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基于外包视角的中国制造企业价值链升级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9 20:26

  本文选题:制造企业 切入点:服务化 出处:《中国科技论坛》2015年07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制造企业如何从全球价值链低端以制造业外包"承接方"为主,向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包的"发包方"和"承接方"转变,以推动制造企业的价值链升级。基于以上分析,构建了利用外包组织间知识流动实现制造企业价值链提升的路径选择模型。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how Chines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change from the low end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 to the "contractor" and "contractor" of moder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utsourcing, so as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the value chain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a path select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realize the value chain upgrading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using knowledge flow among outsourcing organization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社会资本及学习能力对转型外包中委托商价值创造的影响: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实证研究”(71102083)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110101120032) 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项目(QJD1202013)
【分类号】:F4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杨桂菊;;代工企业转型升级:演进路径的理论模型——基于3家本土企业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0年06期

2 诸雪峰;贺远琼;田志龙;;制造企业向服务商转型的服务延伸过程与核心能力构建——基于陕鼓的案例研究[J];管理学报;2011年03期

3 许庆瑞;吴志岩;陈力田;;转型经济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演化路径及驱动因素分析——海尔集团1984~2013年的纵向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3年04期

4 简兆权;伍卓深;;制造业服务化的路径选择研究——基于微笑曲线理论的观点[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12期

5 田野;杜荣;;知识转移、知识共享和文化相似度的关系——关于IT外包项目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年08期

6 刘志彪;;服务业外包与中国新经济力量的战略崛起[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许晖;许守任;王睿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企业国际化转型及创新路径——基于六家外贸企业的跨案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年01期

8 郑兵云;;IT外包为企业信息化卸掉“包袱”——从海尔集团IT业务外包谈起[J];企业管理;2006年04期

9 刘志彪;;国际外包视角下我国产业升级问题的思考[J];中国经济问题;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成柏;;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服务外包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2期

2 曾世宏;郑江淮;;技术吸收、企业家注意力配置与服务业生产率地区差异——以“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为例[J];财经研究;2010年06期

3 杜宇玮;熊宇;;市场需求与中国制造业代工超越——基于GVC与NVC的比较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4 牛卫平;;国际外包陷阱产生机理及其跨越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5期

5 张梅;;服务外包与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机制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7期

6 刘志中;;服务业国际转移背景下辽宁工业结构升级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06期

7 李凡;;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09期

8 吴国新;余宇新;;基于主体可计算模型的服务外包生态系统研究综述[J];国际商务研究;2010年06期

9 冯长利;兰鹰;周剑;;中粮“全产业链”战略的价值创造路径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2年02期

10 苏华;;服务外包产业转移概念的理解与界定[J];管理现代化;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黄烨菁;;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效应[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2 包国宪;王学军;柯卉;;国外服务科学理论研究前沿探析[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刘艳彬;李兴森;林亚庆;;中国制造企业如何成功实施服务化——宁波贝发服务转型案例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4 张杰;李勇;刘志彪;;外包与技术转移:基于发展中国家异质性模仿的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4期[C];2010年

5 郑吉昌;姜文杰;;中国发展服务业政策与发展服务贸易政策的结合[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2辑)[C];2008年

6 陈丹;章静;;知识转移、技术创新与代工企业的功能升级路径  基于比亚迪的案例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7 王玉荣;高菲;;转型时期中国企业创新能力成长路径研究:基于共演视角的一个案例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案例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8 谢礼珊;关新华;陈超;;服务型企业一线员工顾客需求知识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创新行为的作用[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9 董俊武;梁舆珊;;外向型企业逆向国际化的升级路径:一个分析框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时;顾客与服务提供者关系对顾客参与中的自我服务偏见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杜宇玮;国际代工的锁定效应及其超越[D];南京大学;2011年

3 严兴全;买方—卖方商业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刘文超;顾客参与共同创造服务体验的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东光;服务业离岸外包的影响因素、经济效应与中国的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6 卢群英;离岸服务外包的区位选择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7 赵鸿;国际服务外包:运行机制与效应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王晨佳;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曾慧琴;后工业社会服务经济的演进与利益摩擦[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安静;知识密集型服务系统的服务价值共创实现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岩;徐工集团的竞争力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善海;基于核心能力构建的代工企业转型升级[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晓兰;虚拟组织视角下的制造企业服务价值创造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关健锋;广东宝研五金磨具厂采购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张蕊;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6 李涛;滨海新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陆敏;北京市服务外包企业的效率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8 黄大勇;面向不同优先级网格作业资源重分配问题的专业技术支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陈伟锋;我国代工企业升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胡叶新;常州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政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婷;刘继国;;制造业服务化:概念、趋势及其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07期

2 张米尔;田丹;;从引进到集成:技术能力成长路径转变研究——“天花板”效应与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J];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01期

3 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4 卓越;张珉;;全球价值链中的收益分配与“悲惨增长”——基于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7期

5 刘维林;;产品架构与功能架构的双重嵌入——本土制造业突破GVC低端锁定的攀升途径[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1期

6 吴晓波;二次创新的周期与企业组织学习模式[J];管理世界;1995年03期

7 周长辉;;中国企业战略变革过程研究:五矿经验及一般启示[J];管理世界;2005年12期

8 韵江;刘立;;创新变迁与能力演化:企业自主创新战略——以中国路明集团为案例[J];管理世界;2006年12期

9 毛基业;张霞;;案例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及现状评估——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2007)综述[J];管理世界;2008年04期

10 吴晓波;马如飞;毛茜敏;;基于二次创新动态过程的组织学习模式演进——杭氧1996~2008纵向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翔;企业动态能力演化理论和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永钰;;约翰·珀佰特:推动中国制造企业去美国上市[J];中国电子商务;2006年08期

2 王道理;;论中国制造企业发展范式的转变[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3 ;中国制造企业的海湾机遇在哪里?[J];橡塑技术与装备;2007年09期

4 赵敏;;精益研发破解中国制造企业竞争力危局[J];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2008年02期

5 赵敏;;精益研发破解中国制造企业竞争力危局[J];舰船科学技术;2008年02期

6 ;中国制造企业新方向:伊拉克重建市场[J];电气应用;2008年14期

7 王凤霞;;新时期中国制造企业转变竞争范式的思考[J];理论探讨;2009年04期

8 蔡颖;;筑就中国制造企业精益之道[J];中国机电工业;2009年12期

9 马桂花;;中国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3期

10 ;2011制造企业IT投资增长预计17%[J];中国设备工程;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詹炜;黄曼雪;;制造企业创新的标准化模式研究[A];2013年中国照明论坛——LED照明产品设计、应用与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陈超武;董绍华;孙静;丁文英;;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霍艳芳;齐二石;;基于“资源-能力”观的中国制造企业ERP实施模式研究[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二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林风华;中国制造企业变身“后天美女”[N];中国工业报;2006年

2 李高超;整合:中国制造企业生存之道[N];国际商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小明;张磊:渠道创新解困中国制造[N];中国经营报;2012年

4 伊智;2011制造企业IT投资增长预计17%[N];中国工业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刘可;中国制造企业“斗智”谋升级[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6 记者 李玫;中小企业搞创新不宜孤军奋战[N];深圳商报;2006年

7 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公司 北京办公室咨询顾问 常博宇 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公司 合伙人、联合CEO 张江燕 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公司 首席生产管理专家 张彤臻;危机之下,中国制造企业如何自救[N];机电商报;2009年

8 主持人 周清春;中国制造企业:如何跨越“三道坎”[N];科技日报;2007年

9 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 陈宇峰;中国制造企业的角色分量[N];经理日报;2007年

10 王文;神码ERP成就“绿色”制造[N];通信产业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梅;中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及其路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任艳秋;基于价值链的中国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2 于克;[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3 历娜;中国制造企业实施精益创新的理论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谷雨;国际代工模式变迁与中国制造企业升级[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5 贺靖媛;美国在华制造业撤资回流动因及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杨国山;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梅士勇;基于IT与管理创新融合加快企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实现路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28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728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c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