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度的演进态势:1993-2012——基于修正的E-G指数

发布时间:2017-12-10 09:18

  本文关键词: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度的演进态势:1993-2012——基于修正的E-G指数


  更多相关文章: 制造业 产业集聚度 E-G指数 产业转移


【摘要】:基于修正的E-G指数测算我国制造业20个行业1993-2012年的集聚度,并从不同方面对其演进态势进行分析,同时考察制造业各行业集聚地分布变化以及区域产业转移的特点。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制造业总体集聚程度偏低,集聚度的增长态势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不同行业在不同时间段内呈现不同的增长特点;制造业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省份,产业地区分布不均由强化变为逐渐减弱;部分行业在近年来出现向其他区域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态势。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区域产业转移对承接地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项目编号:12YJA790037,主持人:关爱萍)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产业转移背景下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区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KQNGG13013,主持人:关爱萍)
【分类号】:F4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宋胜洲等,2012)[1]。产业的空间集聚已成为各国工业化过程中必然的经济现象,并对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学花,杨蕙馨;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10期

2 孙康;王昱方;肖寒;;石化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及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04期

3 李善同;李华香;;城市服务行业分布格局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4年05期

4 袁海红;张华;曾洪勇;;产业集聚的测度及其动态变化——基于北京企业微观数据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9期

5 王永培;晏维龙;;产业集聚的避税效应——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12期

6 刘春霞;;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J];经济地理;2006年05期

7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仝月婷;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8 罗勇,曹丽莉;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9 路江涌;陶志刚;;中国制造业区域聚集及国际比较[J];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10 李扬;;西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莲;张虹鸥;王蓉蓉;陈静;;广东省主要农产品的空间集聚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4期

2 陶来利;周恺;朱杰;;我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3 陈伟莲;张虹鸥;王蓉蓉;陈静;;广东省主要农产品的空间集聚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4 刘剑;张瑜;;我国农药制造业空间集聚现象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5 方慧姝;吴永林;;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度的实证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6 李晓敏;;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一个最新综述[J];北方经济;2009年22期

7 高永祥;;国际分工演化与我国地区专业发展的比较研究[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8 程宝栋;田园;鲁艳增;;我国家具产业集群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刘致良;;产业地理集聚视角下的地区餐饮业发展战略——基于Panel-data模型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王先庆;武亮;;服务业集聚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批发零售业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海;;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再造及其政策举措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玉海;;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再造及其政策举措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3 范剑勇;;中国产业集聚效应及其省际差异估计[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4 王凤荣;任萌;张富森;;政府干预、治理环境与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有效性——基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并购的经验证据[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恒;;产业集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移能力、转移模式与绩效评价[A];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作联谊会暨“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樊福卓;;长江三角洲工业的地区专业化——兼论“产业同构”之争是伪命题之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7 吴福象;;冲突与和谐——基于长三角产业同构和投资趋同的实证研究[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范剑勇;石灵云;;产业内集聚、关联产业集聚与劳动生产率:基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分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魏守华;;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兼评近期中国创新能力演变的特征[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文东伟;冼国明;;对外开放、动态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丁业震;国有上市公司重组中的利益冲突与重组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战杰;专业化劳动力、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D];南开大学;2010年

4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9 王争;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贸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祝鹤;煤矿安全规制对煤炭产业所有制结构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丹;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区域专业化水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雨风;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雷智凯;我国服务业集聚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唐成伟;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工:水平及演进[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卢靖;附加价值来源转化:基于技术进步与分工深化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云;扬州化工园区与当地经济的互动发展问题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左贵启;蔬菜产业集聚地区的农户蔬菜生产投资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斯敖;;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8年11期

2 程大中,黄雯;中国服务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J];财贸经济;2005年07期

3 胡霞;魏作磊;;中国城市服务业集聚效应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8期

4 姚永玲;赵宵伟;;城市服务业动态外部性及其空间效应[J];财贸经济;2012年01期

5 原毅军;宋洋;;服务业产业集聚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1年02期

6 贺灿飞;潘峰华;;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7 孟晓晨;王滔;王家莹;;北京市制造业和服务业空间组织特征与类型[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2期

8 贺灿飞;谢秀珍;;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9 刘春霞;朱青;李月臣;;基于距离的北京制造业空间集聚[J];地理学报;2006年12期

10 贺灿飞;潘峰华;孙蕾;;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J];地理学报;2007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童华建;西部地区经济集聚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琴;;基于县域经济范围的山西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度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林黎明;;论产业集聚度的测度[J];中国市场;2011年23期

3 安士伟;刘珂;万三敏;;区域产业集聚度演变及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启示——以河南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4期

4 李元旭;姚明晖;;产业集聚度与企业成长的倒U形关系研究——基于广东省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5 周波;臧新;;中国软件产业集聚度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04期

6 彭耿;刘芳;;产业集聚度测量研究综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年02期

7 许红;张春芳;;中国IT产业集聚度实证研究[J];价格月刊;2009年02期

8 刘明菲;孙君军;;物流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关联性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年06期

9 周良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 打造特色产业链[J];中国高新区;2005年05期

10 刘新;费太安;;地方保护与产业集聚——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J];江淮论坛;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喻莎莎;;河南省文化产业集聚度测算及其特征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2 秦敬云;王敏;文礼朋;;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与工业产业集聚演变趋势的比较研究——2000-2011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波;提高城市和产业集聚度[N];韶关日报;2008年

2 王震波;居巢提升鞋业产业集聚度[N];巢湖日报;2009年

3 记者 卞小燕;我市新特产业集聚度不断增强[N];盐阜大众报;2013年

4 记者 吴天飞;哈市县域园区产业集聚度将超60%[N];哈尔滨日报;2014年

5 记者 崔威;提高产业集聚度 提升企业创新力 做大做强医药产业[N];连云港日报;2011年

6 记者 龚莉;提高产业集聚度 深化研究产业链[N];襄阳日报;2014年

7 通讯员 左斌 记者 赵子慧;玄武:提升高端产业集聚度 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N];南京日报;2009年

8 ;珠三角产业集聚度将有望再提高[N];民营经济报;2009年

9 仁化县人民政府县长 吴玉环;提高铅锌产业集聚度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N];韶关日报;2008年

10 本报评论员;提升产业集聚度 增强园区竞争力[N];益阳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永慧;江苏省服务产业集聚度差异性影响因素分析[D];苏州大学;2011年

2 张佳;上海时尚产业集聚度测度及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73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273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6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