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基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分析的物流产业划分

发布时间:2018-06-16 12:25

  本文选题:物流业 + 制造业 ; 参考:《企业经济》2015年05期


【摘要】:因为"物流产业"具有较大的非均质性与复合型特点,所以在研究与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时,需要划分物流产业。根据物流业的投入、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的机理与作用、联动对制造业的贡献等,可以划分出"传统"与"高端"物流。"传统物流"主要通过投入物流资产与运作性劳动力,利用规模经济降低运输、仓储等物流环节成本,通过专业化提高物流环节的运作效率。而"高端物流"主要运用系统优化或"背反"原理,整合与优化制造业的物流与供应链,降低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的总成本,同时通过创新物流与供应链方案、IT技术应用、双边关系与管理,创造新的价值。我国"传统"物流与制造业联动推进的关键是促进物流环节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高端物流"对制造业升级与促进的作用更大,关键的促进因素是提升物流企业创新能力。
[Abstract]:Because the logistics industr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terogeneity and compounding, it is necessary to divide the logistics industry when studying and promoting the linkage betwee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inpu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e mechanism and function of the linkage betwee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linkage to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raditional" and "high-end" logistics. " Traditional logistics "mainly through the input of logistics assets and operational labor, using economies of scale to reduce the cost of logistics links, such as transportation, warehousing, and improve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logistics links through specialization." The "high-end logistics" mainly uses the principle of system optimization or "back-to-back" to integrate and optimize the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reduce the total cost of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it applies IT technology through innovative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scheme. Bilateral relations and management to create new value. The key to the linkage between traditional logistics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is to promote fair competition in logistics service market. " High-end logistics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upgrading and promoting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key factor is to enhanc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作者单位】: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的物流服务创新研究”(批准号:13AJY010)
【分类号】:F424;F2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建红;汪标;;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2年02期

2 王佐;物流热点争鸣系列谈之二 物流到底是不是产业——兼论物流企业的界定[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兰凤;;基于SCP范式的我国物流产业组织研究:文献综述与展望[J];中国储运;2012年05期

2 张启人;当前我国管理科学与社会经济系统工程领域的热点和焦点[J];系统工程;2004年01期

3 蒋笑梅;李贵春;;产品内分工视角的物流产业界定[J];港口经济;2010年02期

4 徒君;黄敏;薄桂华;;第四方物流研究综述[J];系统工程;2013年12期

5 孙晓波;骆温平;;国外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互动研究述评与展望[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6 崔敏,王伟;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产业组织分析[J];物流科技;2005年02期

7 潘瑞玉;;物流相关概念的综述[J];物流科技;2009年06期

8 孙战伟;王杨;唐可月;;物流产业边界及特征的研究综述[J];物流科技;2009年07期

9 王璐;沈盟;高艺;;成都市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基于灰色关联模型[J];商业经济;2013年14期

10 邓延洁;黄必清;颜波;;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及其信息系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Tu Jun;Huang Min;;Delivery Time Contract Design of Fourth Party Logistics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云;汽车物流服务供应链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王杨;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王成金;我国物流企业的空间组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伟华;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合作的协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李敏;物流产业融合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欧阳泉;基于商业视角的物流生态系统及协同演进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7 李莉英;外包物流渠道合同对供应链协调与绩效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8 孙鹏;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现代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胡基学;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年

10 刘岩;基于生态理论的物流产业成长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莉;辽宁省物流业的灰色分析和预测[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王柳根;基于DEA和AHP的大型物流企业绩效评价和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李克;新疆物流业发展的统计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4 吴敬;新疆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5 彭文冲;江西省物流业的产业关联分析[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6 张琳;物流服务供应链道德风险防范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年

7 陈霞;中国物流企业分类与分级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12年

8 张文军;第三方配送系统规划与管理[D];武汉大学;2004年

9 张圣忠;物流市场组织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10 张玲;我国物流服务产业性质及政策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青;王喜成;;国内第四方物流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5期

2 姚建明;刘丽文;;企业物流服务外包决策动因及其关系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5期

3 陈收;张汉江;;物流服务外包市场化运作与管理研究综述[J];系统工程;2008年10期

4 刘伟华;刘希龙;贺登才;;我国制造企业物流外包模式及其发展路径[J];工业工程;2009年04期

5 刘秉镰;林坦;;制造业物流外包与生产率的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9期

6 李肖钢;赵莉;;宁波市物流业与制造业集群联动发展模式研究[J];价格月刊;2010年07期

7 王珍珍;陈功玉;;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竞合模型研究——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2009年07期

8 王玲;周京华;;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5年16期

9 杨益华;赵梦华;;国内外第四方物流理论述评[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4期

10 袁克珠;;长三角制造业与区域物流联动发展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秉祥;王文燕;;建立我国节能与环保联动机制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2期

2 本刊记者;;融入大杭州 寻求新发展——五县(市)与城区联动发展[J];杭州通讯;2006年08期

3 邓砚丹;张永庆;齐闯;;总部经济与都市圈联动发展研究——以东京为例[J];当代经济;2010年01期

4 李瑞娥;张慧芳;;和谐二元:基于多重二元视角的判断、预测暨制度联动[J];人文杂志;2010年06期

5 ;行政执法部门联动执法探索[J];工商行政管理;2011年19期

6 王治海;浅论政府干预与银企联动改革[J];新疆金融;1998年03期

7 冯雷;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必须做好四个联动发展[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2003年06期

8 ;激情创业在辽源[J];劳动保障世界;2006年S1期

9 黎燕;;山东院实现“联动发展、合作共赢”[J];世界标准信息;2008年03期

10 景君然;;探索建立联动打假机制[J];工商行政管理;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胡珏珏;;关于构建“区镇村片线联动外劳调解网络”的思考和初探[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2 闫更;;对实行科所联动,区域内综合执法一体化形式的探讨[A];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会刊暨2001年度获奖优秀理论文章调研成果汇编[C];2003年

3 高伯文;;东西联动合作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选择[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勃;;充分发挥基层分局在建立快速执法联动机制中的作用[A];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优秀论文选编(二○○三年度)[C];2003年

5 贺佳;;一二手联动的多赢效应[A];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沈正平;杜小梅;马晓冬;;城市跨江联动发展研究——以江阴—靖江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方日报记者 林永俊 向松阳;上下联动破题 城乡统筹发展[N];南方日报;2012年

2 记者 谭建伟邋徐强;联动方案应建合理分摊机制[N];深圳特区报;2007年

3 记者 李刚殷 通讯员 严峻 胡大淼;浙江11市工会联动举行用工招聘会[N];工人日报;2009年

4 记者 郝勇;省际维权联动机制入围政府创新奖[N];四川日报;2009年

5 记者 崔旭;砸死责任 协调联动 加快推进[N];保定日报;2010年

6 张昆;“五级联动”打击假冒农资[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7 记者 魏广军邋实习生 何思远;我市实施城管执法联动机制[N];平顶山日报;2008年

8 记者 拓玲 见习记者 张杨;设立两业联动发展专项资金[N];西安日报;2010年

9 记者 张晋国;建立食品安全联动协作机制[N];中国工商报;2012年

10 郭于琪 记者 王融国;建立联动制度 打击制假售假[N];中国质量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邵美琴;汇率联动期权的定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26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026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d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