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光伏产业结构、合同安排和纵向价格传递

发布时间:2018-05-28 18:53

  本文选题:晶硅光伏产业 + “双反”调查 ; 参考:《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09期


【摘要】:截至2014年12月,美、欧等国相继对中国晶硅光伏产品进行反补贴、反倾销("双反")调查。美国两次裁定中国企业非市场定价行为存在,实施迄今对新能源行业的最高"双反"关税,欧盟在各方压力之下仍以限价限量措施判罚,中国光伏业因此遭受沉重打击。本文以光伏产业结构与合同安排方式的国别差异为分析基础,建立光伏产业链纵向价格传递模型,利用国际和欧洲市场国别价格数据,证明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价低的原因在于产品技术差异,阶段性价差扩大是受国别纵向价格传递非对称性效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缺乏光伏产品定价权且深受产业链两端的挤压,美欧诸国对华"双反"判罚有失客观公正。
[Abstract]:As of December 2014,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 and other countries have carried out anti-subsidy and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s on China's crystal silicon photovoltaic products. China's photovoltaic industry has been hit hard by the U.S. ruling twice on the existence of non-market pricing practices by Chinese companies and the imposition of the highest "double countervailing" tariffs on the new energy sector so far, and the European Union is still imposing price caps on the sector under pressure from all sid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untry differences between photovoltaic industry structure and contract arrangement, the vertical price transfer model of photovoltaic industry chain is established, and the country price data of international and European markets are used. It is proved that the reason for the low export price of photovoltaic products in China lies in the technical difference of products. The spread of phase price difference is affected by the asymmetric effect of vertical price transmission in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 lacks the pricing power of photovoltaic products and is squeezed by both ends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能源技术经济范式转换与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研究”(14CJY0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及上网定价机制研究——基于产业链的实证分析”(12YJC790243)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太阳能光伏产业技术进步、价值链战略与成本降低的实证研究”(LQ13G030011)
【分类号】:F426.6;F764;F74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华平;李崇光;;农产品垂直价格传递与纵向市场联结[J];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01期

2 谢晨;;2011年多晶硅市场年评[J];太阳能;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喜才;杨谦;;鲜活农产品流通链条关键节点及政府支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马桂兰;;交易链模型下农产品价格上涨原因与对策[J];财会月刊;2011年27期

3 杨志波;;我国猪肉市场非对称价格传导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3年02期

4 李剑;郑鹏;高雪;李文瑛;;基于交易费用视角的大蒜产业产销环节纵向协作模式研究——以山东省金乡县为例[J];长江蔬菜;2013年11期

5 柯杨敏;崔帅;;南菜北运试点扩大对产销两地间蔬菜市场整合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4年12期

6 Peng XIE;Jing GAO;Yurong YANG;;Research on the Longitudinal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Prices for Urban Vegetable Supply Chain-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in Chongqing[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4年08期

7 李秋萍;李长健;肖小勇;;产业链视角下农产品价格溢出效应研究——基于三元VAR-BEKK-GARCH(1,1)模型[J];财贸经济;2014年10期

8 李建琴;卢逸;孔伟杰;;中国茧丝绸产品垂直关联价格波动与传递关系的研究[J];蚕业科学;2015年04期

9 郭利京;胡浩;张锋;;我国猪肉价格非对称性传递实证研究——基于产业链视角的考察[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11期

10 陈晨;;我国养猪业纵向市场价格互动关系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华平;农产品营销渠道演变与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2 郭利京;中国猪肉纵向关联产业价格传递[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吴振华;我国稻谷收购定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方晨靓;农产品价格波动国际传导机理及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黄文彪;中国农资价格变化成因与波及效应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6 罗永恒;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7 张晓敏;基于易腐性视角的我国农产品非对称价格传递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8 龚梦;中国柑橘鲜果价格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9 余杨;光伏多晶硅原料国际价格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姜雅莉;蔬菜价格波动及传导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鹏;我国大米纵向市场价格传导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刘婷;我国蔬菜批发与零售市场不对称价格传递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3 吕建兴;果蔬产品价格波动性与传导不对称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4 董劲;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5 章辉达;非线性与非对称性下国际粮食价格传递效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6 李建伟;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D];河北经贸大学;2013年

7 俞洁;农产品国际价格对国内价格传递效应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8 卢逸;中国茧丝价格波动和传递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马永慧;奶产业市场结构调整对产业链利益分配的影响[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10 周峰;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对外贸易效应[D];宁波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秀清;H.T.Weldegebriel;A.J.Rayner;;纵向关联市场间的价格传递[J];经济学(季刊);2007年03期

2 贾国银,赵宪军;肉类产品营销渠道现状及趋势[J];世界农业;2004年01期

3 周应恒;卢凌霄;耿献辉;;中国蔬菜产地变动与广域流通的展开[J];中国流通经济;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农建;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判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2 王起静;试论我国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J];经济师;2000年05期

3 郭国峰;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考[J];经济师;2000年10期

4 侯志阳,戴双兴;城乡居民二元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J];企业经济;2001年08期

5 何为;浅论调整产业结构[J];企业经济;2001年12期

6 贝瑜;试论山西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S1期

7 滕月;产业结构升级既要“抓大”又要“扶小”[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8 周叔莲,王伟光;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党政干部学刊;2001年11期

9 周勤;“藕”状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张茜;我国产业结构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J];经济与管理;200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少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2 王晶;;一种基于需求的产业结构优化控制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孙利杰;;廊坊市加强“两个环境”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冯铖;;“夹缝中”求生存发展——发展廊坊特色经济,实现产业结构优化[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李丛苓;;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企业领导者影响力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研究[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张立群;邓晶;;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的测算研究[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成立30周年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邱英汉;;经济转型期产业结构知识化转换中的政府职能探析[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清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路和政策[A];《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企业创新》智库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何诚颖;;市场经济下产业结构的调整[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C];1993年

10 赵彦云;程红莉;付文静;;首都产业结构高端化研究——基于与韩国、日本的比较[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严明;如何调整好产业结构[N];中国矿业报;2001年

2 记者 阎锐;转变观念 推进水果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N];河北日报;2000年

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N];河北日报;2005年

4 李悦;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经济日报;2005年

5 李日;产业结构:山西上市公司分析[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6 王晓荣 兰昆琴;伊旗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7 田学斌 梁彦洲;我省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取向[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8 王晴;优化产业结构 转变增长方式[N];江阴日报;2006年

9 记者 马赛;上海产业结构要围着“四个中心”转[N];联合时报;2007年

10 丁力;通过创新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换代[N];南方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2 贺丹;基于生态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汪朝阳;对外开放与产业结构[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江洪;自主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雪松;利用外资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7 姚德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8 刘建其;经济体制与产业结构[D];厦门大学;2003年

9 刘开华;贵州省产业结构的优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4年

10 曹亚军;服务业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晓庆;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廖荣俊;基于信息化的产业结构升级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迪;湖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韩成;延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D];延边大学;2001年

5 牟力波;沈阳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6 王元颖;制度创新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新征;浙江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8 史玉杰;利润率诱导视角下的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雪娇;基于金融支持的辽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10 崔志刚;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47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1947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e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