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与方式——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与方式——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出处:《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垂直专业化 全球价值链 增加值贸易 世界投入产出表
【摘要】: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构建后向和前向垂直专业化率指标,并据此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与方式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主要是以后向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2)中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位置,主要参与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生产环节;(3)伴随着跨国生产分工的深化,中国制造业正由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4)中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参与全球价值链中的某一个生产环节,且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和发展相对薄弱;(5)在四类技术类别制造业中,中低技术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但高技术制造业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技术;(6)相对于中国主要以后向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美国主要是以前向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
【作者单位】: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环境约束、空间外溢效应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研究”(14CGL065)
【分类号】:F424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及文献综述全球价值链(GVC)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其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各国(或地区)间的贸易、投资和生产模式。面对全球价值链主导的国际贸易新格局,中国制造业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即低廉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等比较优势,已深度地嵌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爱贞;刘志彪;;决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因素——基于各细分行业投入产出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4期
2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垂直专门化与中美贸易[J];世界经济;2006年05期
3 文东伟;;经济规模、技术创新与垂直专业化分工[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东伟;冼国明;;China's comparative advantage still in low-tech manufacturing sector[J];China Economist;2009年06期
2 李春梅;;中国产品内分工发展与加工贸易部门就业影响估计[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9期
3 施炳展;李坤望;;中国贸易结构在改善吗?——基于产品周期理论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2期
4 常黎;胡鞍钢;;中国制造业贸易的要素含量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1期
5 陈丰龙;徐康宁;;国际生产网络与地区发展差距:中国的经验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5期
6 杨文芳;方齐云;;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中国的劳动需求效应分析——基于制造业转移承接国的视角[J];财贸研究;2010年05期
7 戴魁早;;产业垂直专业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检验[J];财贸研究;2011年04期
8 蒲华林;张捷;;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获取的价值——基于零部件进出口的分析[J];财贸研究;2012年01期
9 ;Energy Embodied in Good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of China: Calculation and Policy Implications[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1年01期
10 ;China’s Export Expansion, Export Structure and Energy Consumption[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FDI、国际外包承接与收入分配——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张庆;刘云;蒋海军;侯媛媛;;北京市高技术产业集聚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3 王耀中;洪联英;刘建江;;企业所有权、贸易组织结构与中美贸易失衡——基于两国经济一体化均衡模型的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1期[C];2009年
4 文东伟;冼国明;;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与出口增长[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5 高越;李荣林;;异质性、分割生产与国际贸易[A];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1期[C];2008年
6 卢锋;;产品内分工[A];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1期(总第14期)[C];2004年
7 余淼杰;;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率和关税减免——来自中国产品面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4期[C];2011年
8 梁琦;丁树;王如玉;;总部集聚与工厂选址[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3期[C];2012年
9 刘玉;孙文远;;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工资效应:基于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成立30周年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陈丰龙;;国际生产网络与地区发展差距:中国的经验研究[A];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暨宏观经济青年学者论坛——“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宸t];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唐铁球;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动因与收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吕新军;国际外包及其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利民;产品内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于晨光;储蓄率差异对中美经济失衡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李迎旭;日本对亚洲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邵昱晔;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傅京燕;环境规制对贸易模式的影响及其政策协调[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孙磊;国际美元信用本位与中美贸易差额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杨;产品内分工视角下中国加工贸易与FDI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彭兴奎;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加工贸易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赵谦;中美贸易摩擦诱发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4 刘璐;中国与东亚国家产业内贸易特征的演变[D];吉林大学;2011年
5 廖雯婷;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和对策探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何慧慧;东亚地区垂直分工背景下中国贸易中的隐含碳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苏晶晶;产品内分工与中国对美出口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王恒;产品内分工对中国外贸发展不平衡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9 徐璐璐;东亚产品内贸易模式及中国的应对策略[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叶丽娜;离岸服务外包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D];宁波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爱贞;刘志彪;吴福象;;下游动态技术引进对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市场约束——基于我国纺织缝制装备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2期
2 李转少;;徐工阳谋[J];中国机电工业;2008年07期
3 文东伟;冼国明;;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与出口增长[J];经济学(季刊);2010年02期
4 杜修立;王维国;;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及其变迁:1980—2003[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5 徐毅;张二震;;外包与生产率: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6 刘伟;蔡志洲;;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改善国民经济中间消耗[J];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7 巫强;刘志彪;;中国沿海地区出口奇迹的发生机制分析[J];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8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垂直专门化与中美贸易[J];世界经济;2006年05期
9 高传胜;;中国生产者服务对制造业升级的支撑作用——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斌,刘丽君;序列投入产出表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马忠,陈波;从投入产出表看甘肃省流入流出特点[J];开发研究;2005年05期
3 刘晓光;李雪梅;;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投入产出表设计[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年07期
4 吕盛鸽;;投入产出表流量数据线性结构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齐舒畅;;投入产出表的作用[J];中国统计;2007年10期
6 缪磊;齐恒;;环保产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J];商场现代化;2007年34期
7 秦瑶;薛健;;上市公司投入产出表的设计[J];统计研究;2009年12期
8 廖明球;;绿色GDP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1年03期
9 杨婷;;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建筑业研究[J];现代商业;2011年27期
10 林存文;;进口结构优化与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欣娜;雷明;;中国2007绿色投入产出表编制及应用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张振良;;模糊数投入产出表的一个注记[A];模糊数学和系统成果会论文集[C];1991年
3 李善同;段志刚;;中国投入产出表中投入系数变化的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4 穆月英;杜鹃;王学萌;;我国优势经济部门的评价及变动研究——基于投入产出多层次灰评估模型[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陈锡康;;投入占用产出分析[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6 孟彦菊;王天友;;EC+IO联合模型研究——基于四川省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7 郭常莲;王学萌;;灰色投入产出多目标局势评估[A];第25届全国灰色系统会议论文集[C];2014年
8 王蕾娜;;区域物质流分析基本指标计算的方法研究——投入产出表及投入产出分析的运用(以上海市为例)[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高敏雪;;环保活动核算与绿色GDP调整有关问题辨析[A];北京市第十一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1年
10 许召元;李善同;;中国2002年省际间贸易估计[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齐舒畅;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应用情况简介[N];中国信息报;2003年
2 曾宪欣;完善中日间国际投入产出表编制技术合作项目协议备忘录在京签署[N];中国信息报;2009年
3 记者 田远进 实习生 宁鑫;桂林市投入产出表通过评审[N];桂林日报;2006年
4 《东方早报·上海经济评论》记者 柯白玮;贸易摩擦不应成为中国负担[N];东方早报;2012年
5 寇建明;荷兰统计体系③[N];中国信息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毛果平;基于投入产出和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的湖南省资源—环境—经济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孟彦菊;投入产出模型扩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陈霞;中国电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及贡献的可持续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4 侯瑜;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独孤昌慧;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耿献辉;中国涉农产业:结构、关联与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凤梅;我国非调查年份投入产出表简易表的编制与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闫来旗;1997-2002、2002-2007年中国增量投入产出表编制及软投入贡献测算[D];兰州大学;2011年
3 王明哲;中国2007年绿色GDP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4 岳洋;北京绿色GDP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陈南旭;甘肃省2002-2007年增量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应用[D];兰州大学;2012年
6 金立志;投入产出表计算机即时编制技术[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7 武玉洁;增量投入产出表:方法与应用[D];兰州大学;2008年
8 刘洋;我国“产业×产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
9 杨念;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佳;基于系数矩阵三角化方法对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与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比较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13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313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