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制结构与企业能源效率——基于制糖业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所有制 + 全要素能源效率 ; 参考:《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摘要】:文章基于微观企业数据对比分析不同所有制结构下制糖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TFEE)的静态与动态差异,并运用面板分数响应模型检验所有制结构对TFEE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外资企业的TFEE最高,其次为国有、多元混合投资和民营企业;四种所有制形式企业的能源效率均存在追赶效应,但制糖业仍存在能源效率差异现象。进一步的估计表明,外资、民营所有制形式对提高TFEE影响显著,比国有企业更有竞争力。因此,建议制糖业不断推进所有制改革,鼓励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制,吸收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能源效率。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micro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ic and dynamic differences between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and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of sugar enterprises under different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uses the panel fractional response model to test the effect of ownership structure on TFEE.It is found that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the TFEE of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i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state-owned, multi-mixed investment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four forms of ownership enterprises has catch-up effect, but there is still a phenomenon of energy efficiency difference in sugar industry.Further estimates show that foreign investment and private ownership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improving TFEE and are more competitive than state-owned enterprises.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ugar industry should continue to promote ownership reform, encourag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reform their property rights, absorb advanced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technologies of foreign-funded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thus improv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世界甘蔗乙醇产业发展对中国糖业市场的影响”(71303236) 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食糖供求、流通与糖业持续发展政策研究”(200983)
【分类号】:F426.82;F2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郝书辰;田金方;陶虎;;国有工业企业效率的行业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12期
2 孙晓华;王昀;;企业性质、研发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检验[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刘小玄;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1995年全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02期
4 张建华;;糖业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共性技术推广[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改革国有企业[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魏厚清;证券市场需要退出机制[J];商业研究;2001年06期
3 蒲娇;从国有经济比重看西部大开发战略[J];商业研究;2003年05期
4 陈鹏飞;国企改革的超产权论解释——产权、治理结构与竞争[J];商业研究;2004年11期
5 陈剑;企业家才能在国企重组中的作用[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6 梁超;;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效率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7 李骥;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几个新变化[J];财经科学;2003年04期
8 皮建才;企业家能力、企业家道德风险与经济增长[J];财经科学;2005年06期
9 王相林;转轨时期所有制结构对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影响——以制造业为例[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郭跃进;产权改革:谨防非效率资本支配的陷阱[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林祥;;非国有经济的成长与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以中国经济转型为背景的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孙莉;;我国资本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制度条件分析[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方军雄;;所有制与经营绩效之谜:政策优势还是管理优势?[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4 陆军荣;;国有化、工业化与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国有经济60年发展的实证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5 戴平生;陈建宝;;我国省域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吴先华;郭际;阳毅;袁建辉;;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1995-2006[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7 关勤学;;我国投资效益分析:问题、原因及对策[A];投资经济专业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庞淑娟;邵燕敏;汪寿阳;;基于Bootstrap-DEA方法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齐亚伟;陶长琪;;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分析——基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10 李小平;卢现祥;陶小琴;;环境规制影响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利润水平吗?[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吕大忠;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反垄断和市场化[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子峰;公司治理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争;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贸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李伶俐;公司治理对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然;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职能配置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8 许萌;中国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绩效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刘瑞明;国有企业如何拖累了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的经验证据[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汪秀琼;制度环境对企业跨区域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聪;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进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瑞娜;马克思生产关系人格化理论与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构建[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杨泊;港口业上市公司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魏平;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胡振江;公司内部治理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利群;研发投入对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的中介效应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袁柱;我国上市物流公司技术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晏玲泽;东北地区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田文军;中国能源效率区域差异及收剑性的实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海静;中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宗寒;;正确认识国有企业的作用和效率——与刘瑞、石磊先生商榷[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2 朱克朋;;产权结构、技术差距与R&D收益率[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4期
3 许荣宗;唐跃军;张楚皙;;退出成本、经理行为与国有企业改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8期
4 宋来;常亚青;;国有和私营工业企业的相对效率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年04期
5 于淑娟;张本山;李奇伟;;广东省制糖产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图介绍(上)[J];甘蔗糖业;2010年01期
6 冯锋;李慧敏;;R&D影响下的工业行业技术效率部门差异研究——基于大中型工业企业37个行业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唐亮东;苏健;黄健泉;覃靖;;糖业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共性技术推广与示范[J];广西蔗糖;2011年02期
8 于淑娟;张本山;李奇伟;;广东省制糖产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图介绍(下)[J];甘蔗糖业;2010年05期
9 黄立华;麻彦春;;国有资本完全退出竞争性领域刍议[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魏加宁:国有企业应当退出竞争性领域[J];创新科技;2010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孔迪 徐旭红;[N];中国企业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林;;节能的有效途径:提高能源效率[J];环境经济;2006年06期
2 刘则渊;徐国泉;;关于中国能源效率革命的构想[J];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3 ;能源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J];上海节能;2007年03期
4 孙鸿年;;企业能量平衡——通向强化能源效率的必由之路[J];宁波节能;2007年01期
5 张珍花;王鹏;;中国一次能源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8年22期
6 郑畅;;长江流域七省二市能源效率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年24期
7 师博;张良悦;;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2期
8 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研究发展及趋势:一个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邵枫伟;;我国能源效率问题及对策建议[J];管理观察;2009年11期
10 江皓;;基于面板模型的跨国能源效率分析[J];中国能源;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物理能源效率[A];2005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分析报告[C];2005年
2 叶甜;张宏武;;中国各省区能源效率比较及变化因素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3 荣斌;乔敏;;能源效率对节能降耗影响的研究[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4 李国璋;江金荣;周彩云;;基于DEA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王新春;;中国浮法玻璃行业能源效率初步调查报告[A];2007中国浮法玻璃及玻璃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舒;;能源效率标准的市场准入发展趋势分析[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庞淑娟;邵燕敏;汪寿阳;;基于Bootstrap-DEA方法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娅;;中国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坤民;;低碳经济与提高能效[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焕斌;南非将出台能源效率战略[N];科技日报;2004年
2 王英斌;英国公布能源效率战略[N];中国能源报;2012年
3 记者陈特安;加颁发能源效率奖[N];人民日报;2003年
4 记者 黄勇;“亚洲工业能源效率指南”发布[N];中国环境报;2006年
5 楚新 编译;德国企业每年提高能源效率3%[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刘凌林;提高能源效率需三管齐下[N];中国企业报;2006年
7 罗佐县;提升能源效率的政策性思考[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崔茉邋周晓倩;提高能源效率 发展清洁能源[N];中国石油报;2008年
9 罗伯特·艾尔斯 本杰明·瓦尔;提升能源效率就是为经济引擎加油[N];中国商报;2009年
10 孟华;发达国家将提高能源效率纳入战略决策值得借鉴[N];中国信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金荣;软投入制约下的中国能源效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2 魏楚;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徐国泉;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杨正林;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高大伟;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董锋;中国能源效率及能耗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汪克亮;基于非参数前沿方法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朱文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效率及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李激扬;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能源效率的测算与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10 徐士元;基于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晓彬;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王珊珊;我国能源效率指标及提升对策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3 韩聪;基于天津市的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王敏;低碳经济下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李芳;江苏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6 张维维;中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乔妮;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趋同与趋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徐周睿;江西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9 汪德兴;浙江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10 马葱;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741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741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