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技术进步偏向与劳动力要素的关系研究——以中国制造业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19 18:46

  本文选题:技术进步 切入点:偏向性 出处:《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将中国制造业分为四类,分别研究各类行业劳动力要素的配置、供求和技术进步偏向状况,总结得出技术偏向性与劳动力要素的双向关系,发现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要素价格、要素市场、要素替代弹性等是影响二者关系的重要因素。就中国制造业来看,技术进步因素内生化于要素生产过程的程度仍较低,需根据行业特性、资源禀赋条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三个方面有差别地得出协调办法。
[Abstract]:This paper divides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to four categories, studies the disposition of labor factors, supply and demand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ias of various industries, summarizes the two-way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bias and labor factors, and finds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tors and factor prices. Factor market and element substitution elasticity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factor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egree of endogenous biochemistry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factors in the factor production process is still relatively low, which needs to be based on th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nd resource endowment conditions. The position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o on three aspects have the difference to arrive at the coordinated method.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4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凤良;易信;;资本偏向技术进步是否影响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7期

2 谢欣露;赵冬杰;;“无就业增长”辨析——基于资本和劳动的关系[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陈诗一;;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1980—2008[J];经济学(季刊);2011年03期

4 张莉;李捷瑜;徐现祥;;国际贸易、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收入分配[J];经济学(季刊);2012年02期

5 宋冬林;王林辉;董直庆;;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存在吗?——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6 Martin Schaaper;;OECD划分高技术产业、测度ICT和生物技术产业的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12期

7 刘兰;肖利平;;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增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24期

8 戴天仕;徐现祥;;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J];世界经济;2010年11期

9 雷钦礼;;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测算与分析[J];统计研究;2013年04期

10 董直庆;蔡啸;;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与技能溢价:一个理论模型和经验解释[J];求是学刊;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帅;中国制造业要素替代效应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汉周;金晓玲;胡希军;;合淮同城化的战略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2 易莹莹;;我国农村就业人口的教育收益率测度——基于半参数计量模型的估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5期

3 王宏哲;孙红兵;方瑶;杨惠惠;;用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当前国内扩大内需政策[J];北方经济;2009年12期

4 陈艳华;;自然资源约束下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基于索洛模型的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22期

5 李百吉;贾洪;;我国各区域建筑业生产效率比较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汤敏;;关于扩招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7 王明进;岳昌君;;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的计量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2期

8 刘泽云;;教育收益率估算中的几个方法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1期

9 卓宇;试用消费函数理论分析我国的保险产品消费[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付尧;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广东、上海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丽;;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树;陈刚;;环境管制与生产率增长——以APPCL2000的修订为例[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陆铭;;全球化与城市化: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发展(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挑战与应对”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申涛;和荣;楚文杰;周晓娜;;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微观分析——对教育收益率的初步估计[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5 刘泽云;;中国城镇地区私人教育收益率研究述评:1981-2001年[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6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刘彦伟;岳昌君;;教育借贷、人力资本积累与工作找寻[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刀福东;;傣族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回报初探[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吴克明;;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上升[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吴克明;;教育的收入功能新探:工作流动的视角[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袁晖光;中国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和工资调整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目;高技术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8 熊鸿军;经济转型期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就业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9 蒲晓晔;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燕玉铎;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凌敏;浙江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曾顺娟;证券公司成长的复杂系统适应性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3 吕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居民消费[D];湘潭大学;2010年

4 任墨香;甘肃省扩大内需政策效应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于巍;我国财政政策区域效应及其原因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冶桂春;沈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投融资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郑婉辉;FDI与广东省农产品出口[D];暨南大学;2011年

8 朱禹丰;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农业的实证[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熊继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母国宏观经济效应实证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龚雪;云南省与GMS国家间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军,侯光明,甘仞初;政府对研究与开发补贴引导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李红松;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3年04期

3 丁从明;陈仲常;;金融深化、资本深化及其互补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01期

4 李实;赵人伟;;收入差距还会持续扩大吗?[J];理论参考;2006年10期

5 蒙英华;黄宁;;中美服务贸易与制造业效率——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考察[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6 杨新铭;罗润东;;技术进步、工资差距与人力资本形成[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5期

7 张军;为增长而竞争:中国之谜的一个解读[J];东岳论丛;2005年04期

8 杨帆;;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科技进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周明海;肖文;姚先国;;中国经济非均衡增长和国民收入分配失衡[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6期

10 王丹枫;;产业升级、资本深化下的异质性要素分配[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雪松;;中国市场资本与劳动力匹配问题研究[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冠卿;按行业细分的中国制造业规模报酬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竹;;产业转移升级下的我国劳动力要素市场建设[J];发展研究;2007年01期

2 唐忠义;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要素的特征[J];社会主义研究;1999年02期

3 廖前进;劳动力要素优先分配论[J];党政干部论坛;2000年06期

4 张秋菊;劳动力要素资本化初探[J];辽宁财专学报;2002年05期

5 邱振国;郭雅江;;劳动力要素对广东省产业转移的影响分析[J];特区经济;2006年05期

6 刘宏青;颜凌芳;;我国劳动力要素国际竞争优势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6期

7 戴宏伟;刘敏;孙宝文;;京津冀劳动力要素的比较分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周彩霞;;劳动力要素的弱势地位、价格扭曲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困境[J];科学发展;2009年06期

9 卢中原;;论劳动力要素的市场配置方式[J];经济研究;1988年04期

10 许经勇;试论劳动力要素市场的形成[J];求索;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娟霞;;近代天津劳动力要素市场的发育[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2 张智勇;;低廉工资、最低工资立法与农民工就业[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季晓莉;我国劳动力要素低成本时代远未终结[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田永胜;蔡f :如何使劳动力要素价格不再被扭曲[N];光明日报;2004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 郑秉文;农民工劳动力要素价格正在发生复杂变化[N];上海证券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叶斐 于丽 郭志明采写;实现经济和就业双高增长[N];中国企业报;2005年

5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所博士 邓江年;转变劳动力要素基础: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N];南方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波强;我国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强晓琴;劳动力要素对山西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35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635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9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