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及低碳政策选择
本文关键词: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及低碳政策选择 出处:《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碳排放 能源强度 产业结构 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DMI) 安徽省
【摘要】: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探讨工业碳减排意义重大。运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的加和分解法建立了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从能源强度、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经济产出和从业人口规模等5个方面对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行业的碳排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对碳排放有着较强的负效应,经济产出、从业人口规模有强的正效应,能源结构表现出不显著的正效应。安徽工业行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五大高能源强度是影响安徽省工业碳排放的最主要行业。为降低碳排放,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降低能源强度,调整产业结构及减少五大行业的比重的政策建议。
[Abstract]:Climate chang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analysi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carbon emissions of industrial significance. Using the logarithmic mean weight decomposition method (LMDI) and the decomposition method to establish the factors of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from the decomposition model of energy intens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energy structure, the 5 aspects of economic output and population size etc. in Anhui Province, above scale industrial carbon emissions by empir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nergy intens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a strong negative effect on carbon emissions, economic output, population size has positive effect of strong, energy structure shows positive effect is not significant. Anhui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heat production. And supply industry, coal mining and dressing industry, petroleum processing, coking and nuclear fuel processing industry, ferrous metal smelting and rolling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non-metallic mineral products industry of the five high energy intensity is the impact of Anhui Province In order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the most important industry of industrial carbon emissions is targeted to propos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reducing energy intensity, adjus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ducing the proportion of five industries.
【作者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省生态工程管理中心;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473230) 浙江省省院合作林业科技项目(2013SY19) 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3122013240281)
【分类号】:F426.2;F121.3;X24
【正文快照】: 当前,气候变化日益严重,保护环境、减缓气候变化和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已刻不容缓。2007年,十七大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要求。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其中主要是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安徽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友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2 徐大丰;;我国碳排放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3 王铮;刘晓;黄蕊;刘慧雅;翟石艳;;平稳增长条件下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排放需求估算[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年01期
4 舒娱琴;;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空特征[J];生态学报;2012年16期
5 谭丹;黄贤金;;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及比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6 涂正革;;中国的碳减排路径与战略选择——基于八大行业部门碳排放量的指数分解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7 邓吉祥;刘晓;王铮;;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演变特征分析与因素分解[J];自然资源学报;2014年02期
8 徐成龙;任建兰;巩灿娟;;产业结构调整对山东省碳排放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敬敏;朱益平;;河北省碳排放及其趋势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2 王超;穆东;姜庆国;;煤炭产供链的碳排放经济测度模型和治理效益模型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王素凤;;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研究述评[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4 单聪聪;;中英两国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联比较[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3期
5 赵成柏;毛春梅;;基于ARIMA和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我国碳排放强度预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6期
6 高红贵;;低碳经济结构调整运行中的财税驱动效应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7 陈诗一;严法善;吴若沉;;资本深化、生产率提高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变化——产业、区域、能源三维结构调整视角的因素分解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8 孙耀华;仲伟周;庆东瑞;;基于 Theil 指数的中国省际间碳排放强度差异分析[J];财贸研究;2012年03期
9 成艾华;;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彭觅;吕斌;张纯;黄斌;;中国能源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裴莹莹;吕连宏;罗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A];二氧化碳减排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金凤;赵丽清;庞博;;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看我国征收“碳税”的合理性[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高红贵;;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的思路与对策研究[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丽欣;;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优势与对策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5 卞勇;匡耀求;黄宁生;;我国各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差异性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6 曹孜;沈珍瑶;;基于能源消费的工业部门碳排放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7 段东平;李婷;;低碳经济模式下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8 陈明爱;钟式玉;周德群;张雪;;我国碳排放的空间差异问题研究综述[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9 王平;刘致秀;朱帮助;;能源结构优化对广东省碳强度目标实现的贡献评估[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10 姚喜军;;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A];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徵;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汪友结;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外部现状描述、内部静态测度及动态协调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文磊;基于国家利益分析的国际碳减排合作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白卫国;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自选择博弈研究及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李波;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及减排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卢娜;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李霞;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模式选择[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燕平;辽宁省能源消耗及CO_2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齐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春杰;基于低碳经济的西安城市发展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李武;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李文苗;低碳旅游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肖番日;低碳视角下中国矿产品贸易策略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8 高杨;天津市工业碳排放预测与低碳城市建设潜力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9 马硕言;低碳背景下西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孙婷婷;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中英;王礼茂;;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5期
2 王雪娜;顾凯平;;中国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现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4期
3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4 陈科;;重庆市房地产投融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张维阳;段学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相互关系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6 朱永彬;王铮;庞丽;王丽娟;邹秀萍;;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7 王铮;朱永彬;刘昌新;马晓哲;;最优增长路径下的中国碳排放估计[J];地理学报;2010年12期
8 徐建华,鲁凤,苏方林,卢艳;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5年01期
9 王铮;翟石艳;马晓哲;;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历史特征及趋势预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6期
10 刘继森;颜雯晶;;广东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雪娜;我国能源类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爱文;李东;;中国碳强度与能源强度实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1期
2 侯艳丽;李晶晶;杨富强;;中国“十二五”节能减碳应坚持高目标[J];中国能源;2011年02期
3 朱聆;张真;;上海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解析[J];环境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4 周纪昌;;人均GDP、能源强度与碳排放的面板数据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年02期
5 华贲;;国家“十二五”节能减碳战略规划探索[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6 王锋;吴丽华;杨超;;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7 冯相昭;王雪臣;陈红枫;;1971—2005年中国CO_2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年01期
8 何建坤;;我国CO_2减排目标的经济学分析与效果评价[J];科学学研究;2011年01期
9 侯艳丽;李晶晶;杨富强;;中国“十二五”节能减碳应坚持高目标[J];绿叶;2011年02期
10 ;世界银行:中国实现“十二五”减排目标须城市低碳[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林伯强;“十二五”规划的碳强度约束指标分配[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2 韶关日报记者 王建喜;真抓实干确保完成目标任务[N];韶关日报;2014年
3 哲一;迎接“新的工业革命”[N];中国电子报;2009年
4 本报特约撰稿 冯洁;哥本哈根之后,中国减排目标分解展望[N];南方周末;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佳丽;基于STIRPAT模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2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42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