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能源承载力评价与分析——基于2007—2011年数据
本文选题:京津冀 + 能源 ; 参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摘要】:能源是社会经济系统运作中重要的物质基础,其支撑社会经济系统运作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区域能源系统负荷过高,会给区域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作为区域层面的能源承载体系,其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能源载体、生态环境载体、承载客体,在此基础上,可构建能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并对2007—2011年间京津冀三地能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北京能源承载力逐年稳步提升,天津能源承载力虽然呈上升态势,但其能源系统一直处于高负荷状态,而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河北的能源承载力急剧下降。
[Abstract]:Energy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undation in the operation of social economic system, and its ability to support the operation of social economic system is limited. The excessive load of regional energy system will cause great environmental pressure to the region. As a regional energy carrying system, its structure mainly includes three aspects: energy carri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ier, carrying object. The energy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system can be constructed and the energy carrying capacity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s evaluated from 2007 to 2011. It is found that the energy carrying capacity of Beijing is increasing steadily year by year. Although the energy carrying capacity of Tianjin is increasing, its energy system has been in a high load state, while the energy carrying capacity of Hebei Province in the middle of industrialization has declined sharply.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研究——全面推进中的战略重点研究”(14ZDA23);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北京城市功能疏解与首都圈城镇体系研究”(13JDFXC00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项目“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土地、房地产市场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资助项目
【分类号】:F4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国栋;承载力概念的演变及西北水资源承载力的应用框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2 徐琳瑜,杨志峰,李巍;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3 傅鸿源;胡焱;;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9年05期
4 李东序;;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J];城乡建设;2006年05期
5 毛汉英,余丹林;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4期
6 马睿;夏立江;王倩;;能源承载力预测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年10期
7 张保成;国锋;;自然资源承载力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经纬;2006年06期
8 向其凤;王文举;;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及其节能减排潜力评估[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年07期
9 蓝丁丁;韦素琼;陈志强;;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初步研究——以福州市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雷学东,陈丽华,余新晓,王薇;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红;刘邵权;苏春江;杨钟贤;;四川省汶川地震重灾区环境承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2期
2 刘广民;韩宝平;朱雪强;;徐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3 陈雁平;袁林江;;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符号函数极值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4 开晓莉;高良敏;刘宁;韩尚富;陆根法;;连云港市生态承载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5 阮文刚;吴仁海;郑少露;;基于群组决策法的环境承载力计算[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6 刘武艺;邵东国;唐明;;基于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理论探讨和评价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2期
7 张济世,康尔泗,蓝永超,陈仁升,姚尽忠,蒲瑞丰,陈满祥;50 a来洮河流域降水径流变化趋势分析[J];冰川冻土;2003年01期
8 方静,丁永建;荒漠绿洲边缘凝结水量及其影响因子[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9 程国栋;肖洪浪;徐中民;李锦秀;陆明峰;;中国西北内陆河水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以黑河流域为例[J];冰川冻土;2006年03期
10 卢玲;李新;黄春林;Frank Veroustraete;;中国西部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巍巍;张玉环;韩保新;桑燕鸿;黄报远;洪滨;;北部湾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李新;王海滨;陈朝镇;叶元蕾;;绵阳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二0一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秘明杰;;论科技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平衡[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4 魏素芳;;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与方法研究[A];恶臭污染管理与防治技术进展[C];2009年
5 何自由;朱建军;曹溢;康静;;基于信息熵和G_1-法的南京市节能政策绩效综合评价[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林永钦;傅春;;湖泊综合承载能力评价探析[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黄永才;陈松林;刘诗苑;苏簪铀;;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漳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A];科学合理用地 人地和谐相处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狄乾斌;韩增林;;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地理视角与贡献[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杜会英;程波;李玉明;李津立;;我国畜禽养殖规划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雷雷;盖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研究[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映宇;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研究及其在渤海湾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徐敬俊;海洋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研究暨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胡元林;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评价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鹏;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波;基于RS和GIS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倪忠云;西藏曲水—桑日地区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涛;基于环境约束的江苏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9 张智全;庆阳市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环境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宋福忠;畜禽养殖环境系统承载力及预警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居恒;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承载力分析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书敏;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魏合义;三峡库区森林生态承载力的区域分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赵嘉琪;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安平;环境治理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任新君;海域承载力和海水养殖业布局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王忠蕾;黄河三角洲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罗青霞;基于不同类型临海产业布局的资源需求与环境影响模式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艳慧;决策支持在能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欧阳莹;环鄱阳湖区生态承载力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树通,郭怀成,王丽婧;北京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5期
2 徐中民;情景基础的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理论及应用[J];冰川冻土;1999年02期
3 徐中民,程国栋;黑河流域中游水资源需求预测[J];冰川冻土;2000年02期
4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5 程国栋;承载力概念的演变及西北水资源承载力的应用框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6 苏志勇,徐中民,张志强,陈东景,龙爱华,张勃;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生态经济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7 陈端吕,董明辉,彭保发;生态承载力研究综述[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徐琳瑜,杨志峰,李巍;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9 魏斌,张霞;城市水资源合理利用分析与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以本溪市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5年04期
10 傅湘,纪昌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志茹;我国能源供求预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鑫;;城市水承载力评价理论与方法[J];经营管理者;2009年12期
2 曹右生;粉土承载力评价探讨[J];勘察科学技术;1995年02期
3 周洋;周孝德;张新华;;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平台构建与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年06期
4 韩磊;赵盼;;农村河道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研究[J];海河水利;2014年02期
5 杨志平;;南通县域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J];林区教学;2012年12期
6 毛吉贵;;输电线路安全生产承载力评价体系及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2年11期
7 赵然杭;;基于Vague-Fuzzy理论的城市水安全承载力评价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0年02期
8 杨秀英;梁虹;;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喀斯特地区枯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以贵阳市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9 董君;李丽微;;城市生态安全承载力概况与体系构建研究[J];山西建筑;2014年04期
10 王威;张鑫;胡笑涛;;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灌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初禹;张烽龙;;层次分析法在三江平原生态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田成川;构建环境承载力评价制度的设想[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张晶;要更深刻地了解这片土地[N];科技日报;2013年
3 张晶;要更深刻地了解这片土地[N];中国矿业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户艳领;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邰晓琳;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陈鑫;城市水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D];厦门大学;2009年
3 吴金艳;面向分布式仿真的省级森林承载力评价系统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翁美娥;福州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佳斯;基于模糊物元分析法的港口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6 崔凯杰;港口建设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曾晓露;大屯矿区复垦土壤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47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847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