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比较研究 出处:《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技术效率 非角度SBM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区域比较
【摘要】:基于环境技术效率提升流程的视角,将环境技术效率提升过程分为3个阶段。结合1998-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省域环境技术效率空间溢出效应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值整体偏低,区域环境技术效率呈现差异特征,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值高于中西部地区;2环境技术效率的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已经形成,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和开放度对环境技术效率表现出正效应,对外贸易程度对环境技术效率表现出负效应。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JL08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14B0204) 湖北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一般研究项目(HBXY2012203)
【分类号】:F424.1
【正文快照】: 0引言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学术界广泛关注的议题。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伴随着环境质量的持续恶化,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传统工业化模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不断增长的GDP数字是以牺牲公众健康和不断透支资源环境为前提的。这种高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群伟;周鹏;周德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1期
2 李钢;董敏杰;沈可挺;;强化环境管制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CGE模型的评估[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11期
3 杨骞;刘华军;;环境技术效率、规制成本与环境规制模式[J];当代财经;2013年10期
4 陈诗一;;中国的绿色工业革命: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解释(1980—2008)[J];经济研究;2010年11期
5 杨文举;龙睿峗;;中国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经验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2年07期
6 涂正革;谌仁俊;;传统方法测度的环境技术效率低估了环境治理效率?——来自基于网络DEA的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方法分析中国工业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J];经济评论;2013年05期
7 韩海彬;;中国农业环境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年09期
8 屈小娥;;中国工业行业环境技术效率研究[J];经济学家;2014年07期
9 杨正林;方齐云;;能源生产率差异与收敛: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9期
10 邓波;张学军;郭军华;;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区域生态效率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敬敏;朱益平;;河北省碳排放及其趋势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2 王超;穆东;姜庆国;;煤炭产供链的碳排放经济测度模型和治理效益模型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王素凤;;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研究述评[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4 单聪聪;;中英两国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联比较[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3期
5 王群伟;周德群;周鹏;;中国全要素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区域差异——考虑非期望产出共同前沿函数的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09期
6 周五七;;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面板数据估算:1998—2010年[J];西部论坛;2012年03期
7 成艾华;;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李治;李国平;;城市能源效率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6期
9 彭觅;吕斌;张纯;黄斌;;中国能源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7期
10 王卉彤;慕淑茹;;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结构与碳排放的趋势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树;陈刚;;环境管制与生产率增长——以APPCL2000的修订为例[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裴莹莹;吕连宏;罗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A];二氧化碳减排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孙丽欣;;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优势与对策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4 曹孜;沈珍瑶;;基于能源消费的工业部门碳排放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段东平;李婷;;低碳经济模式下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6 陈明爱;钟式玉;周德群;张雪;;我国碳排放的空间差异问题研究综述[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7 周五七;聂鸣;;节能减排导向的工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经验证据[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8 姚喜军;;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A];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9 雷明;虞晓雯;;资本动态效应下中国区域能源—经济—环境绩效研究(1998—2011)[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10 齐亚伟;陶长琪;;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分析——基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徵;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汪友结;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外部现状描述、内部静态测度及动态协调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张文磊;基于国家利益分析的国际碳减排合作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白卫国;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自选择博弈研究及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7 董锋;中国能源效率及能耗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周明磊;我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汪克亮;基于非参数前沿方法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卢娜;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燕平;辽宁省能源消耗及CO_2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齐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春杰;基于低碳经济的西安城市发展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宋文飞;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空间收敛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5 李鹏;中国“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1985-2009)[D];南开大学;2011年
6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王丽;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技术效率与生产率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杜鸥;我国碳排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李文苗;低碳旅游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肖番日;低碳视角下中国矿产品贸易策略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中英;王礼茂;;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5期
2 周国梅,彭昊,曹凤中;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效率指标体系[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3 诸大建;邱寿丰;;作为我国循环经济测度的生态效率指标及其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4 周建;;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改进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兼论“十一五”末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合理性[J];财经研究;2007年07期
5 胡晓珍;杨龙;;中国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及收敛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04期
6 沈可挺;李钢;;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估[J];财贸经济;2010年01期
7 叶祥松;彭良燕;;我国环境规制下的规制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999-2008[J];财贸经济;2011年02期
8 程丹润;李静;;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区效率差异研究:1990—2006[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9 陈科;;重庆市房地产投融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王文普;;环境规制竞争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析[J];当代财经;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许海萍;基于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国民收入核算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贺胜兵;考虑能源和环境因素的中国省级生产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雪娜;我国能源类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文定;;我国石化行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其技术效率的影响[J];当代石油石化;2013年03期
2 赵世勇;陈其广;;产权改革模式与企业技术效率——基于中国制造业改制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11期
3 李星光;陈树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效率的实证研究[J];信息技术;2010年03期
4 沈能;;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效率趋势与空间收敛性研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07期
5 吴利华;刘丽娜;陈燕;;我国钢铁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差异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10期
6 叶振宇;叶素云;;要素价格与中国制造业技术效率[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1期
7 普雁翔;;技术效率差距分解及其对制造业区域集中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0年33期
8 任娟;陈圻;;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行为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21期
9 王敬;汪克夷;;我国新兴产业科技孵化器技术效率的测评与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3期
10 徐晔;;中国制造业环境技术效率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东岳论丛;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强;聂锐;;公司发展战略、治理结构与技术效率——基于能源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周五七;聂鸣;;节能减排导向的工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经验证据[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蔡f ;中国制造业的新竞争力源自哪里[N];北京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陈映璇;通用汽车欲赢者通吃 中国车商紧急寻求技术突围[N];财经时报;2005年
3 彭兴庭;从“消费主义”手中拯救能源[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4 曲阳;深度融合是产业升级的方向[N];中国航天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逄红梅;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效率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2 田素妍;中国化学肥料制造业生产率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3 张各兴;中国电力工业: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建军;陕西省灌溉用水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衣辰;中国区域工业技术效率的测算、比较与收敛性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兆庭;山东省地区工业知识生产技术效率测算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4 夏景青;新疆建筑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5 张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2年
6 张琪;火电行业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7 赵蒙蒙;我国工业部门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生产率增长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8 王现太;中国工业技术效率研究——基于DEA的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9 李万文;中国汽车行业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鲍怡;我国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测度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48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348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