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特征及驱动因素——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特征及驱动因素——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析
【摘要】: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对N区域间产业转移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对区域间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量、转移路径进行测算,分析投资、消费、出口三因素对产业转移的驱动效应,并通过直接转移和间接转移的对比研究将产业转移类型区划分为综合增长型、优化调整型、适当保留型和综合转出型四种类型,根据实证研究对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分为宏观国际形势、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及政策、地区产业政策、市场核心因子等四个方面,为定量化研究产业转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为深入分析产业转移影响因素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城市与房地产管理系;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123、41530751、71373295、41101118) 中央财经大学重大科研课题培育项目(基础理论类)(14ZZD00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4ZZD006)
【分类号】:F426.6
【正文快照】: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1980年代,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从以彩电为代表的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刚,张解放;区际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及相应政策建议[J];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02期
2 谭介辉;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论国际产业转移中我国产业发展战略的转变[J];世界经济研究;1998年06期
3 童昕,王缉慈;全球化与本地化:透视我国个人计算机相关产业群的空间演变[J];经济地理;2002年06期
4 赵祥;;广东省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01期
5 潘峰华;王缉慈;;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手机制造产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0年04期
6 刘青;李贵才;仝德;栾晓帆;;基于ESDA的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1年06期
7 高菠阳;;中国重点工业行业空间变化特征[J];经济地理;2012年03期
8 安筱鹏;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的探讨[J];现代经济探讨;2005年07期
9 樊秀峰;康晓琴;;陕西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度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3年09期
10 刘红光;王云平;季璐;;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特征、机理与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我国关税调整与对外贸易发展问题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2 林文;;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数据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张建民,胡心宇;中国加快发展跨国公司是实现贸易强国战略的关键[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任燕松;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3年S1期
5 宋丽,蔡茂森;进口商品构成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01期
6 唐保庆;;国际贸易与FDI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跨国公司数据的VAR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10期
7 王冬;;基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国际化方式选择[J];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08期
8 彭荣胜;;“十二五”时期中部传统农业大省外围区与中心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3期
9 李晶;王智善;王钢;;温州民营企业空间迁移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4期
10 杨玲丽;;“组团式”外迁:社会资本约束下的产业转移模式——上海外高桥(启东)产业园的案例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潘塞梅;老挝工业化进程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曹珂;中国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外部融资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艳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顾磊;国际产品内贸易的模式、效应与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谢申祥;寡头竞争条件下的最优关税与研发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杨菊萍;集群企业的迁移:影响因素、方式选择与绩效表现[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琳琳;国际产业转移与重庆市制造业升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武岳;中国贸易结构变化对贸易差额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云华;马克思主义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践[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兴华;山东半岛制造业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刘嫦芳;FDI变动对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孟芸;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陈竹;服务业FDI对服务贸易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8 吴宝恩;海尔印度公司本土化经营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姜承武;FDI、金融发展对我国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震;后危机时期我国家电企业海外并购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刚,张解放;区际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及相应政策建议[J];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02期
2 刘方涛;;我国乙烯工业现状及发展前景[J];化学工业;2010年01期
3 倪厚明;移民效应及开放区移民政策建议[J];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05期
4 张来春;;长三角城市群汽车产品价值链分工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11期
5 马宁,官建成,高柏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与创新分布[J];管理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6 谭介辉;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论国际产业转移中我国产业发展战略的转变[J];世界经济研究;1998年06期
7 陈汉欣;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布局[J];经济地理;2002年03期
8 李小建;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变化与中西部地区引资困境[J];经济地理;2004年03期
9 宁越敏;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J];经济地理;2004年03期
10 唐根年,徐维祥;中国高技术产业成长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空间布局研究[J];经济地理;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秉科 童有好;[N];中国电子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健;从全球生产网络到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台湾电子信息产品降价声声[J];电子产品世界;2001年06期
2 董云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邵皓萍;美国经济放缓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分析[J];电子产品世界;2001年10期
3 ;挖潜创新 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高层论坛在深圳举行[J];电子质量;2001年12期
4 ;北京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1年01期
5 顾钱江;从“西进潮”看台湾电子信息产业的危机与出路[J];经济世界;2001年10期
6 陈艳华;以信息整合为目标 优化企业集成管理系统──华星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业务追求[J];中国信息导报;2001年06期
7 陈雅兰,雷德森;入世后闽台电子信息产业合作趋势研究[J];发展研究;2001年02期
8 ;从数字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J];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32期
9 李敏;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透视[J];情报杂志;2002年05期
10 ;2002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继续快速增长[J];电子产品世界;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辉;游劲松;;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人才[A];跨入新世纪——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之路[C];2005年
2 王新川;程煜;;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合作研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周子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思路[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4 李晓辉;游劲松;;面向21世纪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人才[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5 吴艳霞;党兴华;;加速西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考[A];建设小康与高技术产业化——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第35分会场论文集[C];2003年
6 王秉科;;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展望[A];21世纪中国电子仪器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C];2004年
7 张庆忠;;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分析和出路研讨[A];促进信息通信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专家论坛资料汇编[C];2005年
8 吴艳霞;党兴华;;加速西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康灿华;阮飞;;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初探[A];第十二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晓辉;孙玉法;朱军;;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宝同 马继亮;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点燃工业强市新亮点[N];蚌埠日报;2007年
2 新华;今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低开高走”[N];电子报;2007年
3 陈斯;我省电子信息产品首度打上环保标识[N];福建日报;2007年
4 主持人: 晁毓山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记者 嘉 宾: 闻 库 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司长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 怀进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务副校长 龚 克 清华大学副校长 徐智群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电子信息技术何以突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5 王杰;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凸显四大问题[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6 夏似飞;加快发展全省电子信息产业[N];湖南日报;2007年
7 ;以自主创新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做大做强[N];计算机世界;2006年
8 记者 廉士传;我市举行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座谈会[N];四平日报;2006年
9 记者 江领;信产部:电子信息产品启用环保准入证[N];商务时报;2007年
10 龚砚庆;电子信息产业又聘“智囊团”[N];河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永翔;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2 周新;淫秽电子信息犯罪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伟;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张希荣;全球价值链下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朱文飞;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4 徐福曼;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5 曹洪亮;哈尔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及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孙慧玲;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分析与评价[D];吉林大学;2004年
7 李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梁倩茜;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投资环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文杰;成都重庆两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10 何悦;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92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192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