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本文关键词: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政治 >>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2010 年 11 月 西 安 邮 电 学 院 学 报 第 15 卷 第 6 期 JO U RN A L O F XI' A N U NI V ERSI T Y O F P OST S A N D T EL ECO M M U N ICA T IO NS
N ov .2010 Vo l .15 No .6
工
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杨海成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 司 , 北京 100048) 摘要 : “ 两化融合” 是我国新时期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 的重要战略举措 。 如何用两化融 合的战略 思想来指导 我 国工业由大变强 、支持工业经济顺利转型升级 , 是我国当前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面 临的重大 挑战 。 就“ 两化融合 的 内涵” 、 “ 两化融合的切入点” 以及“ 如何推进两化融合” 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 有 利于今后我 省各部门 有效推进两 化 融合工作 , 促进区域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关键词 : 两化融合 ; 企业信息化 ; 工业装备 中图分类号 : F224 . 13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7 -3264( 2010) 06-0001-04
0 引言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 的发展战略 。 如何用两化融合的战略思想来指导我 国工业由大变强 、 支持工业经济顺利转型升级 , 是我 国当前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 在全 球的市场化发展过程中 , 信息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 的战略资源 。 如何理解信息化 ? 如何理解信息化与 工业化融合 ? 这是当前在企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中 , 需要认识和理解的大问题 。
①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工业技术融合 , 形成先进 工业技术 。 如 , 设计图纸变成数字样机 、三维模型 , 形成先进的数字化产品定义方式 。 ②信息化带动新 型工业装备的出现 。 以工业软件为代表的工业软装 备将会是未来工业装备中的核心力量 。 硬装备和软 装备形成的新型工业装备将成为新型工业体系的核 心组成部分 。 ③工业信息化变革了企业业务模式 。 网络化带来了全球 24 小时不间断式协同生产作业 , 虚拟化带来的 3D 虚拟产品研讨 。 ④信息化创新工 业企业业务形态 。 如协 同供应链平台 以客户为中 心 , 以订单为纽带 , 利用 网络资源不受 地域时空限 制 , 使管理扁平化 、 信息共享化 。 ⑤ 信息化创新企业 协作模式 。 通过全球协作平台 , 实现技术 、 系统 、 过 程、 人员与信息全面集成 。 ⑥ 信息化提升工业产品 。 将信息技术嵌入于传统工业产品的制造 、生产及销 售一系列过程 , 形成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工业产 品 , 提升产品档次 、 技术含量及附加值 。 1. 2 两化融合是工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我国工业信息化发展正在经历应用阶段 、 渗透 阶段以及融合阶段三大阶段 。 目前我国大部分行业 仍只停留在应用阶段 , 即采用大量信息技术进行广 泛应用 。 小部分行业正在进入渗透阶段 , 即把信息 技术与业务紧密结合 ,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行业内的 业务服务 。 而我国工业信息化的融合阶段还尚属起
1 两化融合的基本认识
1. 1 工业信息化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 当前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 。 十六大指出工业 信息化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工业基 础设施 、工业技术 、 工业产品 、工业装备 、工业管理 、 工业市场环境 、工业经济运行等各个层面应用 、 渗透 与融合 , 形成全新业务形态和企业运营模式 , 建立新 型工业体系的过程 , 从而促进我国工业发展方式 、发 展模式的转变 , 促进我国工业建立现代产业结构 , 走 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 工业信息化在工业领域各要素中的应用 、 渗透 、 融合 , 将会带来工业领域的全面变革与创新 , 引发第 四次工业革命浪潮 。
收稿日期 : 2010-08-30
作者简介 : 杨海成( 1959), 男 , 陕西宝鸡人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教授 , 博士 。
· 2·
西 安 邮 电 学 院 学 报 2010 年 11 月
步阶段 , 即将信息技术与工业要素全面交叉融合 , 进 行系统集成 , 对业务流程 、 企业组织方式以及协同工 作的变革和重组 , 从而建立起新型工业体系 。 因此 , 从本质上来讲 , 工业信息化的过程就是第四次工业 革命的过程 。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工业信息化 发展的高级阶段 。 两化融合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它的全面性 、 创新性和提升性 。 全面性是指信息化与工业要素渗 透、 融合 。 创新性是指融合过程中工业领域各要素 要发生新的 、 革命性的 、 本质性的变化 。 提升性意味 着要打造新型工业装备 , 形成新型工业体系 , 提升工 业整体能力和素质 。 两化融合的目的是要以通过信 息技术与工业领域相关要素的应用渗透 、融合提升 和变革创新 , 逐渐打造软硬一体化的工业装备 , 构筑 新型工业体系 , 提升我国工业的竞争力 。
活动方式的创新 , 建立新型业务处理模式 , 优化提升 产业结构 , 带动经济发展 。 同时 , 依托以信息技术为 代表的科技革命 , 为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 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 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和经济后劲 。
3 我国工业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工业信息化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 , 仍缺乏 深度集成 , 信息化各要素的融合不够 , 尚未形成支撑 能力 , 标准体系不够完善 , 生产设备信息化程度低 , 产品信息化关键技术受制于人 , 距构建新型工业体 系尚有较大差距 ,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①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张皮现象仍然严重 。 对信 息化通过融合在工业领域产生变革和提升作用认识 不够 , 工业信息化仍处于应用阶段 , 尚未进入能力建 设阶段 。 信息化推进人员仍然以软硬件购买 、 软件 应用 、 网络建设等作为工业信息化的主要任务 , 较少 从工业需求 、 工业流程 、 工业变革等角度去融入信息 化 。②信息化与工业化未实现深度融合 , 对工业能 力支撑不足 。 大量软件仍停留在简单局部的工具应 用阶段 , 与业务结合不紧密 。 缺乏根据业务需求对 业务流程 、 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重构与优化 , 没有促 进业务模式的创新和变革 。 没有通过对软件 、 业务 流程 、 管理思想 、知识 、标准规范及信息化基础等要 素的融合 , 建立业务能力平台 , 信息化整体效能发挥 不足 。 陕西应该努力发展装备制造工业包括软装备 制造 。 ③ 工业信息化的支撑产业缺少核心技术和自 主知识产权 , 缺乏竞争力 。 基础软件 、 大规模集成电 路、 核心工业软件等方面绝大多数从国外进口 , 对外 依赖性强 。 ④工业信息 化的基础 保障体系 尚未建 立 , 融合的支撑环境不够完善 。 工业信息化基础设 施不够完善 , 网络建设滞后 , 存在较大的信息安全隐 患 , 网络通讯资费过高 。 政府对工业信息化的统筹 力度不强 , 缺乏促进工业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 , 在 资金 、 政策方面尚未形成合力 。 支撑工业信息化的 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 行业协会 、 中介和培训机构等对 行业 、 区域的工业发展支撑不足 。 ⑤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滞后 , 无法满足工业信息化发展需求 。 工业信 息化带来企业形态 、 业务模式和协作方式的变革 , 引 发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出现 , 但总体来看发展相对滞 后 , 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 大量企业仍处于产 业链或价值链低端 , 基于核心技术或产品的整体解 决方案 、 运行维护 、 生命周期管理等高附加值服务模
2 两化融合创新新型工业发展模式
创新新型工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创新新型工业 要素 、 构建新型工业体系 、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等 。 将 信息技术在工业要素中渗透 、融合 , 促使工业结构 、 工业机制变革 、创新与提升 , 构筑新型工业体系 。 改 造传统工业 ,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 增强装备制造业 , 将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 增强工业企业聚集度 、 产业 链耦合度 ,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 新型工业发展模式有助于我国工业企业做大做 强 。 对于我国大型企业 , 可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 资源 , 突破传统车间 — — — 企业 — — —社会 — — — 国家的 界限 , 形成全球产业链发展模式 。 对于骨干企业 , 通 过信息化与业务融合 , 构建支撑业务的能力平台 , 提 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核心能力 , 参与全球竞争 。 对 于中小型企业 , 利用信 息化与业务的 融合 , 形 成灵 活、 快速响应市场的业务模式 , 积极参与全球制造链 的竞争 , 为全球产业链提供配套的支撑与服务 。 新型工业发展模式有助于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升 级、 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 区域是经济活动的主 体和实体 , 存在大量工业企业 、 完整的产业链和特色 优势行业 , 通过推进区域两化融合 , 有利于形成企业 新型业务形态和企业间协作模式 , 提升企业和企业 群体竞争力 , 增强工业企业聚集度 、 产业链耦合度和 经济发展贡献度 。 两化融合有助于我国走上新型工业化 发展道 路 。 将信息化作为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动力 , 变革生 产方式 , 增加产品附加值 。 通过两化融合促进工业
第 6 期
杨海成 :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3 ·
式发展不足 。 信息化与专业化服务融合不够 , 导致 物流 、 外包生产等专业化服务发展相对滞后 , 影响我 国工业的发展 。 从我国工业信息化的现状来看 , 两化融合将是 我国工业企业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 构建现代产业体 系的重要途径 。
业装备 。 考察有没有信息技术的融入 、 改造和创新 , 形成的一批区域工业发展的数字化 、智能化 、 网络化 硬装备 。 发展区域特色工业软件 , 培育软件开发商 , 开发区域工业发展所需的软装备 。 是否有产学研相 结合 , 推进先进工业技术研究 , 共同研发新型工业装 备 。标志三 : 区域内大量企业是否构建起支撑业务 运行的能力平台 。 主要是支撑产品设计创新的研发 能力平台 。 融合现代管 理模式的经营 管理能力平 台 。 支持柔性生产的敏捷制造能力平台 。 企业全业 务综合集成能力平台 。标志四 : 一批信息化支撑下 的新型业务模式在区域内是否得到广泛应用 。 大规 模定制和按订单个性化生产 。 面向服务的产品全生 命周期管理 。 基于网络的多企业异地协同研制 。 以 核心企业为中心的敏捷供应链整体运作 。标志五 : 工业产品信息化程度是否大幅度提升 。 结合区域内 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如汽车 、家电 、机床 、工程机 械、 大型成套设备等) , 增加产品中信息技术比重的 大幅度提升 。 结合区域特色 , 掌握和攻克一批产品 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和核心系统 , 并实现产业化 。标 志六 : 区域工业的整体运行情况 。 区域建立起新型 工业体系 , 工业能力和工业素质显著增强 。 建立起 现代产业体系 , 产业结构合理和优化 。 工业经济健 康运行 ,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 4. 2 要抓住关键环节 , 重点突破 推进两化融合的重点任务主要抓住两个点 , 一 是要以企业为单元 , 二是要以企业中共性技术为单 元 , 两头抓 , 从以下八个环节进行重点突破 。 ①大力推进研发设计环节信息化 , 促进工业企 业向产业链前端跃升 。 加强设计软件 、 流程 、 知识 、 标准等要素的集成与融合 , 优化研发流程 , 构建数字 化研发设计能力平台 , 促进产品更新换代 。 面向区 域、 行业 、 产业链建立技术支持平台 , 为企业提供产 品模型 、 专业知识 、 设计资源等资源服务 , 以及逆向 工程 、 快速原型 、 工业设计等研发能力服务 。 ②加速 推进生产过程环节信息化 , 提高工业企业现代化生 产水平 。 加强设备 、资源 、物料等的编码 、标识和状 态采集 , 推广 M ES 的实施和应用 , 加强生产过程信 息化要素的 集成 。 在 流程行业 , 进一 步加强 M ES 与 E RP 以及 PCS 间的无缝集成 , 建立产销一体 、 管 控衔接 、 三流同步的集成化系统 , 实现生产调度 、全 程质量 、 全程订单跟踪 、 全程物流跟踪等过程的有效 管理 。 ③ 稳步推进经营管理环节信息化 , 提高工业 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 推进以 ERP 为主的管理软
4 如何推进两化融合工作
4. 1 开展两化融合评价 , 摸清现状 推进两化融合 , 首先要分层次全面评估工业 、企 业或行业的两化融合的程度 。 两化融合的评估是推 进两化融合工作的重要切入点 , 只有对两化融化的 现状与问题的准确把握才能够明确两化融合的推进 方向与重点 。 4. 1. 1 构建企业( 行业) 两化融合程度评价框架 首先 , 要摸清信息化资源的普及度 。信 息化不 仅仅是理念 , 是要靠技术 、资源支撑 , 摸清一个行业 或者企业中计算机的拥有量 , 软件系统数量 , 服务器 以及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以及信息资源的拥有量是 关键 。其次 , 要考察信息化与工业要素的结合渗透 度有多高 。 考察信息化是否渗透到产品规划 、设计 工艺 , 生产计划 , 制造装备 , 销售服务以及整个链条 中 , 调查信息化技术应 用广度如何 , 结合深度 有多 深 。再次 , 要考虑融合以后变革 、创新和提升程度 。 信息技术促进工业要素 、结构 、 体系发生本质变化的 改变程度必须需要度量 。 这是关键 , 也是比较难实 现的环节 。 不度 量就反应不了 信息化的本质 。 当 前 , 我们应该立课题去研究两化融合对工业要素 , 结 构调整以及体系变革的程度的 衡量因子或衡 量指 标 。 这样才能让企业家真正体会到信息化对工业系 统的影响 , 从而使管理更加优化 、管理网络化 、以及 管理透明化 。 最后 , 分析融合以后带来的效能 。 预 测分析信息化对企业 、行业乃至整个工业产生的影 响和带来的效益 , 如成本 、 利润 、 周期等 。 4. 1. 2 认清区域两化融合程度的评价标志 标志一 : 是否具有完善的工业信息化基础设施 。 是否将工业信息化基础设施 , 纳入工业园区市政基 础设施建设范围 。 是否加强区域网络基础建设 , 增 强区域工业企业网络接入便捷性 、安全性 , 增加区域 主干网的带宽 。 是否搭建面向区域工业企业的公共 服务平台 , 培育信息化服务环境 。 是否建立数据银 行或数据中心 , 向工业企业提高安全的信息资源服 务 。标志二 : 是否形成一批支撑工业发展的新型工
· 4·
西 安 邮 电 学 院 学 报 2010 年 11 月
件的实施 , 再造和优化管理流程 , 结合先进的管理思 想和理念 , 构建支撑企业业务运作的一体化经营管 理平台 。 ④ 努力推进综合集成信息化 , 提升工业企 业整体竞争实力和实现产业链良性协调发展 。 以模 块化 、 标准化和系列化产品平台为核心 , 以 P DM 系 统为基础 , 建立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集成平 台 。 建立跨区域 、 跨企业 、 全球化业务分工与合作平 台 , 优化配置资源 , 实现产品研制 、采购 、 销售等在全 球范围内协同和资源配置 。 ⑤ 大力推进工业产品信 息化 , 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 加速推进传感器 、信息传 输、 数字化控制 、 嵌入式软件 、分布式故障预报和诊 断、 远程故障监测等产品信息化共性关键技术的研 究 。 高档智能型开放式数控 、汽车电子 、 监测及故障 诊断 、 嵌入式 、 高档自动控制 、高速机车计算机控制 、 先进导航 、飞机航电等核心系统 。 加速推进产品信 息化程度 : 大力推进产品信息化关键技术和核心系 统的应用 。⑥持续推进生产设备信息化 , 保障工业 企业技术改造 。 结合生产过程信息化实施 , 推进设 备层通信能力建设 。 推进生产设备网络化 , 促进生 产设备高层次应用和生产过程信息化综合集成 。 推 进生产设备信息化改造和能源系统建设 , 促进流程 行业节能减排 。 推进设备管理系统建设 , 加强设备 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 。 ⑦ 加强工业信息化软装备的 开发与推广 , 打造自主工业软装备产业 。 工业企业 结合自身业务流程和业务经验知识 , 自主开发针对 性强的支持企业研发设计 、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业 务的专业化软构件 。 培育面向行业工业信息化发展 的软件开发与服务商 。 引导扶持国产软件企业 , 针 对不同的研发设计 、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的需求 , 开 发扩展性 、 灵活性和定制性强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 、 制造执行系统 、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集成软件平台 。 ⑧ 夯实信息化基础 , 支撑工业领域关键环节信息化 稳步发展 。 研究制定设计基础数据 、 生产工艺基础 数据 、 经营管理决策基 础数据 、产品数据等基 础标 准 。 推进关键 环节信息化标准 建设与评价体 系建 设 。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 培育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工 业领域专业技术的复合人才 。 4. 3 点线面体 , 系统推进 “ 点线面体 、 系统推进 ” 是国家推进两化融合的 主要模式 , 政府应按照“点线面体” 的方式 , 全面推进 两化融合工作 。“ 点” 是要抓典型企业 、重点企业或 龙头企业 。“ 线” 是指从技术开发 -产品 应用 -服 务等环节“ 集成” 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 带动产业链上
下互动 。“ 面” 是指从整个工业体系 , 耦合交织形成 的不同产业 、 不同行业间的整体面考虑 。“ 体” 是指 政府不仅要从点 、线 、 面上推进 , 还要形成融合的信 息基础 、 标准体系 、 营造环境等整体工作 。 在企业层面( 点) , 要不断推进企业开展信息化 与设计业务与设计过程融合 , 构建产品设计创新能 力平台 , 提升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 提升产品 创新能力 。在产业链层面( 线) , 要分行业分类别推 进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 结合陕西省特色与支 柱产业 , 提出能源化工 、 新型材料 、 机械制造 、 电子信 息、 国防军工等行业两化融合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 案 。 同时 , 围绕陕西省企业集群和产业链 , 建设技术 创新服务 、 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 、电子商务服务 、安 全生产管理服务等平台 , 促进产业链整体发展在整 个试验区( 面) , 通过两化融合 , 要加速整个陕西省产 业结构的优化 , 通过能源化工 、 新型材料 、机械制造 、 电子信息 、国防军工等主导产 业的集聚 、耦合和互 动 ,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 促进整个区域产业结构的整 体跃升 。 在立体推进 ( 体) 上 , 政府要从企业 、行业 、 区域等多个层次整体推进两化融合试验 , 明确两化 融合的主要任务 , 提出推进策 略 , 设立 推进重点工 程 , 制定保障措施 , 落实资金配套 , 培养人才 , 形成立 体推进陕西省两化融合的局面 。
5 结束语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当代发展的潮流和趋 势 , 也为我国工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非常好的契 机 。 我国正在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 , 只有依靠 两化融合才能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 所以我们应该抓 住这个机会 , 顺应两化融合发展的大趋势 , 从区域发 展战略出发 , 以工业领域为重点 , 充分利用信息化的 渗透 、 融合和变革作用 , 优化产业结构 , 建立工业发 展新模式 , 再造工业体系 , 显著提升区域工业整体能 力 , 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全面增强区域的可 持续发展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常好丽 , 杨海成 , 侯俊 杰 . 面向集 团企业 数字化 管理 的 综合集成模式 [ J] . 计 算机 工程 与设 计 , 2010 , 31 ( 1) : 102-109 . [ 2] 杨海成 . 发展 服务 实 现增 效[ J] . 中国 制造 业信 息化 , 2010 , ( 4) . [ 3] 杨海成 . “ 两化” 融合的再思考[ J] . 中国制造 业信息化 , 2009 , ( 2) .
( 下转第 13 页)
第 6 期
张鸿 , 许心 : 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 发展战略研究
· 13 ·
The research of China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ZH ANG H ong 1 , XU Xin2
( 1. Scho ol o f Eco no mics and M anagement , Xi' an U nive rsity o f Po st , and Telecommunica tions , Xi' an 710061 , China ; 2. Shaanxi Co mmunicatio n Pla 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 Xi' an 710061 , China)
Abstract :T his paper f rom t he backg round of o ur integrat ion of info rmatization and i ndust rializat ion , thro ug h t he analysi s o f our current prog ress and ex ist ing problem s , obtained t hat the integrat ion sit uation present s the im balance in diff erent area and indust ry . T heref o re , the paper present s our info rmatization and indust riali zation integrat ion development st rategy , including t hese points at below . T he fir st i s t o make a integ rat ion develo pment targ et ; the seco nd i s t o obey t w o princi ples , multi-dimension sy st ematic pro mo ting principle and im balance co ordinated development principle ; the t hi rd is to make three stages , the ea rly development integ ratio n , the all-ro und developm ent integ ration and t he real integ ratio n ;the fo ur th is t o grasp f our impo rt ant poi nt s , t he platf orm , t he process , the supply chain and t he netw o rk ; the fif th i s to est ablish five safeguard measures , t hat is involving i nsti tutio n co nst ructio n , t echno logy inno vation , capi tal invest ment , labor t raini ng and m odern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ing . Key words : info rmatization ; indust ri aliza tion ; the i ndust rializat ion ; develo pment st rategy ( 上接第 4 页) int eg ratio n of inf ormat izatio 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for industry economy
YA NG H ai-cheng
( China A ero space Science and T echno lo gy Co rpor atio n , Beijing 100048 , China)
Abstract : T he i nt egratio n of inf o rm atizat ion and indust rializatio n i s an import ant st rategic measure to prom ot e t he development of info rmati 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 n i n China . H ow t o g uide our indust rial t ransf o rm atio n fro m the large to t he stro ng and upgrade successfully is China' s m ajo r challenges currently . T he connot ations and t he poi nt s of integ ration o f i nf ormat izatio n and indust rialization and ho w t o pro mot e t his i nt egrati on are di scussed deeply i n this paper f or pro mot ing t he i nt egratio n ef fectively and maki ng regional i ndust rial economy develo p fast . Key words : i nt egrati on of inf o rm atizat ion and industrializatio n ; enterprise inf orm atizat ion ; i ndust rial equipment
本文关键词: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5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45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