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公司基于TOC的计划与排产改善研究
本文关键词: ERP TOC DBR 计划与排产 模拟仿真 出处:《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M公司是典型的订货生产单件小批量离散制造企业,企业的市场环境对其生产计划与排产有很大的影响,而ERP的生产计划与排产在生产实际操作上的缺陷不能满足市场频繁变化的需求。本文首先运用TOC的理论分析M公司的生产现状,并运用TOC的方法改善M公司的生产管理。具体运用TOC的实施步骤分析M公司的生产瓶颈并改善其生产管理,同时运用DBR的方法解析M公司的瓶颈饥问题。然后以M公司的关键产品液压锁紧装置为例,建立了TOC的计划与排产模型和DBR模型,以三个交货期不同的订单为实例验证了TOC计划与排产的有效性和先进性。其中“例一”是产能出现瓶颈的情况,实验验证了TOC的计划与排产得出的实际出货日期早与订单要求交货日期;“例二”是产能减少并且订单交货期发生变化的瓶颈加剧情况,实验也验证了TOC的计划与排产的有效性:其实际出货日期和订单变动后要求交货期先后顺序一致,由于产能降低的原因,实际出货日期稍晚于要求交货期,但整体晚交时间之和小于基于ERP的计划与排产晚交货时间之和。从而得出了基于TOC的计划与排产优于基于ERP的计划与排产的结论。
[Abstract]:M Company is a typical small batch discret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The market environment of the company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its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However, the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of ERP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the defects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frequent changes in the market. Firstly, this paper uses the theory of TOC to analyze the production status of M Company. Using the method of TOC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management of M Company. Using the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TOC to analyze the production bottleneck of M Company and improve its production management. At the same time, using the method of DBR to analyze the bottleneck problem of M Company, taking the hydraulic locking device of M Company's key product as an example, the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model and DBR model of TOC are established. Taking three orders with different delivery dates as an example, the effectiveness and advancement of TOC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are verified, among which "example one" is the bottleneck of production capacit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tual delivery date of TOC is early and the delivery date of the order is required. Example 2 is an increase in bottlenecks that result in reduced capacity and changes in order delivery times. The experiment also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OC's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the actual shipping date and the order order after the change of delivery order is consistent, due to the reduction of capacity, the actual delivery date is a little later than the required delivery date. But the sum of the total late delivery time is less than the sum of the plan based on ERP and the late delivery time of scheduled produc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lan and scheduling based on TOC is better than that based on ERP.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26.4;F2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准;李超;刘玉照;;企业ERP之生产管理系统排产调度研究[J];现代情报;2010年09期
2 饶运清,计春阳;车间作业计划中面向无限能力的排产方法[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2年03期
3 解金荣;产品结构优化排产新方法研究[J];企业管理;1991年11期
4 姜丽苹;史海波;彭慧;;涂装装配车间计划排产建模与仿真[J];信息与控制;2013年05期
5 李雷 ,李秀喜 ,钱宇;炼油厂掘金生产排产建模[J];数字化工;2003年10期
6 刘世龙 ,郑鹏 ,侯元良;车间作业计划中面向无限能力排产方法的研究[J];通用机械;2004年12期
7 顾炜;张洁;;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汽车混流排产优化技术研究[J];机械制造;2008年12期
8 李雷,李秀喜,钱宇;集成库存管理的炼油厂生产排产建模[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4年01期
9 徐君燕;卜建荣;;基于产能要素排产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6年05期
10 齐作玉;;铝箔生产厂开发先进计划与排产系统的探讨[J];铝加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黄磊;;浅谈如何通过“精准化”的排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A];上海市烟草系统2012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经济管理类)[C];2012年
2 张树山;董莹;王力;;离散型制造业LAPS插单与排产模型构建研究[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石艳;李婵;;构建航空制造业的企业级车间作业排产模式[A];2013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智能排产与调度管理系统(ISS)的实施与应用[A];2010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上)[C];2011年
5 李秋林;叶顺宇;;MES系统自动排产功能的研发和实现[A];广西烟草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蒋连家;盈利产品优先排产 用户要求及时响应[N];中国石化报;2012年
2 见习记者 祁豆豆;豪迈科技迎接单高峰 排产已到10月份[N];上海证券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柳祖林;以需求为核心排产螺纹钢规格[N];中国冶金报;2013年
4 邹超;就市排产打通效益经脉[N];中国石化报;2014年
5 严兵 张辉鹏;玉柴公司4月柴油机产出再超6万台[N];中国工业报;2009年
6 李东;ERP应用:细部排产是道坎[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4年
7 森林;2005:车厂排产计划挑战新库存[N];中国经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周光军;困难,但有希望[N];中国汽车报;2000年
9 本报评论员 苗凡卒;落实“新36条”不能口惠而实不至[N];深圳商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刘超;钢铁MES:冶铸轧一体化和排产优化是发力方向[N];中国电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之岱;一类动态库存与排产优化问题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琦;基于细菌觅食算法的混线装配排产技术优化[D];南昌大学;2015年
2 陈荣禄;基于KDR的APS排产模型设计及其系统实现[D];复旦大学;2013年
3 肖梦佳;M公司基于TOC的计划与排产改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4 张浩;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系统的排产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白志强;基于进化算法的多目标柔性作业排产优化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6 杨志伟;多品种小批量面向订单生产的动态排产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7 崔志丹;基于压缩机行业的有限能力计划排产[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蔡京廷;R公司文胸生产车间排产的优化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3年
9 韩莹;某大型离散制造企业插单排产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10 王俊杰;工程机械生产排产方法研究及应用[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46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446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