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台湾中南部制造业地理集聚及变化态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26 20:34

  本文关键词: 台湾中南部 制造业集聚 区位熵分析 偏离份额分析法 出处:《台湾研究集刊》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采用区位熵分析法及偏离份额分析法,从静态和动态双重视角考察台湾中南部地区制造业空间分布及变化态势。区位熵分析结果显示:中南部地区是台湾制造业空间分布的集聚区域,拥有在岛内具备比较优势的制造业行业数量明显超过北部和东部地区,但目前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中南部地区的竞争力依然较弱;偏离份额分析结果显示:台湾中南部地区有一些传统优势产业部门出现衰落的情势,而在一些岛内成长快速的制造业部门仍具较强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中南部地区的竞争力正逐渐增强。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location entropy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deviation share analysis method are us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hanging situ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Taiwan are investigated from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erspectives. The results of location entropy analysis show that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regions are the agglomeration regions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aiwan. The number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with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 the island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thern and eastern regions, but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ies represented by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s still weak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regions. The results of the deviation share analysis show that some traditional superior industrial sectors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Taiwan have declined, while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which is growing rapidly in some of the islands, still has a stro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ies in the south-central region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作者单位】: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后ECFA时代两岸经济合作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11JJD810006) 厦门大学田野基金资助 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推进闽台产业深度融合研究”(11166)
【分类号】:F4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贺灿飞;潘峰华;;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2 徐康宁,冯春虎;中国制造业地区性集中程度的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袁志刚,范剑勇;1978年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及其地区差异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4 苏友珊;;台湾产业集群之源起与演进——新竹科学园区、中部科学园区、南部科学园区之发展经验[J];科学学研究;2014年01期

5 王建民;;台湾制造业产业群落地理分布特征及发展初探[J];台湾研究;2008年02期

6 龚晨;吴传清;;服务业集聚测度方法述评与展望[J];统计与决策;2014年07期

7 李谦钎;陈丽娜;;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分析[J];现代商业;2014年35期

8 范越龙;章安平;;大陆民营企业入台投资产业选择研究[J];浙江金融;2012年09期

9 王建民;;大陆与南台湾交流的现状、主要障碍与认识误区[J];现代台湾研究;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斯敖;;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8年11期

2 林坚;刘相汝;徐欢欢;刘云中;刘诗毅;;不平衡增长中寻求和谐发展——论河南省国土空间战略思路[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3 陈灿平;;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区经济生态差异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6期

4 李丽君;田喜洲;;大开发背景下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度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5 刘长全;;溢出效应、边界选择与产业集聚测度[J];产业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6 陈健;史修松;;产业关联、行业异质性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7 施平;郑江淮;;创新与产业专业化变迁:江苏例证[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8 赵祥;;我国省区产业集聚:类型特征与形成机制[J];产业经济评论;2009年03期

9 梁娟;;后工业化阶段工业产业集聚对城市化的效应分析——以厦门市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0年09期

10 易先忠;张亚斌;;后发不均质大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J];大国经济研究;2010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剑勇;;要素聚集与地区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范剑勇;;中国产业集聚效应及其省际差异估计[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3 潘家华;伞锋;;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结构转型[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陈诗达;陈凌;;浙江省人口变动及就业状况[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5 陈诗达;陈凌;;浙江省就业能力提升与未来竞争力[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6 ;浙江民生报告——就业问题研究 目标、对策与建议[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就业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课题组;戴季宁;陈海波;;关于安徽省信贷集中度的调研报告[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8 李苑;孙慧;李小双;;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新疆能源产业战略选择[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黄洁;吝涛;张国钦;李新虎;;耦合异速增长与区位商分析的中国三大城市群城市化动态特征对比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10 叶果;李欣;;上海建筑设计创意产业空间演变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2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4 王敬贤;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耀尧;创新产业集聚与中国开发区产业升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张占贞;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演进与成长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李刚;中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地方政府作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刘志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外资区位选择及变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谢里;制度安排与产业集聚:理论与经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王锐淇;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与区域追赶的空间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冬梅;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建设人才需求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裴丽杰;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徐丹;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区域专业化水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翟羽;区域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孟凡星;福建省工业集聚现状及经济效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伟伟;大连装备制造业集聚区中小企业配套协作模式与对策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8 顾伟平;我国制造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统计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9 刘伟伟;北京市银行业空间布局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月芳;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群毅;;北京生产者服务业空间变动的特征与模式——基于单位普查数据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4期

2 贺灿飞;刘洋;;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3 张旺;申玉铭;;京津冀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4 贺灿飞,梁进社,张华;区域制造业集群的辨识——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J];地理科学;2005年05期

5 薛东前;石宁;公晓晓;;西安市生产者服务业空间布局特征与集聚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10期

6 贺灿飞;谢秀珍;;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7 徐康宁;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11期

8 张波;关伟;;辽宁沿海经济带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11期

9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10 李林;;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实证分析与对策思路——以重庆为例[J];城市观察;201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穗瑜;台湾发展高科技的特点[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0年04期

2 张向前,张茂法,陈克明;台湾现代经济发展探析[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0年06期

3 张向前,张克明,张茂法;台湾现代经济发展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刘建兴;台湾传统产业陷入困境[J];台声;2000年10期

5 汪慕恒;1998年、1999年的台湾经济形势——日本经济企划厅调查局编《1999年亚洲经济》[J];台湾研究集刊;2000年01期

6 皮军;台湾产业升级的历程、特点和前景[J];台湾研究集刊;2000年02期

7 刘建兴;刘树;;2000年的台湾经济乐观中有隐忧[J];统一论坛;2000年01期

8 林长华;世纪之交的台湾经济形势分析[J];亚太经济;2001年02期

9 张丽芳;2000年台湾经济回顾与评估[J];亚太经济;2001年04期

10 严正;近年来台湾经济为什么每况愈下?[J];亚太经济;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振良;;略论明清时期晋江人对台湾的开发和经营[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2 薛军力;徐鲁航;;台湾文化的形成与特点[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莫世祥;;台湾开放陆资入台的政策演进[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梁永郭;;台湾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大陆中小企业的启示[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高群服;;浅谈台湾传统产业——借鉴和启示[A];新经济与两岸四地经济交流协作——第六届“中华经济协作系统”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刘阿荣;;公民意识与民主政治的辩证发展:以台湾为例[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7 刘国深;;台湾研究的基础与前沿代序[A];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5年庆暨台湾研究的基础与前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徐晓望;;论荷据时期台湾市镇的性质[A];五缘文化与两岸关系[C];2009年

9 周翔鹤;;日据初期台湾企业形态及社会经济形态的变迁[A];日据时期台湾殖民地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吴惠敏;;台湾标准与验证及其启示[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淑静邋作者曾任台湾美商美林证券公司总经理;亚洲经济大复兴没台湾的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2 王大江;外商加快“撤离台湾”[N];人民政协报;2007年

3 魏嘉怡 记者 陈贤义;千名台商西部行 台湾美食亮西安[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6年

4 记者 方黎;广东经济总量将超台湾成第一经济大省[N];商务时报;2007年

5 薛建;祖国大陆带给台湾的利益远胜“美日欧”[N];中国信息报;2006年

6 刘国深 沈惠平;福建台湾研究30年回顾[N];福建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吴芳兰;台湾银行有望获准在大陆开分行[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蒋锦仕;海西建设热,引来台湾人才“淘金潮”[N];海峡财经导报;2009年

9 章轲;台湾经济输山有路通为径[N];国际商报;2001年

10 曾任台湾美商美林证券公司总裁 马淑静;新流感会冲击台湾经济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俊峰;冷战后台湾与东盟国家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2 阮思华;清代台湾农业经济研究(1683~1895年)[D];暨南大学;2003年

3 叶明阳;国际劳务流动视角下台湾外籍劳工问题之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4 曾文利;台湾服务业发展与竞争力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5 吴聘奇;台湾IC产业的发展模式与空间扩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澈元;两岸经济一体化取向下台湾与大陆西部经济合作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甘露泽;产业群聚与台湾工业园区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林坚;海峡西岸经济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高宏华;台湾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兼论两岸经济互补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陈查某;台湾货币与物价在经济面之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亓萌;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七次“修宪”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德林;台湾意识的形成与新型的两岸关系[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3 黄取荣;论台湾“南向政策”之因果及启示[D];暨南大学;2004年

4 南志涛;台湾生命教育探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田玉律;台湾乡镇市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童碧莎;论现代台湾旅游业的发展[D];厦门大学;2002年

7 史巍;两岸贸易及其对台湾经济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邵波;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9 刘李春;台湾承认大陆学历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10 郭盼盼;冷战后欧盟对台湾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39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539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d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