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节能减排约束下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

发布时间:2018-01-19 06:30

  本文关键词: 节能减排 环境规制 熵 全要素生产率 出处:《商业研究》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运用基于熵的USBM模型建立了包含能源、环境因素的曼氏指数,对我国30个省际1992-2011年的工业节能减排生产率及其分解进行测度,结果发现:传统的忽略节能减排因素的生产率测度会高估我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中部地区在节能减排约束下的工业生产率增长最快,且全部来自于技术进步;生产前沿面几乎都来自东部地区,它们是节能减排技术的引领者;全国省际工业效率水平与前沿面的差异性正在扩大,未考虑节能减排约束的省际工业效率测度低估了这一差异的严重性。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USBM model based on entropy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Mann index including energy and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the productivity and decomposition of industrial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30 provinces of China from 1992 to 2011 a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ditional measure of productivity, which neglects the factors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overestimates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Chinese industry; The growth of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in the central region is the fastest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all of them come from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lmost all of the production frontiers come from the east, and they are the leaders in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reduction technologi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ovincial industrial efficiency level and the frontier is expanding, and the measure of the inter-provincial industrial efficiency, which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constraints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underestimates the severity of the difference.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要素生产率下的环境敏感性和中国环境规制实施效果评估研究”,项目编号:12CJL05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下的环境规制选择问题研究”,项目编号:71373101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3JJD7900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自设项目“绿色信贷对节能减排工业增长的面板门限效应研究”,项目编号:JLUCQE14005
【分类号】:F424.1;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我国能源资源有限,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拥有量仅为世界水平的1/15左右,但能源等资源的消耗量却十分巨大。英国石油(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能源消费者1。作为能源消费大户的工业,虽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军;管驰明;;中国工业部门能源使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学家;2009年01期

2 杨龙;胡晓珍;;基于DEA的中国绿色经济效率地区差异与收敛分析[J];经济学家;2010年02期

3 涂正革;;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4 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5 李世祥;成金华;;中国主要工业省区能源效率分析:1990~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6 杨俊;邵汉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增长状况研究——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7 唐玲;杨正林;;能源效率与工业经济转型——基于中国1998~2007年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10期

8 吴军;;环境约束下中国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收敛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11期

9 陈军;成金华;吴巧生;;工业化水平区域差异与中国能源消费[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5期

10 王少平;杨继生;;中国工业能源调整的长期战略与短期措施——基于12个主要工业行业能源需求的综列协整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卫国;;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均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2 杨振;;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1期

3 宋国宇;;中国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谢丹;;“碳关税”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王艳丽;李强;;对外开放度与中国工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高歌;王元道;;全要素环境技术效率跨国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1期

7 吴磊;吴超;李小帆;;环境管制、区域差异与中国FDI工业企业技术效率[J];商业研究;2012年07期

8 涂正革;肖耿;;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 on China's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growth: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an directional 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model[J];China Economist;2010年02期

9 李小平;卢现祥;;International trade,pollution industry transfer and CO_2 emissions in Chinese industrie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3期

10 沈可挺;李钢;;CGE Model Measures Carbon Duty's Impact on China's Export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晓唯;赵娜;;基于社会福利效应分析的碳关税征收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4 黄媛虹;沈可挺;;碳关税争端及其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杨朔;李世平;;基于DEA-Tobit两步法的耕地利用效率研究——以陕西省为例[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樊星;;沈阳市工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华;王稳;;中国保险发展对技术创新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2)[C];2010年

8 查冬兰;周鹏;;中国地区工业能源动态效率比较分析——考虑能源消费结构差异的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方法[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李强;聂锐;;能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级工业生产率增长——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黄媛虹;沈可挺;;基于CGE模型的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影响评估[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张志元;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叶青海;利益协调视阈下不可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万宇艳;我国工业结构低碳化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陆胜利;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谢露露;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集聚与互动:观察和解释[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薪淳;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静远;我国能源与化工产业的环境影响及其规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鞠鲁霞;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贸易战略调整[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严思佳;碳关税的政治经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高峗s,

本文编号:1443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443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8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