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下经济赶超的“机会窗口”——基于产业转移演进视角
本文关键词:第三次工业革命下经济赶超的“机会窗口”——基于产业转移演进视角 出处:《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转移 “机会窗口” 第三次工业革命 核心技术突破
【摘要】: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数百年的产业转移过程中,不断成功上演落后国家赶超领先国家的案例。中国若要成功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就应在高度重视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依托庞大的国内市场和民族产业,充分利用中国科研的人才优势,切实做好新技术产业化,进而掌控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重塑中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竞争优势。这也是第二种"机会窗口"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所提供的战略选择。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产业群和城市群耦合视角下区域创新系统的比较研究”(编号:13CJL061)
【分类号】:F424
【正文快照】: 一、两种“机会窗口”与经济升级16世纪末,自文艺复兴以来长期处于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的意大利及地中海地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陆续趋向衰落,而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于17世纪初到1830年,陆续从意大利转移到英国。自此之后,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在人类历史上不断上演。在数百年的全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史本叶;李泽润;;基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J];商业研究;2014年01期
2 黄群慧;贺俊;;“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技术经济范式转变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01期
3 卢万青;史怡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别比较[J];商业研究;2013年03期
4 袁泽沛,陈金贤;技术跨越的可能性与机会窗口[J];中国软科学;2001年08期
5 贾根良;;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思维——来自演化经济学和经济史的视角[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6 魏枫;;模仿陷阱、自主创新与经济赶超[J];中国软科学;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睿;胡河宁;;基于技术创新的组织文化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2 董慧凝;;论技术范式视角的循环经济[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 李伯聪;;关于工程和工程创新的几个理论问题[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4 蒋艳;;基于“技术轨道”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6期
5 马陆亭;高附加值产业实现的技术途径[J];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6 郑文;“电信技术选择管制”的有效性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24期
7 徐涵蕾;李柏洲;;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障碍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9期
8 张秉福;循环经济若干问题探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9 吴晓波;刘雪锋;许冠南;;技术范式转换期的企业动态能力匹配研究——以三星公司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汪浩瀚;从均衡走向演化——经济学范式的演进[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燕;黄理稳;;论科学与技术之公共政策的异同[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2 陈多闻;陈凡;;技术创新视阈下的农业产业化及其公共政策[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郑文;郑时;;电信技术“突现”与区域发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4 赵海民;李建民;;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系统整合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梁双陆;杨先明;李娅;;区域能力结构差异与基于协调发展的地区能力建设[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任力;;马克思的技术创新理论研究[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7 苏祺;王顺义;林巍;;科技创新及跨学科理论互动与发展探讨[A];学科发展与科技创新——第五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余光胜;;企业创新理论演进及进一步研究取向[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9 刘昌年;梅强;田红云;张兵;;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研究——以江苏为例[A];中国创新与企业成长(CI&G)2013年度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王萍萍;王毅;;技术创新驱动经济长波的机理:文献综述[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程跃;企业能力与新兴技术共生演化机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鄢显俊;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D];云南大学;2010年
4 耿亚新;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构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敖宏;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贡献度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宋艳;新兴技术的形成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刘浩;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促进区域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司云波;面向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校企技术转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郑宝华;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安全及其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郑贵忠;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江婷;广州市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何晖;清远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与支持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李芸芸;湖北科技创新的相关财政与税收政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4 彭昌奇;研发资本、劳资关系、市场制度与区域技术创新[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刘博;基于资源集约悖论理论的中国产业结构转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彭超;河北省饲料企业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7 张晓波;国家创新体系相关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赵培辰;后发优势视角下甘肃实现跨越式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袁阁臣;知识视角下创新政策与创新阶段的摩擦与消解[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秦艳艳;技术预见何以可能[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彪;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5期
2 刘小鲁;;知识产权保护、自主研发比重与后发国家的技术进步[J];管理世界;2011年10期
3 张小蒂;孙景蔚;;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世界经济;2006年05期
4 傅晓霞;吴利学;;全要素生产率在中国地区差异中的贡献:兼与彭国华和李静等商榷[J];世界经济;2006年09期
5 寇宗来;张剑;周敏;;专利保护宽度、非侵权模仿和垄断竞争[J];世界经济;2007年01期
6 易先忠;张亚斌;刘智勇;;自主创新、国外模仿与后发国知识产权保护[J];世界经济;2007年03期
7 戴天仕;徐现祥;;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J];世界经济;2010年11期
8 李宾;曾志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再测算:1978~2007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9 贾根良;;美国经济崛起之前排斥外国直接投资原因解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张玉柯,马文秀;比较优势原理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J];太平洋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钟恬;[N];证券时报;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屹;宋炜;张熙良;;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技术跃迁机会窗口测度[J];管理评论;2008年08期
2 杨屹;宋炜;张熙良;;企业实现技术跃迁的机会窗口测度[J];经济管理;2008年18期
3 卢媛媛;何海燕;;企业对外反倾销的机会窗口策略[J];生产力研究;2009年20期
4 祁利平;;EFI 令您的业务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J];数码印刷;2013年12期
5 钟平滔;;新兴体育市场的“机会窗口”[J];21世纪商业评论;2005年06期
6 刘国亮;杨晓丽;;机会窗口对上市公司增发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黎广德;;抓住灾后重建的“机会窗口”[J];中国改革;2008年07期
8 吕铁;贺俊;黄阳华;;不容错过“机会窗口”[J];新经济导刊;2012年11期
9 姜黎辉;张朋柱;龚毅;;不连续技术机会窗口的进入时机抉择[J];科研管理;2009年02期
10 徐雨森;逯W毜,
本文编号:1335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335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