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效率DEA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评价
本文选题:能源效率 切入点:超效率DEA 出处:《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年05期
【摘要】:基于全要素投资效率框架,结合能源效率的内涵与特点,构建了以能源消费总量、从业人员总数和资本存量为投入指标、GDP为产出指标的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超效率DEA方法建立了能源效率评价模型,并对我国2000-2010年29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东部能源效率最高,中部次之,而西部能源效率最低;中国能源效率变异系数先降后升,省际能源效率差距逐渐拉大.与传统的DEA方法相比,基于超效率DEA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更具应用优势.
[Abstract]: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total factor investment efficiency and combined with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efficienc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hich takes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the total number of employees and the stock of capital as the input index and GDP as the output index.Based on the super-efficiency DEA method, an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an empirical study is carried out on 29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10.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y efficiency is the highest in the east, the second in the middle, and the lowest in the west, an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 first decreases and then rises, and the energy efficiency gap between provinces is gradually widening.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DEA method, the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super-efficiency DEA has more advantages in application.
【作者单位】: 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01010,7127302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11YJC63030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1010001591,S2012010009991) 江门市科技计划(江财工[2011]131号;江财工[2010]210号) 五邑大学青年教师基金(201105250949364)
【分类号】:F224;F4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8期
2 王恩旭;武春友;;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中国省际生态效率时空差异研究[J];管理学报;2011年03期
3 吴琦;武春友;;基于DEA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2009年01期
4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5 王宏志;高峰;刘辛伟;;基于超效率DEA的中国区域生态效率评价[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年06期
6 王平;;基于超效率DEA的企业自主创新项目投资方案决策[J];企业经济;2011年02期
7 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与能源生产率:基于DEA方法的省际数据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8 李世祥;成金华;;中国主要工业省区能源效率分析:1990~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3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4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尹建华;赵慎泽;;基于DEA的我国省际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J];兵工学报;2009年S1期
6 司先秀;;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陈金保;何枫;赵晓;;税收激励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其实证效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王艳丽;李强;;对外开放度与中国工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李声明;陈晓毅;;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10 熊妍婷;黄宁;王华明;;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对外开放与能源技术效率提升[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研究[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7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8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9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胡芳;周培明;张智敏;;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9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宋兴达;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能源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朱平;FDI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一;能源效率及其政策和技术(上)[J];节能与环保;2001年06期
2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上)[J];节能与环保;2003年08期
3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J];节能与环保;2005年06期
4 周国梅,彭昊,曹凤中;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效率指标体系[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5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6 周鸿,林凌;中国工业能耗变动因素分析:1993—2002[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7 董利;;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8 戴铁军;陆钟武;;钢铁企业生态效率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9 诸大建,朱远;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王群伟;周德群;;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8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卞亦文;基于DEA理论的环境效率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炜晶;赵艳轲;;基于DEA和因子分析的省际能源效率比较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1年07期
2 宣能啸;我国能效问题分析[J];节能;2004年10期
3 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与能源生产率:基于DEA方法的省际数据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4 贺灿飞;王俊松;;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能源强度研究[J];地理科学;2009年04期
5 冯明;吴开;;我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2010年01期
6 段海艳;;能源价格研究最新进展[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年04期
7 冉启英;安尼瓦尔·阿木提;;开发利用煤层气是提高能源效率的有效途径——新疆煤层气开发利用的SWOT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查冬兰;周德群;;基于CGE模型的中国能源效率回弹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12期
9 杨光;温波;;我国能源低碳化发展途径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05期
10 黄纯灿;;能源反弹效应研究综述[J];经济论坛;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我国即将实施能源效率标识制度[A];江苏省能源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第十届学术年会热电专委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郭守柱;黎阳;谢华清;姜继森;;磁性纳米流体的制备及其强化传热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田祥祥;杨冰;商红彬;高广轶;吴增福;刘文超;;从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看供热锅炉的应用前景[A];第七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柳楠;崔厚玺;丛蕾;;应用模糊物元理论建立天然气发动机性能状态评价模型[A];2008年全国振动工程及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设备故障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李宏坤;丁健;练晓婷;;基于频率分辨率评价模型的柴油机状态识别[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7 吴巧生;余国合;;能源消费与人文发展的关系: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鲍云樵;;加入WTO后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9 付林;李岩;张世钢;江亿;赵玺灵;;吸收式换热的概念与应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文集[C];2010年
10 王迪;聂锐;;长三角能源消费的特征分析与区域节能潜力测算[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其珏 编辑 王晓华;年节约4亿吨煤 我国能源效率有望提高15%[N];上海证券报;2010年
2 通讯员 孙小康 记者 宋世琦;中德两国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交流合作[N];建筑时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安耕;奥巴马就业演说“绕道”清洁能源[N];中国能源报;2011年
4 毛黎;清洁能源国际合作关键是注重实效[N];中国石化报;2010年
5 杰弗里·斯代尔 编译 王晓苏;能源政策应拒绝冲动[N];中国能源报;2010年
6 早报记者 陈静思;“智能能源网提高能效至少15%”[N];东方早报;2010年
7 记者 崔立勇;周大地:不能将新能源产业变成低端加工[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马玉荣;山西省发改委官员正在酝酿清洁能源规划[N];证券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刘霞;寻找奇迹的行动[N];科技日报;2010年
10 郑泉;美国太阳能开发迟缓 投行隐现屯地身影[N];中国信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激扬;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能源效率的测算与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2 刘建刚;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碳排放实证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3 呙小明;基于产业层次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汪克亮;基于非参数前沿方法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李连德;中国能源供需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6 尤卓雅;能源替代、安全约束和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辉;轿车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工作过程数值模拟及再生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史历仙;我国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9 曹卫兵;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陆胜利;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文军;中国能源效率区域差异及收剑性的实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余凯;重庆市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张丽娜;我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5 胡昌梅;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欧盟的能源效率政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6 张建民;能源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7 宋春颖;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8 王美昌;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与收敛[D];兰州商学院;2012年
9 王猛;国际贸易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10 陈虎刚;我国能源效率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24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724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