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中国工业分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4 19:15

  本文选题:碳排放 + 因素分解 ; 参考:《生态经济》2015年01期


【摘要】:采用2004~2010年中国各行业不同能源类型的相关统计数据,基于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的计算方法,计算了中国工业分行业各类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并应用LMDI法对中国工业分行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7年中,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年均增长8.18%,比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5.26%;在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四个因素的分析中可知,经济增长和能源强度的升高是中国能源碳排放持续增长的主导原因,能源结构对减少碳排放有较小贡献,产业结构对促进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减少有很大贡献。通过对中国工业三大行业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对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的增加有较大影响。
[Abstract]: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different energy types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10 and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IPCC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inventory guide, the carbon emissions from different energy consumption of China's industrial subsectors are calculated. LMDI method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carbon emissions from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s industrial subse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arbon emissions from China's industrial energy consumption increased by an average of 8.18 per year over the past seven years, 5.26a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growth rate of industrial added value, and that in the analysis of the four factors of economic growth, industrial structure, energy intensity and energy structure,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intensity increase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China's energy carbon emissions. The energy structure has a small contribution to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promote the reduction of China's industrial energy carbon emissions. Through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in China, the production and supply of manufacturing, electricity, gas and water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increase of industrial energy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作者单位】: 湖北经济学院;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FFB02702)
【分类号】:F424;X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郭彩霞;邵超峰;鞠美庭;;天津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核算及影响因素分解[J];环境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2 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3 宋德勇;卢忠宝;;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4 孙建卫;赵荣钦;黄贤金;陈志刚;;1995—2005年中国碳排放核算及其因素分解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08期

5 朱勤;彭希哲;陆志明;吴开亚;;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及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卫国;;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均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2 陈铭泽;;基于Divisia分解法的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3 杨振;;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1期

4 黄静;冯娜娜;;2000-2009年安徽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9期

5 苟少梅;代燕;;乌鲁木齐市煤炭消费的CO_2排放时空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11期

6 王超;穆东;姜庆国;;煤炭产供链的碳排放经济测度模型和治理效益模型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计军平;刘磊;马晓明;;基于EIO-LCA模型的中国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谢丹;;“碳关税”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9 段显明;童正卫;;浙江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素分解——基于LMDI分析方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李小平;卢现祥;;International trade,pollution industry transfer and CO_2 emissions in Chinese industrie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晓唯;赵娜;;基于社会福利效应分析的碳关税征收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德勇;陈冲华;;实现京津冀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黄媛虹;沈可挺;;碳关税争端及其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黄媛虹;沈可挺;;基于CGE模型的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影响评估[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柯木飞;尹昌斌;;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7 崔秀梅;刘静;;做或不做,企业绿色投资的驱动机制研究——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周五七;聂鸣;;节能减排导向的工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经验证据[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9 张宏武;兰梓睿;;天津低碳消费模式发展的路径选择[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10 周葵;戴小文;;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碳排放量关系的实证研究[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起生;基于低碳经济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叶青海;利益协调视阈下不可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易艳春;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万宇艳;我国工业结构低碳化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谢露露;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集聚与互动:观察和解释[D];复旦大学;2011年

9 郭正权;基于CGE模型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模拟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10 彭远新;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多尺度分析和反演[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远;我国能源与化工产业的环境影响及其规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莉莉;化学工业节能减排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顾正兴;低碳经济下云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鞠鲁霞;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贸易战略调整[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严思佳;碳关税的政治经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杨迷影;面向企业低碳制造的若干信息服务技术[D];浙江大学;2011年

8 齐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汪滢;开放经济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吴彼爱;河南省低碳发展水平时空差异与碳排放驱动力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国璋;王双;;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区域因素分解分析——基于LMDI分解方法[J];财经研究;2008年08期

2 刘慧,成升魁,张雷;人类经济活动影响碳排放的国际研究动态[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3 刘红光;刘卫东;;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4 齐玉春,董云社;中国能源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研究[J];地理科学;2004年05期

5 张雷;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6 朱永彬;王铮;庞丽;王丽娟;邹秀萍;;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7 张雷;;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J];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8 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8期

9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10 王祖伟;天津市地热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2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4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5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6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7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8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9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10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1844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844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c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