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汇率变动、中间品进口与企业出口

发布时间:2017-11-24 07:30

  本文关键词:汇率变动、中间品进口与企业出口


  更多相关文章: 企业实际有效汇率 汇率变动 中间品进口 出口贸易


【摘要】:本文采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后的微观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企业层面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包括汇率变化和汇率波动两个方面)对中国企业出口额及出口扩展边际的影响,重点考察上述影响过程中进口中间品的作用。总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能够抵消汇率水平变化对企业出口额及扩展边际的影响,汇率波动影响企业出口的过程中进口中间品的作用不够稳健。按照三种标准划分的子样本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样本分组企业的中间品进口在汇率变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810025)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年项目(14DJJJ0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32.6;F425;F752.6
【正文快照】: 一、引言21世纪以来,加入WTO、经济自由化的推进、出口企业生产率的提高等诸多因素促成中国出口贸易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的进口贸易也表现出高速增长,其中,中间投入品的进口从2000年的1710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14200亿美元,不断增长的中间品进口与出口总额的增长存在相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戴翔;张二震;;中间产品进口、出口多样化与贸易顺差——理论模型及对中国的经验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07期

2 王燕梅;简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模式对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基于中国4个制造业行业的微观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10期

3 戴觅;施炳展;;中国企业层面有效汇率测算:2000~2006[J];世界经济;2013年05期

4 赵勇;雷达;;金融发展、出口边际与“汇率不相关之谜”[J];世界经济;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勇兵;仉荣;曹亮;;中间品进口会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吗——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2 万鹏;;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转型问题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3 唐春晖;陈琳琳;;垂直专业化对本土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分析[J];国有经济评论;2013年01期

4 戴翔;;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数量、价格及种类分解[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09期

5 童伟伟;;中美产品内分工中存在污染生产环节转移吗?[J];财经论丛;2013年05期

6 张海燕;;基于附加值贸易测算法对中国出口地位的重新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10期

7 洪联英;彭媛;张丽娟;;FDI、外包与中国制造业升级陷阱——一个微观生产组织控制视角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05期

8 丁一兵;刘璐;;中日产业内贸易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3年09期

9 王岚;;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新型国际贸易统计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2013年11期

10 计志英;胡亚伟;贾利军;;产品内分工提升中国制造业价值创造能力研究——基于15个制造业子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耀中;洪联英;刘建江;;企业所有权、贸易组织结构与中美贸易失衡——基于两国经济一体化均衡模型的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1期[C];2009年

2 文东伟;冼国明;;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与出口增长[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3 高越;李荣林;;异质性、分割生产与国际贸易[A];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1期[C];2008年

4 卢锋;;产品内分工[A];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1期(总第14期)[C];2004年

5 余淼杰;;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率和关税减免——来自中国产品面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4期[C];2011年

6 梁琦;丁树;王如玉;;总部集聚与工厂选址[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3期[C];2012年

7 刘玉;孙文远;;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工资效应:基于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成立30周年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陈丰龙;;国际生产网络与地区发展差距:中国的经验研究[A];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暨宏观经济青年学者论坛——“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世兰;中国出口扩张路径模式[D];浙江大学;2011年

2 姚娜;贸易成本与出口扩展边际:中国的实证检验[D];辽宁大学;2013年

3 张平;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制造业成长[D];辽宁大学;2013年

4 熊宇;中国出口产品多样化水平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5 齐羽;组织模块化影响组织动态能力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樊玉然;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纵向治理优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7 郭秀慧;全球工序分工背景下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利益分配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8 高登榜;产业转移中的主导产业选择与承接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9 周琢;FDI流入下的国际贸易收益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10 王京晶;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露;我国零部件产品内贸易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2 王聪;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3 刘鹏;产品内分工视角下中国贸易利益获取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徐敏;服务联系成本对我国汽车产业垂直专业化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5 尹文静;产品内贸易对我国收入分配影响的差异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6 廖红斌;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7 邓国琳;产品内分工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率效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孔凡亮;中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9 申志军;增加值贸易统计核算方法与实践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10 王磊;地区出口复杂度的演进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少强;焦武;;储蓄大于投资与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J];财经科学;2007年09期

2 胡昭玲;;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工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4期

3 何帆;张明;;中国国内储蓄、投资和贸易顺差的未来演进趋势[J];财贸经济;2007年05期

4 陈勇兵;仉荣;曹亮;;中间品进口会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吗——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5 张二震;安礼伟;;关于贸易顺差原因的理论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4期

6 简泽;;从国家垄断到竞争:中国工业的生产率增长与转轨特征[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1期

7 汤二子;刘海洋;;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与“生产率陷阱”——基于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9期

8 钱学锋;;企业异质性、贸易成本与中国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J];管理世界;2008年09期

9 张杰;李勇;刘志彪;;出口促进中国企业生产率提高吗?——来自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1999~2003[J];管理世界;2009年12期

10 黄玖立;冼国明;;金融发展、FDI与中国地区的制造业出口[J];管理世界;2010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兵;对一种出口退税设想的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0年06期

2 张亚芬;用好退税政策 扩大商品出口[J];经济论坛;2000年01期

3 金思,侯博;北京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探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年04期

4 沈葳;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问题与对策[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0年04期

5 许丹松;;出口退税的逻辑误区[J];大经贸;2001年07期

6 柴国梁;;2001年我国石化产品出口分析[J];上海化工;2002年05期

7 张宝婷;出口退税操作实施的国际借鉴[J];税务研究;2002年04期

8 董峻 ,段世文;积极应对农产品出口“绿色壁垒”[J];乡镇经济;2002年08期

9 金红;密切关注对美出口走势[J];中国统计;2002年04期

10 刘小峰 ,王琨琳;对我国出口形势的分析与预测[J];中国经贸导刊;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书兰;;出口退税新机制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A];2004年对外经济财会论文选论文集[C];2004年

2 刘京平;;创汇型出口与盈利型出口[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3 赵玉珍;;应对金融危机,青岛市出口企业发展策略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4 徐金珍;;我省外贸出口形势分析及对策[A];青海省统计系统1998—1999年优秀统计论文选编[C];2000年

5 张跃莘;阎志军;;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及改革建议[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施炳展;;中国出口增长的三元边际[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4期[C];2010年

7 孙灵燕;李荣林;;融资约束限制中国企业出口参与吗?[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8 叶蓁;;政策扭曲与过度竞争:关于中国出口扩张的决定因素及其绩效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宋程丽;;论内外贸对接对广东出口企业的有利影响[A];第六届广东流通学术峰会暨“珠江三角洲流通业合作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材料[C];2009年

10 蔡苏文;于芳;;金融危机对青岛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探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啸波;今年出口增幅只有5%两大因素造成下滑[N];中国财经报;2001年

2 记者 颜晓岩 杜强 钟昱;出口退税新机制 精雕细刻为哪般[N];中国财经报;2005年

3 记者 何人民;汽车产品出口问题不少[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朱菲娜;调整出口退税莫操之过急[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朱菲娜;出口退税:为人民币减压而牺牲[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6 隆国强;谨防地方分担出口退税的负面影响[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7 记者 朱菲娜 实习记者 宋冰洁;前五个月北京手机出口增长148.9%[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程瑞华;从外贸出口增长看出口退税改革[N];金融时报;2004年

9 郑子轩 陈静;出口退税政策不得不调整[N];南方日报;2005年

10 记者 张小军;2600家企业被取消出口资格[N];农资导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华;产业出口复杂度演进的动因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卢姗;中国出口产品品质的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09年

3 邱启东;出口退税政策对中国出口及经济增长影响之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李世兰;中国出口扩张路径模式[D];浙江大学;2011年

5 冯远;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刘振兴;异质性企业视角下的出口动态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沈丹阳;财政性出口促进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8 屠庆忠;对我国出口退税实践的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龚向明;经济规模、贸易成本与出口增长路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杨海余;中国出口增长贡献主体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景;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绩效评价[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2 李静;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广东外经贸影响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王敏;我国近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祁新年;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探析[D];东北大学 ;2008年

5 罗洪武;新一轮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对湖南外向型经济的影响及对策[D];中南大学;2009年

6 许伟;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张东亮;出口退税政策下政府行为的优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刘树斌;中国汽车企业的出口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王建萍;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效应分析及完善建议[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陈静;江西省出口退税管理改革初探[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21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221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7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