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空间溢出与制造业创新——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本文关键词:产业集聚、空间溢出与制造业创新——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出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从制造业整体来看,专业化(MAR外部性)对制造业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多样化(Jacobs外部性)和产业内竞争(Porter外部性)有利于制造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从分技术层面来看,低技术行业创新更多受益于MAR外部性,中高技术行业创新更多受益于Jacobs外部性。从分企业规模来看,小型企业能从多样化集聚中获得更多创新收益,大中型企业能从专业化集聚中获得更多的创新收益。从分企业生命周期来看,新生和年轻企业创新更多受益于Jacobs外部性,成熟企业创新更多受益于MAR外部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285 cities with prefectural level and above in China from 2005 to 2007.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n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is analyzed by using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externality of specialization / Mar)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Diversification (Jacobs externality) and intra-industry competition (Porter externality) are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Low technology industry innovation more benefit from MAR externality, medium and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innovation more benefit from Jacobs externali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nterprise scale. Small enterprises can obtain more innovation income from diversification agglomeration,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an obtain more innovation income from specialized agglomeration. New and young enterprise innovation more benefit from Jacobs externality, mature enterprise innovation more benefit from MAR externality.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泰山学院管理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规制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7117311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产业聚集的福利效应与我国区域福利均等化政策研究”(11CJL06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三角制造业聚集的福利效应研究”(10YJC790284)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1M500094;2012T50509) 江苏省“青蓝工程”
【分类号】:F424.3
【正文快照】: 一、引言认为产业多样化集聚较专业化集聚更能发挥知识和如何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当前经济学领域的技术溢出的外部性效应,是推动技术创新的主要动热点话题之一,根据内生增长理论,技术创新可以促力。同时,该理论也指出,竞争性的市场结构要比垄进技术进步,而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永剑;;集聚、空间动态外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2期
2 刘修岩;贺小海;殷醒民;;市场潜能与地区工资差距:基于中国地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09期
3 李金滟;宋德勇;;专业化、多样化与城市集聚经济——基于中国地级单位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2期
4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年07期
5 张丽华;陈伟忠;林善浪;;我国制造业集聚经济动态性研究: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J];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03期
6 刘修岩;王璐;;集聚经济与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3年03期
7 余泳泽;刘大勇;;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与价值链外溢效应——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多维空间面板模型研究[J];管理世界;2013年07期
8 宣烨;余泳泽;;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基于长三角地区38城市的经验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4年03期
9 程中华;于斌斌;;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4年06期
10 于斌斌;金刚;;中国城市结构调整与模式选择的空间溢出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敏;;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一个最新综述[J];北方经济;2009年22期
2 禄雪焕;;FDI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王婷;周立新;;FDI与重庆市内资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5期
4 严海宁;谢奉军;;基于长期协整的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技术创新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9期
5 刘文智;;影响区域科技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分析[J];才智;2009年32期
6 李晓敏;余为恒;黄丽霞;;人力资本层次结构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中国28个省区面板数据的检验[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邓路;;FDI溢出效应与自主技术创新效率:一个高技术产业特征的视角[J];财经论丛;2010年01期
8 刘伟;;外资企业进入效应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1期
9 冯冰;;外资企业抢夺了我国的研发人才吗?——基于企业集团数据的经验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2期
10 姜瑾;朱桂龙;;外商直接投资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方华;李守芹;;FDI技术溢出、智力资本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同斌;杨彬;高铁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外资与内资企业间双向动态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兼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3 梅洪常;邓雪芬;;FDI与自主创新:基于重庆地区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丰龙;;制度因素与FDI技术溢出效应——基于转型国家的经验研究[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周永涛;;金融发展、FDI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门槛模型分析——兼论政府鼓励创新的金融政策导向[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范子英;张军;;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国内市场整合[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杜兴强;曾泉;王亚男;;寻租、R&D与公司业绩: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甄丽明;唐清泉;;管理层风险偏爱、报酬激励与企业R&D投入——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少军;刘志彪;;总部经济与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对策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成刚;吴涛;;技术创新投入结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基于我国大中型制造业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窦森;基于股权合作的FSFDI技术溢出效应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洁;武汉城市圈区域创新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谭伟生;中部地区利用FDI质量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李伟庆;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自主创新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周艳梅;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夏李君;影响利用外资质量因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军;企业多重异质性与出口行为:Melitz模型的拓展与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哲丽;FDI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宋晓露;环渤海经济圈FDI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邹善勇;辽宁省企业R&D能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淼;FDI对本土企业自主创新效应、溢出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廉国恩;FDI对技术创新的基础性因素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姜承武;FDI、金融发展对我国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汪少波;江苏省引资质量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玉奇;FDI对我国食品工业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盛;郑立群;;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测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王丽丽;;门槛效应、制造业地区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贸易开放的视角[J];财经论丛;2012年03期
3 杨俊;李晓羽;杨尘;;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自主创新——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4 郭玉清;杨栋;;人力资本门槛、创新互动能力与低发展陷阱——对1990年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7年06期
5 张宇;蒋殿春;;FDI、产业集聚与产业技术进步——基于中国制造行业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8年01期
6 吴延兵;;中国地区工业知识生产效率测算[J];财经研究;2008年10期
7 王燕;徐妍;;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双门限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8 顾乃华;;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及其区域边界——基于HLM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9 白俊红;蒋伏心;;考虑环境因素的区域创新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方法[J];财贸经济;2011年10期
10 姚永玲;赵宵伟;;城市服务业动态外部性及其空间效应[J];财贸经济;201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芳;;信息化实现装备制造业创新突破[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5年S1期
2 李知渊;王岩;;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策略分析[J];装备制造;2009年04期
3 薄金锋;;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创新状况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4期
4 列春;;装备制造业创新“三大难”[J];工程机械;2010年01期
5 ;装备制造业创新“三大难”[J];叉车技术;2010年03期
6 原毅军;高艳;;服务业与制造业创新过程对比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年01期
7 卢燕明;;轨道交通助推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1年24期
8 马银戌;;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测定与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9 谷存川;陈晨;;浅析先进制造业创新——基于管理职能部门视角[J];现代商业;2013年14期
10 ;9月制造业创新高促进机械行业回暖[J];工具技术;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海成;林忠钦;;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制造业创新跨越[A];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提升中国制造业——2003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特邀主题报告[C];2003年
2 张晨阳;;汽车制造业创新的关键技术[A];2003年11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韩颖;;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创新能力省际比较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4 孙宁;;气候变暖对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5 刘友金;潘爱民;;新型工业化道路视角下的制造业创新策略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文硕;制造业创新依赖企业内外两个环境[N];国家电网报;2013年
2 杨超 龙海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 办公厅;美制造业创新网络重点瞄准中间环节[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3 李江涛;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东强西弱”格局明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记者 杨晓斌 通讯员 杨战;京西南将建制造业创新中心[N];北京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曾丹;我省制造业创新人才培训基地应加快发展[N];贵州政协报;2013年
6 MEB记者 夏希品;合作共赢 沈杭两地携手推动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N];机电商报;2013年
7 杨拴昌 左世全 王影;从美国“特斯拉现象”看制造业创新[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8 赵晓英;科技服务平台助推装备制造业创新[N];鞍山日报 ;2008年
9 记者 王延斌;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须帮助企业“甩图纸”[N];科技日报;2009年
10 赵立平 张慧英;首家制造业创新研究中心成立[N];中国工业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艳;制造业创新与服务业创新的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翁聪;制造业创新机理及其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石冠飞;中国制造业创新效率:分解与驱动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60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360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