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美国页岩气开发的核心因素分析及政策启示
本文关键词:驱动美国页岩气开发的核心因素分析及政策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天然气价格 采矿业结构变化 RD知识存量 页岩气产量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摘要】:目前我国能源供给短缺、消费结构亟需优化的现状,要求我国必须借鉴美国页岩气开发的成功经验,加速国内页岩气开发。现有文献多从定性角度予以研究,或定量分析单一影响要素,尤以技术进步的定性研究较多,但页岩气开发是受气价、采矿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共同影响的。鉴于VEC模型能够反映多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偏离关系的性质,本文通过运用ADF检验、RD知识存量测度等定量方法,进一步构建了美国天然气价格、采矿业结构变化、技术进步与页岩气产量间的VEC模型,并给出三个因素对页岩气产量的贡献比例。从回归系数来看,技术进步是提高美国页岩气产量最重要的因素,采矿业结构变化次之;而在页岩气产业开采初期,相较于投资开采技术创新和调整采矿业结构升级,适当抬高天然气价格才是提高页岩气产量最关键举措。最后,提出加大国内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研发投资、出台税费补贴等政策建议,为今后我国促进页岩气开发及有效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及理论借鉴。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页岩气资源开发环境规制研究”(14BJY072) 东营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营市油气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研究”(DYSK(2015)第12号)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页岩气:产量、价格与投资研究”(14CX04029B)
【分类号】:F416.22
【正文快照】: 2006年,美国因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取得重大都明确提出“推进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突破,成功实现了页岩气的商业化大规模开采,仅 用”的要求。国家能源局为加大我国页岩气资源的2010年,页岩气相关产业就为美国创造了60多万 勘探开发力度,增加油气供应量,促进能源结构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建军;常娟;;美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7期
2 潘继平;;页岩气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关于促进我国页岩气资源开发的思考[J];国际石油经济;2009年11期
3 史丹,张金隆;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08期
4 林伯强;结构变化、效率改进与能源需求预测——以中国电力行业为例[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5 李顺才,邹珊刚,苏子仪;一种基于永续盘存的知识存量测度改进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9期
6 徐国泉;姜照华;;技术进步、结构变化与美国能源效率的关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3期
7 张唯实;;能源效率、产业结构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8 朱学敏;李军华;李炜杰;;基于产业结构分解模型的我国天然气消费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2年11期
9 华贲;;产业结构、能效及一次能源构成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分析[J];中外能源;2010年05期
10 闫存章;黄玉珍;葛春梅;董大忠;程克明;;页岩气是潜力巨大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J];天然气工业;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绵;吕新军;;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八个区域的面板模型[J];北方经济;2010年02期
2 金国轩;;行业行政垄断对厂商行为的影响及其治理机制探析[J];北方经济;2011年14期
3 徐刚;王维国;;基于VAR和GM组合模型的电力消费预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宋首文;"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银行授信风险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杨彦强;时慧娜;;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进展述评——1998~2011年中国能源安全战略评价[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刘树根;曾祥亮;黄文明;马文辛;;四川盆地页岩气藏和连续型-非连续型气藏基本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徐国盛;徐志星;段亮;袁海锋;张武;;页岩气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8 许洁;许明标;;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邹沛思;贺灿飞;;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与区域发展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10 刘耀彬;;中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瑞禹;叶子菀;;基于霍夫曼系数的高耗能行业电力消费发展趋势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盖斌;;水电站水库移民补偿研究[A];乌蒙论坛[C];2006年
3 刘健;王润;;福建省能源消费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2020年能源消费预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4 赵娅;;中国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王迪;聂锐;;长三角能源消费的特征分析与区域节能潜力测算[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Research on the Electricity Industry in China Based on Business Analysis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李贵凤;王明征;;基于比例二元语义的企业知识存量评价方法[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商务智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陈敬武;李进;杜宏巍;;知识共享的协同效应[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邢艳楠;姜艳萍;;一种基于语言信息的个体隐性知识存量综合评价方法[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李艳梅;杨涛;;产业结构演进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机理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李世新;中国发电市场的内生性进入壁垒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伯松;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尤卓雅;能源替代、安全约束和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7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涛;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林春山;新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贸易政策调整与转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李文超;高技术产业生态转型的动力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毅;湖南省电力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梁根琴;中国能源消费对工业品出厂价冲击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邹博;江苏省能源消耗、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马精华;地市电力景气指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段宗蓬;江西工业主要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6 张莉莉;化学工业节能减排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瑞军;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缪仁余;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李春林;水环境约束下的微山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晓霞;基于技术溢出视角的外商投资对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ark Jaccard;王黎;;竞争更加激烈的能源市场的动向[J];电力技术经济;1998年04期
2 黎建新;;绿色能源:我国能源可持续利用之路[J];电力技术经济;1999年05期
3 朱成章;;关于我国电力与一次能源的比例关系[J];电力技术经济;2003年05期
4 盛晓萍;;21世纪初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J];电力技术经济;2007年02期
5 王信茂;;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相关问题探讨[J];电力技术经济;2007年03期
6 王庆一;;21世纪的能源科技[J];电力技术经济;2008年02期
7 李琼慧;郭基伟;王乾坤;;2030年世界能源与电力发展展望[J];电力技术经济;2009年04期
8 赵庆波;;国家电网促进清洁能源发展[J];电力技术经济;2009年05期
9 张树伟;;对各国低碳发展目标提议的解析与评论[J];电力技术经济;2009年06期
10 郭磊;马莉;;英国低碳能源战略白皮书及对我国的启示[J];电力技术经济;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蓉蓉;;我国页岩气开发前景广阔[J];天然气工业;2008年12期
2 郑言;;我国页岩气资源开发前景可期[J];中国石化;2009年02期
3 李建忠;董大忠;陈更生;王世谦;程克明;;中国页岩气资源前景与战略地位[J];天然气工业;2009年05期
4 谭蓉蓉;;专家谈页岩气[J];天然气工业;2009年05期
5 胡文瑞;;页岩气:“鸡肋”变“牛排”[J];中国石油石化;2009年24期
6 潘继平;;页岩气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关于促进我国页岩气资源开发的思考[J];国际石油经济;2009年11期
7 郭琳;;进军页岩气勘探开发[J];中国投资;2011年03期
8 张所续;;借页岩气东风缓解我国油气短缺现状[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年05期
9 吴清;;页岩气热的“冷”思考[J];中国石油石化;2011年12期
10 王秀娟;;页岩气“走出去”请慢行[J];中国石油石化;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明;;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面临的环境问题[A];第二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2 叶舒阳;;页岩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低碳发展综合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玉芳;包书景;张宏达;葛明娜;王劲铸;孟凡洋;任收麦;;国外页岩气勘查开发进展[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4 吴西顺;;世界各国页岩气政策综述[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1地质科技与国土资源管理科学研讨分会场[C];2013年
5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A];“宝塔油气”杯第四届天然气净化、液化、储运与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暨LNG国产化新技术新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6 林斌;郭巍;赵肖冰;曹瀚升;王少华;;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概率体积法在三江盆地古生代页岩气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印兴耀;吴国忱;;页岩气储层地震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蔡启宏;傅子云;;地震频率信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刘禹;王常斌;文建军;宋付权;;页岩气渗流中的力学模型分析[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13年
10 滕吉文;刘有山;;中国页岩气成藏和潜在产能与对环境的污染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白晶 史丰蕾;决策层力推页岩气科技攻关[N];中国能源报;2011年
2 克利福德·克劳斯 汤姆·策勒(美) 王可 译;页岩气开发改变了这里[N];中国化工报;2011年
3 记者 杨晓宇;页岩气开发“十二五”决意提速[N];中国化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窦克林;保障我国能源供应的新支点:页岩气勘探开发[N];中国矿业报;2011年
5 本报驻美国记者 温宪;页岩气或将改变美能源结构[N];人民日报;2011年
6 史蒂凡·尼克拉 王晓苏 编译;德国能复制美“页岩气神话”吗[N];中国能源报;2011年
7 汪陵;页岩气领域的合作令人期待[N];中国工业报;2011年
8 范力 许新峰 顾家瑞;美国页岩气开发提速[N];中国石化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王秀强;页岩气勘探开发 必须走“中国道路”[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滕艳 本报通讯员 李凤;你好,页岩气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群;蜀南及邻区海相页岩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目标优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李建青;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选区评价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 李亚男;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及其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4 翟常博;川东南綦江—仁怀地区页岩气成,
本文编号:1255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255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