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策略

发布时间:2018-04-30 01:09

  本文选题:全球价值链 + 旅游装备制造 ; 参考:《学术交流》2015年09期


【摘要】:旅游装备制造业是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制造业大国地位的提升,作为制造业重要分支的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逐渐融入全球价值链中。但却因为其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非正式制度不协调,核心技术、科学技术型人才等的缺乏以及品牌知名度低等原因严重制约了旅游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造成了低端锁定的局面,导致整个行业利润微薄。为实现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升级,应该从以下五个策略着手进行:一是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二是重视非正式制度的发展;三是促进"引进—消化—再创新"模式的实现;四是建立产学研相联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五是依托信息技术实现旅游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Abstract]:Tourism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tourism, which can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 and the increase of national income.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upgrading of the statu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power,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ina's tourism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global value chain. But because its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is unreasonable, the enterprise informal system is not coordinated, the core technology, The lack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and the low brand awareness seriously restrict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tourism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sulting in a low-end locking situation, resulting in a meagre profit of the entire industr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upgrading of China's tourism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we should proceed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strategies: one is to promote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the other i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l system. The third is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ode of "introduction, digestion and re-innovation"; the fourth i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that combines production, learning and research; and the fifth is to realize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of tourism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y relying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研究院;
【基金】:2014年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业融合背景下海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及绩效评价研究”(714274) 2014年海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动力机制与产业效率提升路径研究”(qnjj1417)
【分类号】:F42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石培华;冯凌;;新时期中国旅游研究十大创新方向展望[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耿松涛;彭建;;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11期

3 辛杰;;基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协同的企业社会责任型构[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4 邵慰;;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学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解析:新制度经济学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

2 刘莉;降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的制度创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谢从军;对英国铁路改革中一些问题的产权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刘爱军;;农地产权的厘定与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康宁;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转换与制度环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6 孙家良;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与经济效率[J];商业研究;2004年06期

7 李文权;国内进行MBO运作的障碍及影响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12期

8 范卫红;王华;;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的法律保障[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魏爱臣,苏晓莉;从制度结构看东北资源型工业经济的衰退[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刘爱军;;农地产权厘定是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J];财经科学;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傅俊华;陈惠雄;;组织激励新论:幸福契约的概念、理论与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张杰;;旧城土地调控与失效相伴的产权制度反思[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董俊武;梁舆珊;;外向型企业逆向国际化的升级路径:一个分析框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邵慰;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振远;我国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与流转权益保障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曹永福;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王毅;中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性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6 张明;农民权利保护视野下的土地征收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朱婷;住房公积金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春立;企业资本结构战略[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9 张树宏;保值会计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10 居昊;国有产权委托——代理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峰;新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瑞娟;辽中南城市群与产业群关联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婷婷;适应性效率理论探讨[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4 傅俊华;虚拟团队(VT)激励管理的新视角[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5 梁清;产权视角下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程琳;产权市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无缝隙对接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7 郭磊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成本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谢桂敏;我国低碳旅游发展模式及运行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于亦山;中小企业融资与信用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于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明龙;邱凤鸣;;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2 胡曙光,陈启杰;制度效率与交易制度比较研究[J];财经研究;2002年10期

3 马月才;中、美、日制造业发展比较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5期

4 李怀;制度生命周期与制度效率递减——一个从制度经济学文献中读出来的故事[J];管理世界;1999年03期

5 袁庆明;制度效率的决定与制度效率递减[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石培华;冯凌;;新时期中国旅游研究十大创新方向展望[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丁国杰;;上海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对策研究[J];科学发展;2012年03期

8 程锦;陆林;朱付彪;;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及启示[J];旅游学刊;2011年04期

9 张秀利;;非正式制度错位: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隐性约束——基于企业家精神的新视角[J];中国市场;2010年13期

10 李怀;高磊;;产权福利安排、产权替代效率的理论比较和制度启示——基于马克思产权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笑锋 ,王新军,赵晖,申葆嘉,李红英,黄瑞海,刘德谦;中国旅游发展笔谈[J];旅游学刊;1993年01期

2 钟岩,王亚黎,符全胜,王莹,,伍启军,李红英,厉新建,陈松;中国旅游发展笔谈[J];旅游学刊;1994年02期

3 ;新加坡掀起到中国旅游热[J];技术经济信息;1994年11期

4 范今朝;试论中国旅游地域类型的演进模式[J];地理研究;2000年01期

5 郑焱;中国旅游史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6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旅游行业的永恒话题[J];旅游学刊;2000年02期

7 杨建生,陈其娴,肖杰,赵汝瑞,王汉琳;中国旅游发展笔谈[J];旅游学刊;2000年05期

8 ;年轻领域中的长者——记中国旅游资讯网副总经理褚斯鸣[J];互联网周刊;2000年23期

9 ;中国旅游资讯网:背靠大树好乘凉[J];互联网周刊;2000年50期

10 徐嵩龄,厉以猷,初敏,高广新,高天明,赵鹏,贾笑天;中国旅游发展笔谈[J];旅游学刊;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韦志慧;;中国旅游发展回顾与新时期突破口的寻找[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石培华;;高铁(高速)时代的中国旅游[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3 孙文昌;;中国旅游的潜势与海峡两岸旅游业的发展[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4 杜江;;立足本土产业实践,积极推进中国旅游学术的国际化发展[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5 鲁明勇;;中国旅游整体形象的塑造与国际营销[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雪雁;张晓霓;;基于内容分析的中国旅游虚拟社区知识挖掘[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黄先开;;主编寄语[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丘富科;;简论中国旅游地理区划[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9 吴成安;;替代效应、交叉补贴与中国旅游景区规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10 建设银行总行投资研究所课题组;;中国旅游投资现状与展望[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1992年度)[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思敏;德国刮起“中国旅游旋风”[N];中国旅游报;2001年

2 记者 陈富钢 杨小涟 刘桂阳;越南将加强同中国旅游合作[N];中国旅游报;2002年

3 ;中国旅游投资的现状与发展[N];中国证券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张颖;菲律宾重新布镇中国旅游市场[N];国际商报;2003年

5 张璐;奥运会将成中国旅游橱窗[N];经济参考报;2003年

6 钱春弦;未来十年中国旅游及旅行业前景乐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7 王晓云;中国旅游始于何时?[N];文汇报;2001年

8 驻站记者 乐永霞;克旗获准创建中国旅游强县[N];赤峰日报;2007年

9 记者 赵垒;四大亮点撬动2006中国旅游投洽会[N];中国旅游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赵垒;打造中国旅游投资第一展会[N];中国旅游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平;中国旅游人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强;中国旅游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黄琅;中国旅游行业协会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赵栋栋;中国旅游保险业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孟春娟;中国旅游保险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5 杜畅;中国旅游杂志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刘艳萍;昆明旅游业联合会发展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7 麦晓霜;文化差异下的中国旅游营销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静;中国旅游景区景点中自然景素的命名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吕琨;中国旅游度假地产营销战略—汤INN营销实战[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10 马小玲;美国在校大学生对中国旅游形象的认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22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822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f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