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 竞争力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钻石模型
【摘要】:根据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基本理论和汽车后市场的基本特点,选取了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构建了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模型。利用SPSS软件对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再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环境资源对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最大,其次分别是服务能力、企业、市场、辅助机构、业务单元、政府;在二级评价指标中,特色功能业务、辅助功能业务、企业创新能力、形式品牌化程度、人才引进等对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较大。同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c theory and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cluster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arket after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industrial cluster evaluation index selection in the car after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industrial cluster model to build a car. After analysis by SPSS software for the sample data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 to the exploratory factor, then using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verify factors analysis of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of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automobil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industrial clusters, followed by service ability, enterprise, market, auxiliary mechanism, business unit, government; in the two evaluation indexes,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business, auxiliary operations, enterprise innovation ability, brand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n the form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 such as automobil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s larger.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analysis, put forward the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
【作者单位】: 西华大学教务处;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四川省LNG汽车应用推广研究”(W1420332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426.471
【正文快照】: 引言汽车从出厂到报废的各个环节将形成多个产业,其中围绕汽车售后使用环节中的各种需要和服务都属于汽车后市场的范畴。“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发展重点之一是以品牌营销为主体,着力完善汽车服务行业的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汽车金融、汽车保险以及汽车租赁等高附加值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3期
2 罗玉波;王玉翠;;结构方程模型在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综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年03期
3 张英祥;;中国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发展趋势[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年07期
4 曹路宝;汽车服务产业价值网与市场特征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5 杨浩;崔静;何太碧;王意东;;论战略联盟在汽车后市场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2014年27期
6 田志友,奚俊芳,王浣尘;社会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法论原理及其实现——以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为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年11期
7 刘友金;;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量化模型研究——GEM模型解析与GEMN模型构建[J];中国软科学;2007年09期
8 ;完整产业链 引领后市场——亳州春雨国际汽车城打造皖西北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J];中国汽配市场;201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苏波;[N];中国工业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颜炳祥;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理论及实证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凤;汽车后市场体系结构及其运行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建中;持续竞争力: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李杏;提升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对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4 刘祥琪;产业集群——东北振兴的必由之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陈乐乐;;基于自主创新的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张士杰;王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阜阳市城市竞争力评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姜遥;王慧;;农业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8 吕德中;美国消费者决策型态及其跨文化可推广性[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9 陈惠;;利用钻石模型分析安徽电子商务的竞争力[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王宏;王泽强;;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优势及培育[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季薇;;服务经济与循环经济[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李刚;汪爽;王碧含;;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曾宪植;;北京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与创新产业集群构建[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4 陈树文;任筱楠;;基于创新驱动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5 宋天和;莫垎;;论自主创新提升龙江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宋北光;;论发挥研发中心在企业持续发展中的核心和带动作用[A];河南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研究[C];2011年
7 李刚;汪爽;王碧含;;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韩平;程栋;;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文化产业形成机理分析[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高见;;构建共性协作网络 打造支持服务平台——粤东地区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和政策指引[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10 蔡建明;杜姗姗;;北京市综合性观光农业园效益影响机理及调控策略[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许玲;珠江三角洲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环境与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李栋梁;中国民航运输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许方球;中药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胡顺东;基于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风险投资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张秀华;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倪国江;基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李大良;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我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曙;湖北省淡水渔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尹慧君;邯郸市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国艳;山东省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田莉;地方政府在体育产业集群发展初期作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巢旭;基于结构方程的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模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张烨;区位优势要素对上海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邓娜娜;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孙红;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策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三保;吉林省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荣;实现汽车信息共享 为汽车用户服务[J];北京汽车;2002年03期
2 唐辉宇;浅析我国汽车售后服务[J];北京汽车;2003年05期
3 黄水灵;产业集群与我国汽车产业[J];北京汽车;2004年03期
4 王博武,袁道焰;从集群视角谈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J];北京汽车;2005年04期
5 陈一君,郭耀煌;企业战略联盟的价值链分析[J];商业研究;2002年23期
6 刘恒江,陈继祥;民营企业簇群机理的新诠释:涌现性观点[J];商业研究;2004年21期
7 赵强,邓学民,韩秀杰;产业集群创新优势分析及其启示[J];商业研究;2005年08期
8 樊世英;对当前汽车、农机配件质量问题的思考[J];标准化报道;2001年04期
9 万君康 ,尹术飞;加入WTO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1年08期
10 王海林,何效平,邵祥云;发展汽车服务业 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J];汽车工业研究;2002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小兰;论企业战略联盟[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2 戴卫明;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徐和谊;北京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金镭;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机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史建峰;我国汽车租赁业发展因素分析及发展模式构建[D];吉林大学;2005年
2 骆明健;汽车企业战略联盟模式的选择及构建研究[D];西华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晋东海;;汽车后市场的连锁经营[J];连锁与特许;2006年11期
2 王然;;中国的汽车后市场及汽车后市场连锁经营分析[J];天津汽车;2006年06期
3 ;中国汽车后市场经营现状分析报告[J];中国汽摩配;2006年04期
4 ;合肥汽配城——安徽汽车后市场第一城[J];中国汽配市场;2011年02期
5 陈涤;;汽车后市场:加盟还是直营[J];中国连锁;2011年07期
6 ;打造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新格局 中国国际汽车后市场产业园在阜宁投产[J];汽车维修与保养;2011年10期
7 ;汽车后市场大事记 天下车事[J];中国汽配市场;2011年06期
8 马晓梅;楼崇;;中国汽车后市场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1年24期
9 李树金;;天水地区汽车后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年07期
10 田新立;;2013汽车后市场国际合作交流会盛大召开[J];中国汽配市场;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应纪来;李岱峰;于恩中;杨德才;;我国汽车后市场的现状与发展[A];第六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嘉善;;中国汽车后市场怎样面对国际竞争[A];21世纪中国汽配市场论文集(二)[C];2003年
3 ;中国汽车后市场经营现状分析报告[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4 冯淑娟;;汽车后市场:机遇及对策[A];21世纪中国汽配市场论文集(三)[C];2005年
5 冯淑娟;;中国汽车后市场:机遇及对策[A];2005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报[C];2005年
6 ;中国汽车后市场经营现状分析报告[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7 霍义光;;积极应对充满魅力的中国汽车后市场[A];21世纪中国汽配市场论文集(三)[C];2005年
8 曹献存;;郑州汽车后市场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马增杰;;金融危机下汽车后市场前景诱人[A];第十一届中国摩擦密封材料技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论文集(摩擦卷)[C];2009年
10 霍义光;;积极应对——充满魅力的中国汽车后市场[A];2005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报[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瑜;汽车后市场潜力惊人[N];国际商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昊飞邋褚晓亮;我国汽车后市场蕴含巨大发展空间[N];经济参考报;2007年
3 朱志宇;国家将制订汽车后市场产品和服务规范[N];中国石油报;2006年
4 杨明 李怡;长城深挖汽车后市场“金矿”[N];中国石化报;2005年
5 肖丹;大力培育中国汽车后市场[N];中国商报;2002年
6 吴沁玫;汽车后市场孕育商机[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7 项建新;汽车后市场空间已被打开[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邵鹏飞;汽车后市场 专业化是出路[N];中国商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杨冉冉;“汽车后市场”带来巨大商机[N];工人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戴小民 实习生 朱莉;“狩猎”汽车后市场你准备好了吗[N];大庆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仲鹏;汽车后市场发展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陆金海;上海冠新集团汽车后市场发展整合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韩晓育;汽车后市场分析及北京公联顺达交通管理公司营销策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丁长田;面向汽车后市场的备件物流管理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5 陈凤;汽车后市场体系结构及其运行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6 杨焱;汽车后市场服务连锁经营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李宪友;我国汽车后市场售后服务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黄平;汽车后市场发展策略及汽车价值链延伸相关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陈志浩;汽车后市场新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陈荣民;北京红豪特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58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358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