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福建省物流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及碳排放结构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6 15:01

  本文关键词: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资本配置效率研究——来自中国工业的分析与检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厦门大学》 2014年

福建省物流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及碳排放结构变化研究

刘佩  

【摘要】:在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与能源紧张的背景下,物流业在作为经济支柱产业的同时,又是一个能耗高、排放高的产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福建省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物流业不仅能促进福建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带动海峡西岸经济特区的发展,促进两岸经济的进一步融合。现阶段福建省物流产业的发展还处于扩张型发展阶段,专业化、社会化水平较低,物流成本较高。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剧。发展低碳经济迫切需求物流业加快走上低碳化发展道路。 本文深入研究福建省物流业碳排放问题,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部分。介绍了低碳物流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即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低碳经济理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分析了福建省物流业的碳排放状况,测算福建省物流业的碳排放量,并重点探讨了福建省物流业碳排放与福建省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为实证分析部分,实证部分又包括三个小部分,包括采用LMDI方法对福建省物流业碳排放强度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用通径分析法分析福建省物流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利用全生命周期的投入产出模型(E1O-LCA)分析福建省物流业碳排放结构的变化;第四部分归纳总结,提出建议对策。 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福建省物流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关系;能源强度是碳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与物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对物流业的直接影响是负的,但由于二者通过其他因素间接的增加了物流业的碳排放,导致最终的综合影响是增加了碳排放量,城镇化、经济增长、物流业规模扩张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碳排放,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是减少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目前福建省其他行业对物流业发展的投入较小,并且未来的物流业增长点会存在于第三产业。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196;F259.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旭;;低碳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模式[J];商业研究;2011年04期

2 刘龙政;潘照安;;中国物流产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7期

3 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年01期

4 李丽;潘建伟;;产业转移进程中低碳物流金融支持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12期

5 陈柳钦;;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问题探讨[J];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02期

6 杨子晖;;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关系研究[J];世界经济;2011年06期

7 岳书敬;;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资本配置效率研究——来自中国工业的分析与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8 杨骞;刘华军;;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基于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05期

9 孙作人;周德群;周鹏;;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一种生产分解分析新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05期

10 王艳;李作聚;;浅谈低碳物流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商业时代;2010年1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Overview of Low-carbon Economy Research[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12期

2 付慧;;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3 王浩;;河南省农民增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4 杨稣;邓俊荣;;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区生态问题研究——基于“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考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5 税小华;;我国发展农村低碳经济的SWOT分析与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6 商勇;;两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的构造——以河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7 胡维佳;杨柳青;;浅析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J];北方园艺;2011年06期

8 罗军;;中国金融保险业的投入产出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李晨洋;李晓丹;吕福财;;基于碳价格与环境能源关联分析的中国碳交易市场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8期

10 董观志;龙茜;;低碳旅游的创新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余慧容;蒲春玲;李金;;新疆房地产业的产业发展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视角[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齐雪皎;孙景霄;;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4 冯颜利;龙钰;;北京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引导[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常艳;黄耀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刍议[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廖岩;赵肖;;低碳经济的发展与策略[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7 王玉婧;姚娜;张彬;;欧盟低碳经济之路及启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8 李健;吴成霞;;基于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天津市节能减排策略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高红贵;;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的思路与对策研究[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杨波;;零售业低碳化与我国发展低碳零售的政策选择——基于企业的自然资源基础观[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亚军;航运中心建设中涉港行业资金投入分配及其效果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徐子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肖彦;低碳生态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朱明龙;我国电价变动效应与电价形成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伯松;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尤卓雅;能源替代、安全约束和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8 迟本坤;低碳经济视角下新能源CDM项目的国际合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易艳春;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万宇艳;我国工业结构低碳化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辉;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法律规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曹慎雪;基于Aspen Plus的水泥预分解窑过程大气污染排放和能源利用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熊雯;中国工业品出口结构低碳转型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花毅;文化产业聚集中的产业链关联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巫腾飞;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投资项目的评价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6 顾正兴;低碳经济下云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马志涛;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郅西娟;低碳经济下的财政政策分析[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10 鄢敏;碳排放规制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倩;;低碳经济的消费行为研究述评与政策启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0期

2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徐国伟;;低碳消费行为研究综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5 秦分队;魏农建;;中国物流业竞争力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23期

6 马骥;裴虹菲;戴军;;黑龙江省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最优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1期

7 李燕红;;低碳经济下的物流企业发展前景初探[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7期

8 王俊松;贺灿飞;;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中国CO_2排放量变化——基于LMDI方法的分解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9 赵爱文;李东;;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10 陈燕燕;彭兰香;;我国碳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财会月刊;2010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兆东;;低碳审计的动因、目标和内容[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 崔大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兰翠;我国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政策建模与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涛;低碳经济下的多运输方式物流网络规划[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德英;我国工业部门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王雪娜;我国能源类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2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4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5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6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7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8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9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10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白玲;林靖珺;;企业碳排放成本的确认与计量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旭;;旅游业碳排放测度与时空差异研究——以河南省为例[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秦波;田卉;;社区空间形态对居民碳排放的影响[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9 魏本勇;王媛;;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朱永彬;王铮;;中国经济模拟与碳排放预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财会信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李维;[N];中国环境报;2008年

3 夏明;[N];中国贸易报;2008年

4 ;[N];国际商报;2009年

5 CBN记者 胥会云 实习记者 皋静枝;[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6 华士镇 门开阳;[N];江阴日报;2010年

7 陈支农;[N];中国商报;2010年

8 道格·斯特鲁克 编译 李慧;[N];中国能源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朝民;[N];农民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罗沙 王洪江;[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汪臻;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刘红琴;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分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陈志建;中国区域碳排放收敛性及碳经济政策效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旭;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碳排放机制与低碳发展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7 徐安;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杨国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波动及减碳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小敏;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的情景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许泱;中国贸易、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德建;基于情景分析的发电侧碳排放生命周期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刘倩晨;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杨波;能源密集型企业碳排放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4 方勇;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江苏大学;2011年

5 李燕;西北省会城市家庭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6 仇善力;我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实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付伟;湖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关珊;我国现代企业的碳排放权会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9 韩茜;北京市人口变动与碳排放关系的定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10 黄颖;城市化进程中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核算及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资本配置效率研究——来自中国工业的分析与检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6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66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1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