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低碳视角下的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26 11:06

  本文关键词: 碳排放 钢铁行业 灰色预测 周期分析 因素分解 LMDI 出处:《福州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近几年发展当中,我国钢铁产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总量大、增长快、结构差的特征,在碳排放量上是仅次于电力行业和石油化工行业的第三大行业。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环境保护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低碳经济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当前各国政府更加注重GDP发展的质量,绿色GDP成为我国政府近年来所倡导的目标。而钢铁企业作为资源消耗较大、排放较重的产业之一,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随着全球变暖,在各国不断呼吁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前提下,钢铁行业对我国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当中的低碳环保战略负有较大的减排义务。本文第一部分首先针对全球当前的所面临的碳排放形势作出了初步介绍,之后再着落到我国钢铁行业上,并且结合各国钢铁工业进行介绍,同时指出我国钢铁行业在当前形势下所面临的问题,再次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于钢铁产业的低碳化进行了初步的剖析。第二部分,针对钢铁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从当前现状、行业特征、存在问题、三个角度进行切入,其中,规模大、产能高、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不足、污染严重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去年的情况进行相应回顾,指出即将面对的新形势。第三部分,介绍了灰色预测模型,针对中国GDP的增长进行预测,逻辑是,钢铁产业发展与整体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测算其相应的灰色关联度,通过针对GDP的值进行模拟预测,去观测GDP的发展模式,模拟值至2015年。同时,通过GDP与钢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将两者进行挂钩,测算钢铁产量的增长的趋势。并且利用三阶自回归周期分析,对粗钢月度产量进行分析,估计其钢产量生产周期。第四部分,方法上采用对数均值迪式分解法(LMDI),数据方面采用1996-2013年我国钢铁产业中主要原料数据,在分析了能源结构、能源效率、排放强度、规模效益等因素对我国钢铁产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不同阶段各个影响因素对于中国钢铁产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同影响,对于各个阶段的排放原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第五部分,提出相应的减排建议,从技术、政策以及产业链模式等角度提出个人的观点,指出我国钢铁行业具有巨大的减排潜力,应当在后续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China have show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amount, rapid growth and poor structure, which is the third largest industry after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in terms of carbon emissions. But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see that wi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ing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nom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nd governments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GDP development. Green GDP has become the goal advocated by our government in recent years. As one of the industries with large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heavy emission,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emit a lot of greenhouse gas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ith the global warming. In the context of repeated calls by countrie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has a greater obligation to reduce emissions in China's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rategy in the course of its subsequent development.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first makes a preliminary introduction to the current carbon emission situation facing the world. Then it falls into the steel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and introduces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various countries. At the same time, i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steel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mainly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existing problems, three angles. Among them, large scale, high production capacity, insufficient production capacity of high value-added products and serious pollution are its main problems. Review the situation of last year and point out the new situation that will be faced in the third par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rey forecasting model and forecasts the growth of GDP in China. The logic i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the corresponding grey correlation degree is calculated and simulated by the value of GDP. To observe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GDP, the simulation value is up to 2015.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GDP and steel output, the growth trend of iron and steel production is measured, and the third order autoregressive cycle analysis is used. The monthly output of crude steel is analyzed, and its steel production cycle is estimated. 4th parts. The logarithmic mean dichotomy method is used in the method, and the main raw material data of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from 1996 to 2013 are used in the data aspect. The energy structure i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 influence of energy efficiency, emission intensity, scale benefit and other factors o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of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of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different stages. In part 5th,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emission reduction, puts forward personal view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chnology, policy and industrial chain model, and points out that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emission reduction. We should play a greater role in the subsequ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26.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2 莱斯特R.布朗;李康民;;美国向大规模降低碳排放迈进:两年下降9%[J];世界环境;2009年06期

3 李皓;;算一算自家的碳排放[J];科技潮;2010年01期

4 ;碳泄露[J];求是;2010年04期

5 张秀梅;李升峰;黄贤金;李颖;;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4期

6 ;法国政府宣布搁置碳排放税计划[J];节能与环保;2010年04期

7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4期

8 张超;;碳排放、家庭与城市发展[J];产经评论;2010年04期

9 姜鑫民;;正确看待中国碳排放增加[J];中国石油石化;2010年20期

10 ;欧盟将制定2013年碳排放目标[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红光;刘卫东;;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初枝;黄贤金;;江苏省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黄贤金;胡初枝;;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婕;肖荣波;江海燕;艾勇军;;广州居住社区碳排放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华斌;今年下半年将开征碳排放税[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学梅;法搁置碳排放税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国网能源研究院博士 陈武 国网能源研究院硕士 常燕;中国碳排放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任佳;寻求碳排放计算新方法[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记者 雷新;2011年中国碳排放占到世界总量的24%[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暨南大学教授 孙东川;是碳排放,还是碳消费?[N];光明日报;2013年

7 公管学院;齐晔、何建坤等与美英科学家辨析中国碳排放之谜[N];新清华;201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王小川;北京碳排放权指标交易开放在即[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李荣;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记者 杨汛;碳排放罚款“第一单”两周内下发[N];北京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黄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钱明霞;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及责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5 鲁力;不同碳排放政策下的供应链决策及协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尔俊;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统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AMZATH AHMED(阿迈德);马尔代夫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因果关系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8 杜刚;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9 欧元明;中国省域碳排放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陈立芸;公平与效率权衡下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减排成本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2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城市化对上海市碳排放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何伟;城市化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竞;河北省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王天格;基于我国碳排放制度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吴梅;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9 刘柏利;碳排放视角下的绿色住宅项目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10 柯晓蕾;民法视野下的碳排放权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37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537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d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