞;;中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的关系[J];财经科学;2006年02期

5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10期

6 沈能;;能源投入、污染排放与我国能源经济效率的区域空间分布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1期

7 刘帅;邱晓苓;;中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估算[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范英,张九天;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年12期

9 王群伟;周德群;;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8年07期

10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英;基于Malmquist指数模型的281所乡镇卫生院效率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林;;节能的有效途径:提高能源效率[J];环境经济;2006年06期

2 刘则渊;徐国泉;;关于中国能源效率革命的构想[J];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3 ;能源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J];上海节能;2007年03期

4 孙鸿年;;企业能量平衡——通向强化能源效率的必由之路[J];宁波节能;2007年01期

5 张珍花;王鹏;;中国一次能源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8年22期

6 郑畅;;长江流域七省二市能源效率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年24期

7 师博;张良悦;;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2期

8 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研究发展及趋势:一个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邵枫伟;;我国能源效率问题及对策建议[J];管理观察;2009年11期

10 江皓;;基于面板模型的跨国能源效率分析[J];中国能源;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物理能源效率[A];2005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分析报告[C];2005年

2 叶甜;张宏武;;中国各省区能源效率比较及变化因素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3 荣斌;乔敏;;能源效率对节能降耗影响的研究[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4 李国璋;江金荣;周彩云;;基于DEA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王新春;;中国浮法玻璃行业能源效率初步调查报告[A];2007中国浮法玻璃及玻璃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舒;;能源效率标准的市场准入发展趋势分析[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庞淑娟;邵燕敏;汪寿阳;;基于Bootstrap-DEA方法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娅;;中国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坤民;;低碳经济与提高能效[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焕斌;南非将出台能源效率战略[N];科技日报;2004年

2 王英斌;英国公布能源效率战略[N];中国能源报;2012年

3 记者陈特安;加颁发能源效率奖[N];人民日报;2003年

4 记者  黄勇;“亚洲工业能源效率指南”发布[N];中国环境报;2006年

5 楚新 编译;德国企业每年提高能源效率3%[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刘凌林;提高能源效率需三管齐下[N];中国企业报;2006年

7 罗佐县;提升能源效率的政策性思考[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崔茉邋周晓倩;提高能源效率 发展清洁能源[N];中国石油报;2008年

9 罗伯特·艾尔斯 本杰明·瓦尔;提升能源效率就是为经济引擎加油[N];中国商报;2009年

10 孟华;发达国家将提高能源效率纳入战略决策值得借鉴[N];中国信息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金荣;软投入制约下的中国能源效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2 魏楚;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徐国泉;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杨正林;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高大伟;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董锋;中国能源效率及能耗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汪克亮;基于非参数前沿方法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朱文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效率及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李激扬;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能源效率的测算与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10 徐士元;基于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彬;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王珊珊;我国能源效率指标及提升对策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3 韩聪;基于天津市的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王敏;低碳经济下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李芳;江苏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6 张维维;中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乔妮;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趋同与趋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徐周睿;江西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9 汪德兴;浙江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10 马葱;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180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180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7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