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国有与非国有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分析——基于资源配置效率与平均生产率

发布时间:2017-11-19 11:08

  本文关键词:国有与非国有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分析——基于资源配置效率与平均生产率


  更多相关文章: 全要素生产率 资源配置 制造业 经济增长 半参数估计


【摘要】:本文以中国1998~2007年工业企业制造业数据为基础,运用Levinsohn-Petrin半参估计法,分别估计国有和非国有企业每年的总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分析造成国有和非国有企业总TFP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劳动配置效率在这10年间有少许的改善;2.企业平均生产率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是国有企业总TFP低于非国有企业的主要原因;3.早期较低生产力的国有企业占有过多资源,这导致比较严重的资源配置不合理,从而使得总的生产效率低下。然而随着资源逐渐从低生产力企业流向高生产力企业,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在随后10年中有显著改善。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招商银行海口分行;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源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微观实证研究”(项目编号:71273162)
【分类号】:F425;F273
【正文快照】: 一、序言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生产效率问题一直是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众所周知,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无论在生产技术还是资源配置效率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导致两者的生产效率的差距。技术进步和TFP之间关联性已有大量的文献对之进行阐述,近年来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平;梁彭勇;黄馨;;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2 赵自芳;史晋川;;中国要素市场扭曲的产业效率损失——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3 简泽;;市场扭曲、跨企业的资源配置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率[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1期

4 李小平;朱钟棣;;中国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5年04期

5 冯猛;王琦晖;;什么影响了制造业行业内生产率结构变化?——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03期

6 雷明;孙曙光;;一种新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分解模式[J];经济科学;2010年01期

7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8 姚战琪;;生产率增长与要素再配置效应:中国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9年11期

9 李小平;卢现祥;;中国制造业的结构变动和生产率增长[J];世界经济;2007年05期

10 陶长琪;齐亚伟;;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及其成因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格杰;陈红;;西藏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1期

2 杨秀玉;;我国电信行业经济效率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陈夕红;王开锁;;基于DEA的内蒙古工业效率评估[J];北方经济;2010年10期

4 张敏;;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我国经济增长中长期效应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20期

5 邹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印中华;田明华;;外商直接投资对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孙川;;基于SS的区域软件产业结构效应与竞争力实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韩晶;;基于SFA方法的中国制造业创新效率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李声明;陈晓毅;;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10 詹浩勇;;产业结构变迁与就业互动:一个基本分析框架[J];商业研究;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燕;刘军;;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动态研究——基于价值分析法的实证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崔龙;;转型中的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新探索:制度视角——兼论“中国之谜”[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文溥;龚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导向的粗放型增长与国民收入结构失衡[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挑战与应对”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5 ;China's Growth Model and Structural Imbalance in the Open Economy[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 、反思与和谐发展——北京论坛(2009)论文选集[C];2009年

6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7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FDI、国际外包承接与收入分配——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8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冲击 基于湖北省农户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王林辉;宋冬林;董直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个文献综述[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10 刘宪;;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梁永强;FDI流入对中国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郭明伟;我国交通运输业要素投入和生产率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键;萝卜生产成本收益及全要素生产率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凌敏;浙江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慧聪;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进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金景仲;出口贸易结构升级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传成;我国冷藏箱制造行业技术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黄琴;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乃华;;我国服务业、工业增长效率对比及其政策内涵[J];财贸经济;2006年07期

2 赖俊平;;市场竞争程度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分布变化[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3 刘培林;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损失[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4 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5 刘建翠;;R&D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定量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5期

6 尹希果;陈刚;;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与中国生产率增长研究——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的经验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6期

7 杨克泉,吉昱华,马松;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中国技术进步的战略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4期

8 马艺;;值得十分关注的ERP国际化管理模式[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曾繁华,李坚;“以市场换技术”制度安排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00年05期

10 吕铁;制造业结构变化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幸;黑龙江省非国有工业的实证研究[J];学术交流;2000年02期

2 吴敏;换活脑筋 用活政策 搞活环境 促进非国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J];地方政府管理;2000年01期

3 吴志勇,张克清;关于激活非国有投资对策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0年01期

4 翟志华;扩大山西非国有投资的对策[J];前进;2000年10期

5 ;浙江怎样启动民间投资[J];领导决策信息;2000年10期

6 宁士敏;对非国有企业健康发展问题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2002年01期

7 陈秀清;马克思企业理论与非国有企业发展[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王冰路;非国有企业创新思路探讨[J];经济师;2002年05期

9 陈德铨;加快非国有中小企业的发展[J];经贸导刊;2003年02期

10 ;成长型非国有工业集中在十大行业[J];起重运输机械;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俊青;;非国有企业持续成长中的“民工荒”问题[A];中国企业持续成长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效威;;从抚顺县非国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看引智工作如何为非国有制经济发展服务[A];民营企业引进国外智力研究文集(第一集)[C];2004年

3 吴光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扩大非国有持股[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4 杨俊青;卫斌;夏晓莎;; 山西非国有企业劳资关系问题调查研究报告[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5 刘效威;;从抚顺县非国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看引智工作如何为非国有制经济发展服务[A];纪念邓小平《利用国外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重要谈话二十周年征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和平 杨明伟;西安加大支持非国有经济力度[N];金融时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陈刚;非国有协会为什么长不大?[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3 李湘吉 尚顺宁;做大做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N];团结报;2003年

4 翟佳禹;非国有企业军工项目投资获规范[N];中国工业报;2006年

5 通讯员 曹志国;前10月我州民间投资增长28.3%[N];昌吉日报;2006年

6 苏玲;江西省非国有粮企收购经营状况调查[N];粮油市场报;2006年

7 渝讯;重庆非国有投资西部第二[N];中国贸易报;2000年

8 张国圣;重庆非国有投资20年增长近240倍[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9 长沙新奥燃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李建国;非国有控股企业的党建探索[N];湖南日报;2010年

10 宁士敏;积极促进非国有企业健康发展[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庆新;非国有企业与中国经济体制的变迁[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杜庆军;中国转型期的关系与非国有企业融资[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山;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工资差异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2 罗庆;非国有资本介入常州路灯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3 吴朝阳;我国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4 苏鹏;我国非国有银行存款保险法律规制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5 顾义保;组织维度流动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03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203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1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