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基于共同边界模型的工业技术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9 18:33

  本文关键词:基于共同边界模型的工业技术效率研究 出处:《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共同边界 工业技术效率 效率缺口


【摘要】:基于中国工业行业2006~2010年的中类(三位数)工业行业数据,利用共同边界模型测算了中国工业的技术效率及效率缺口,然后利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603,技术效率的低下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的不足导致的;39个工业行业中仅有5个行业是技术有效的,多数行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技术效率最高,其次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实际技术效率与潜在技术效率之间的差距要大于其他行业。企业规模对行业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外资依存度以及资本成本显著地抑制了行业技术效率的提高,其他因素对于行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集团经济与产业组织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业集群的国际间转移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产业集群链式效应研究”(70873019)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网络融合与再工业化背景的我国制造业低碳化升级研究”(sk20100135-5)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供应链知识共享与创新研究”(2011SJB630040)
【分类号】:F424.3
【正文快照】: 历经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在2010年成功超过日本,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仅占日本的1/10,以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为主体的工业结构依然没有改变。因此,如何在日益增长的经济总量基础上实现经济质与量的同步提升,已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晶;;中国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1期

2 干春晖;郑若谷;;中国工业生产绩效:1998-2007——基于细分行业的推广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6期

3 王燕;徐妍;;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双门限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4 王燕;谢蕊蕊;;区域工业效率和技术差异研究——基于共同前沿方法的考察[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2期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李平;;“十二五”时期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1期

6 袁鹏;程施;;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库兹涅茨曲线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2期

7 陈丰龙;徐康宁;;本土市场规模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5期

8 李小平;朱钟棣;;中国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5年04期

9 刘志迎;郭磊;周志翔;;基于共同边界模型的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J];系统工程;2013年06期

10 徐志伟;温孝卿;;水资源与水环境双重约束下的中国工业效率——基于2000-2010年省际数据的经验研究[J];当代财经;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毅翔;姚佐文;;江苏省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陈夕红;王开锁;;基于DEA的内蒙古工业效率评估[J];北方经济;2010年10期

3 杨兰霞;;中国信息技术行业智力资本效率评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高歌;王元道;;全要素环境技术效率跨国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1期

5 常亚青;宋来;;世界500强企业中汽车公司的相对效率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09年03期

6 涂正革;肖耿;;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 on China's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growth: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an directional 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model[J];China Economist;2010年02期

7 欧吉虎;林坦;;海峡两岸通信产业经营效率比较研究——基于Metafrontier与DEA模型[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30期

8 吴宗法;张英丽;;中国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随机前沿研究[J];创新;2011年01期

9 朱翠华;李建民;;技术进步就业效应新解[J];财经科学;2012年04期

10 叶振宇;叶素云;;东北地区制造业生产率变动分析:1993—2007年[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FDI、国际外包承接与收入分配——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常亚青;;中国工业实证研究——基于DEA模型的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3 余典范;;适宜技术、制度与产业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4 蒋萍;谷彬;;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与效率演进——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辉;朱承亮;岳宏志;;我国R&D经费配置效率与行业差异[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李刚;;全要素生产率与上市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基于传统行业与高技术行业的对比分析[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7 周五七;聂鸣;;节能减排导向的工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经验证据[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8 杨林涛;;中国工业部门技术效率区域比较与σ-收敛性[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9 郭国峰;王彦彭;;“十二五”时期我国节能潜力与节能降耗目标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10 魏守华;周斌;张来军;;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绩效:创新能力、本国市场效应、抑或兼而有之?[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贵荣;新疆奶业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熊鸿军;经济转型期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就业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4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马汴京;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杜宇玮;国际代工的锁定效应及其超越[D];南京大学;2011年

7 郭炳南;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经济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绍东;中国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郑循刚;区域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薇薇;基于效率视角的粮食流通主体利益协调及政策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慧聪;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进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传成;我国冷藏箱制造行业技术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宋亚璞;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赵锦春;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效率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7 史磊;基于DEA模型的上海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李立委;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互推效应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9 张昆;我国沿海地区电能利用效率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毕志雯;低碳约束下我国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动态评价[D];南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希义,任若恩;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史建平;;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应慎重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J];财经科学;2006年01期

3 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8期

4 刘勇;;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6期

5 吴延兵;;中国地区工业知识生产效率测算[J];财经研究;2008年10期

6 伍志文;沈中华;;外资银行股权进入和银行绩效的联动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1期

7 吴三忙;李善同;;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1980-2008[J];财经研究;2010年10期

8 张毅;刘维奇;李景峰;;中国物流上市公司成本效率的收敛性——基于共同前沿方法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09期

9 金碚;李钢;陈志;;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J];财贸经济;2007年03期

10 李向阳;;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前景[J];财贸经济;2009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 江小涓;[N];人民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琼;;金融发展对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04期

2 顾宇倩;;高速公路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商论;2008年02期

3 谢群;员晓哲;;技术效率测算前沿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3期

4 李少华;徐琼;;金融发展对我国区域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09年07期

5 郭艳秋;路世昌;;辽宁省技术效率的趋同性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11期

6 王思薇;安树伟;;中国市场化改革对区域技术效率的贡献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12期

7 郑云;;我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收敛性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0年08期

8 车晓惠;;广东省各城市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10年10期

9 潘正;;我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演化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23期

10 管曦;杨江帆;;中国精制茶加工企业技术效率的分析[J];茶叶科学;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强;聂锐;;公司发展战略、治理结构与技术效率——基于能源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吴敬学;史君卿;;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省周口市的实证研究[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3 郑义;徐康宁;;环境技术效率、污染治理与环境绩效 基于199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五七;聂鸣;;节能减排导向的工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经验证据[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5 张宁;;中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农业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胡鞍钢;郑京海;高宇宁;张宁;许海萍;;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技术效率排名(1999-2005)[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C];2008年

7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冲击 基于湖北省农户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朱承亮;岳宏志;;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技术效率——基于1985~2007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证据[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9 史君卿;吴敬学;窦以文;;技术效率分析中的主要方法及其比较研究[A];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建所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8年

10 李炳炎;蔡锋伟;;技术效率差异实证分析及其对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小民;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2 特约记者 黄颖川;新增1000亿中央投资 广东中小企业分羹10亿[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吴延兵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米增渝;协同创新VS模仿:谁更有效率[N];经济日报;2012年

4 张军;中国经济跨越“效率台阶”[N];文汇报;2004年

5 涂正革;产权改革:中国持续增长的动力[N];中国财经报;2006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蔡f ;中国制造业的新竞争力源自哪里[N];北京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陈映璇;通用汽车欲赢者通吃 中国车商紧急寻求技术突围[N];财经时报;2005年

8 ;国际医疗保险制度效果比较[N];中国保险报;2000年

9 全国政协常委 翟泰丰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院长 张幼文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张军;多种经济成分各展所长[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彭兴庭;从“消费主义”手中拯救能源[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钰;公共部门规模、技术效率的测算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逄红梅;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效率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3 史君卿;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技术效率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徐琼;基于技术效率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许海东;终极控制股东、治理环境与公司技术效率[D];暨南大学;2009年

7 杜文杰;中国农业改革、技术效率和生产率变化分解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涂正革;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率与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田刚;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其地区差异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王敬;创业孵化器技术效率的评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建军;陕西省灌溉用水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胡小t,

本文编号:1351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351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4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