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东北亚能源合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5 18:28

  本文关键词:东北亚能源合作研究 出处:《吉林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东北亚 能源合作 能源共同体


【摘要】: 能源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至关重要,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能源在全球范围内不但可以自由流动、配置与重组,更导致能源安全处于开放的、相互依赖的状态,因此以单一国家为界限的能源安全是很难维持的。欧盟、东盟、北美等区域已开展区域能源合作,而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合作机制尚未达成。目前,东北亚地区经济正在崛起,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加,东北亚各国石油进口量的持续增加,对中东石油的过高依赖,海上运输安全,亚洲石油溢价及环境问题都对东北亚能源安全带来极大影响。如何保障东北亚能源安全,促进东北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内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基础、形势、条件及意义的分析,来确立区域内各国保障能源安全和寻求共同发展的最佳选择是“东北亚能源合作”这一中心议题;并进一步对如何推进东北亚能源合作进行了构想,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及对策。我国在推进东北亚能源合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国不但需要通过引进韩国、日本先进的节能和环保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轻东北亚的环保压力;还要采取加快建立本国战略石油储备,积极推动东北亚共同石油储备的建立等措施来推进东北亚能源合作。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41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卫平;论中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6年04期

2 赵海成;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因、特点和模式的探讨[J];亚太经济;1996年01期

3 田杰亮;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向[J];当代世界;2003年11期

4 董鸿扬;文化因素与世纪之交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探析[J];东北亚论坛;1996年04期

5 王成至;具有开放性和温和性的东北亚区域化进程[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01期

6 金明善;面向21世纪的东北亚经济合作[J];世界经济;1998年10期

7 范爱军,韩忠先;朝鲜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探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8 黄鲁成;论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模式[J];世界经济研究;1994年06期

9 黄鲁成;论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模式[J];东北亚论坛;1995年02期

10 刘向阳;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重振东北经济[J];沈阳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学文;;中国与中东产油国的能源合作[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2 严法善;;推动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市社联等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孙长雄;杨英杰;吴杨;孙艳梅;;强化共生合作理念推动东北亚区域共生发展[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袁新华;;中俄石油合作的动因、机制和基础探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5 林治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新态势:俄韩经济合作及其影响[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6 楚新正;马倩;;中国—中亚国家能源合作与构建我国新疆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杨显生;;俄欧能源合作的局限刺激欧盟探索能源一体化[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8 田刚;董博文;;东北亚区域木材进出口贸易现状和趋势分析[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袁新华;;俄罗斯能源外交向度中的中国与中俄能源合作[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10 杨英杰;孙长雄;;东北亚经贸合作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方方;相争不如共赢[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2 陆志明;中印联手催生泛亚能源合作新格局[N];东方早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焦红霞;东北亚物流投资过度 风险亟待化解[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尹南;欧盟拉美61国首脑聚会讨论能源合作[N];中国石化报;2006年

5 ;丹中两国加强环境能源合作[N];国际商报;2000年

6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远东各民族历史、考古和民族学研究所所长 拉林 教授 陶丽 编译;中俄能源合作及东北亚区域发展前景[N];远东经贸导报;2008年

7 艾宏图;如何开展与俄的能源合作[N];中国石化报;2005年

8 本报特派记者 陈发卿;搭建南海能源合作对话平台[N];经济日报;2005年

9 付昱;泛珠能源合作路线图出炉[N];中国矿业报;2006年

10 钟欣;美政治家敦促政府加大国际能源合作[N];中国贸易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长新;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D];吉林大学;2011年

2 罗晓云;21世纪初中国的能源安全与中外能源合作[D];暨南大学;2003年

3 叶蓁蓁;国际能源合作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外交学院;2005年

4 田刚;东北亚区域林业经贸合作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张克成;基于方法论视角的中国东北亚地缘政治安全解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宣琳琳;东北亚森林资源多中心管理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7 伍福佐;能源消费国家间的能源国际合作:一种博弈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7年

8 任娜;能源安全与当代大国关系[D];山东大学;2007年

9 全洪镇;东北亚跨国地方间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李朋;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美国政策研究(1784-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爽;东北亚能源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李洋;中日东海划界争端与中日能源合作[D];外交学院;2006年

3 吕雪仿;中国—东盟能源合作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钟远;中澳能源合作1996-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尚健;试论东海问题及对中日关系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7年

6 李健;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能源合作[D];外交学院;2007年

7 胡特赐;21世纪初期中沙关系研究[D];外交学院;2009年

8 李维花;中俄能源外交背景下的双边能源合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何丹;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战略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倬;中哈油气资源合作对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33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333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1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