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市场改革的微电网经营模式
本文关键词:基于电力市场改革的微电网经营模式
更多相关文章: 微电网 电力市场改革 电力市场 商业运营模式 分布式能源
【摘要】:由分布式电源、负荷、储能装置及控制装置4个部分构成的微电网,具有独立于大电网运行的能力,其在提高重要用户供电可靠性、消纳分布式电源及解决偏远地区供电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伴随着储能、分布式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微电网将具备新的发展动力,出现新的盈利模式。该文将微电网分为并网型微电网及离网型微电网,分别探讨这2类微电网的几种典型应用配置与应用模式,对其进行定性的经济性评估。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目前电力市场改革的新形势,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微电网未来可能产生的2种商业运营模式与盈利方式。全面探索电网公司未来参与微电网项目的业务拓展模式及其可能带来的巨大优势,积极寻找电网公司传统业务的补充和延伸的可行途径。
【作者单位】: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智能电网新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类号】:F426.61
【正文快照】: 0引言传统大电网存在难以解决局部事故易扩散、对负荷不能灵活跟踪、无法大量消纳分布式电源、对偏远地区供电困难等方面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微电网(以下简称微网)的概念应运而生。微网由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监控、保护和自动化装置等组成(必要时含储能装置),是一个能够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鲁宗相;王彩霞;闵勇;周双喜;吕金祥;王云波;;微电网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19期
2 郑漳华;艾芊;;微电网的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J];电网技术;2008年16期
3 艾芊;章健;;基于多代理系统的微电网竞价优化策略[J];电网技术;2010年02期
4 赵贺;王坤;井天军;;微电网自发自用运行的经济性分析[J];电力建设;2014年05期
5 刘皓明;李栅栅;陆丹;叶季蕾;;微电网并网运行的市场运营机制设计[J];电力建设;2014年11期
6 楼书氢;李青锋;许化强;刘鲁丹;;国外微电网的研究概况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J];华中电力;2009年03期
7 盛濵;孔力;齐智平;裴玮;吴汉;息鹏;;新型电网-微电网(Microgrid)研究综述[J];继电器;2007年12期
8 刘文;杨慧霞;祝斌;;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年14期
9 杨新法;苏剑;吕志鹏;刘海涛;李蕊;;微电网技术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锡琳;;含有光伏电源的微网综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纪明伟;陈杰;栾庆磊;;基于电流分解的微网功率控制策略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3 李志勇;冯江华;;智能型光伏微电网及其N+1控制模式研究[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0年05期
4 吴小云;顾广娟;;用户侧光伏微电网发展机遇与挑战[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1年06期
5 梅生伟;王莹莹;;输电网-配电网-微电网三级电网规划的若干基础问题[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04期
6 刘俊勇;黄媛;杨嘉n\;;智能电网四位一体调度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实践[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1期
7 彭铖;刘建华;潘莉丽;;基于虚拟同步电机原理的微网逆变器控制及其仿真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2期
8 陈来军;梅生伟;许寅;任正某;;未来电网中的独立电力系统模式[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9 梁帅奇;牟晓春;赵雪;余志飞;;含有储能单元的微电网运行控制技术[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10 王鹤;尚学武;刘博;;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其并网发电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On the To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Grids with Distributed Generation[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梁惠施;范明天;张祖平;;微网中复合储能的互补配置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潘明明;马瑾;;飞轮储能系统在微网中的应用研究[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文波;聂一雄;;微电网稳定性研究综述[A];第二十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肖朝霞;方红伟;张献;;智能微电网研究综述[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庄伟;牟龙华;;智能配电网信息物理融合保护系统的研究[A];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于旭东;陈建玉;;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8 姜国涛;贾清泉;袁野;赵文静;董海燕;朱庆军;;基于Multi-Agent的分布式发电系统监控方案[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9 廉超;宋腾;李鹏;顾志强;江百川;;微电网及其控制技术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洪峰;陈金富;段献忠;;微网发展现状研究及展望[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杨华;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仿真及其潮流计算[D];湖南大学;2010年
2 钱军;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撖奥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故障特性与保护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慧芳;非并网风电直供系统方案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苏玲;微网控制及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与能量管理策略[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雷之力;微网谐波振及电压暂降的评估与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崔明勇;微网多目标优化运行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陈昌松;光伏微网的发电预测与能量管理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颖媛;微网系统的运行优化与能量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10 龚宇雷;微电源并网同步检测与定功率输出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钟辉;含有微网的黑启动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朱闪闪;有载调压变压器对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翟津川;微网运行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林王清;逆变器模块组合化及其同调制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戈政;智能配电变电站过程总线信息共享关键问题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6 王燕廷;微电网并网与孤岛运行模式切换的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7 牟晓春;微电网综合控制策略的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8 刘海龙;新能源技术与微电网能量管理算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马晶晶;基于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微电网运行控制与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牛铭;基于不同结构的微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俊;汪震;杨欢;甘德强;;对未来电力市场形态的若干思考[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2 王成山;肖朝霞;王守相;;微网中分布式电源逆变器的多环反馈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3 吕志鹏;罗安;蒋雯倩;徐欣慰;;多逆变器环境微网环流控制新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4 吕志鹏;罗安;荣飞;郭镥;;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微网PQ控制策略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06期
5 贺静;张婷;董振;朱梦舟;;大规模风电消纳销售电价机制[J];电力建设;2012年06期
6 习朋;李鹏;刘金鑫;;微网并网时的经济运行研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1年09期
7 陈鹏;周晖;;微电网电力市场交易模型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1年04期
8 韩水,汪定伟;基于多代理技术的购电—输电计划优化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13期
9 宋依群,倪以信,侯志俭,吴复立;基于猜测供给函数均衡的发电公司策略行为[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13期
10 王成山;郑海峰;谢莹华;陈恺;;计及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系统随机潮流计算[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2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志鹏;多逆变器型微网运行与复合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军;徐晓琳;张翠霞;;微电网建管分离投资经营模式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2年04期
2 刘文;杨慧霞;祝斌;;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年14期
3 曾鸣;马少寅;刘洋;陈英杰;;基于需求侧响应的区域微电网投资成本效益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2年07期
4 ;中国特色的智能微电网系统解决方案[J];电力勘测设计;2012年03期
5 李笑帆;张思青;;基于风-光-水互补的云南微电网建设可行性探讨[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2年04期
6 时珊珊;鲁宗相;周双喜;闵勇;;中国微电网的特点和发展方向[J];中国电力;2009年07期
7 陈悦;;微电网的基本结构和关键技术[J];企业导报;2013年06期
8 魏于苹;;基于微电网并网技术研究现状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17期
9 陈德志;;户用混合微电网系统的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13期
10 张峰;张建华;;智能微电网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J];科技与企业;2013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朝霞;方红伟;张献;;智能微电网研究综述[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廉超;宋腾;李鹏;顾志强;江百川;;微电网及其控制技术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谷s,
本文编号:1223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223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