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多指标评价模型的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本文选题:江苏省 + 生物医药产业 ; 参考:《中国药房》2015年19期
【摘要】:目的:建立适用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为评价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情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采用灰色多指标评价方法确定权重集,构建评价样本矩阵,对创新知识溢出、创新网络组织、社会资本等3个一级指标(其中包含8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与结论: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研发投入强度等资金相关指标偏低,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专利数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存在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产品销售率等效益性指标偏低,存在科研成果产业化不高的问题;社会文化得分在社会资本层面中不高,存在约束性的生物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软环境需要加强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集群企业与各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提升企业创新动力;完善生物创新机制,提高科研成果产业化水平;积极引导各种类型的生物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参与集群软环境的建设。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biomedical industry cluster in Jiangsu province. Methods: in 2012, Jiangsu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luster enterprise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amples, and the weight set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grey multi-index evaluation method, and the evaluation sample matrix was constructed to overflow the innovation knowledge and organize the innovation network. Social capital and other three first-class indicators (including 8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23 third-level indicators) we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 conclusion: the R & D investment intensity of Jiangsu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ial Cluster is relatively low, and there is a shortage of funds, and the number of patents of new drugs with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s weak. There are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power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low profit index such as product sales rate, low industr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low social and cultural scores in social capital,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in the soft environment such as the binding biological innovation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luster enterpris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should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the innovation motive force of enterprises should be enhanced, the mechanism of biological innovation should be perfected, and the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should be improved. Actively guide various types of biological innovation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luster soft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基金】: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No.BR2014065)
【分类号】:F426.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曹阳;朱丽娜;茅宁莹;;基于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12年05期
2 董莉;王哲;;河北省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J];中国药房;2011年25期
3 虞巧巧;邱家学;;2000-2012年江苏省医药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中国药房;2015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孝智;张朝晖;张华;;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6期
2 曹培红;江俊龙;邹香;;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探讨[J];财会月刊;2010年20期
3 孙磊;;可持续增长率指标在税收优惠政策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12年02期
4 张近乐;刘恬;;基于SFA的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技术效率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1期
5 王立成;李晓梅;;基于因子分析的东北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绩效评价[J];产业经济评论;2009年03期
6 张德强;;重庆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实证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年04期
7 李恩平;杨丽;;山西省综合配套试验改革背景下科技人才需求预测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年03期
8 李文超;王晓燕;;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动力的系统研究及其灵敏度分析[J];当代经济;2011年06期
9 张浩;;加强企业自主创新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01期
10 杨杰;叶小榕;宋马林;;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与竞争力的关系[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袁勤俭;;基于SWOT的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系列报告之五[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吕红;;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国际比较[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3 夏来保;;天津航空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研究——基于钻石竞争模型视角[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吴楠;陈健;;中国绿色发展的高科技产业支撑——基于生物产业集群及竞争力的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2 梁华;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渠道源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王新春;高新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宋京;开放经济下的技术进步[D];复旦大学;2004年
5 徐顽强;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支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李拓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7 王艺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8 冷俊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辛冲;企业组织创新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秦剑;跨国公司在华资源配置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新;广东省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2 刘文凤;生物产业集群及其竞争战略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3 刘利花;焦作市怀药加工业技术创新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杨;基于生态位视角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5 付菁;高技术产业区域技术生态位测度与实证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6 毕腾翔;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安全经营问题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峥;中日电子类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丁鼎;基于技术轨道理论的医药制造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任佳希;浙江省医药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李鸿振;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芮鸿程;企业网络的治理边界探析[J];财经科学;2003年05期
2 谯薇,宗文哲;中小企业集群形成原因的文献综述[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3期
3 聂鸣,李俊,骆静;OECD国家产业集群政策分析和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刘友金,黄鲁成;产业群集的区域创新优势与我国高新区的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5 徐康宁;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11期
6 魏守华,石碧华;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1期
7 蔡宁,吴结兵;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性整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7期
8 孙天法;市场结构范式的标准与构建措施[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11期
9 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3期
10 蔡宁,杨闩柱,吴结兵;企业集群风险的研究:一个基于网络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石斌;南京市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互动关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机遇来临[J];企业技术开发;2002年04期
2 ;北京生物医药服务链[J];科技潮;2002年04期
3 翁海涛,张玉臣;对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年11期
4 宿凌,李校X;试论我国生物医药的发展环境[J];中国药房;2005年16期
5 张存柱;西安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企业;2005年01期
6 卢锡奂;3个国家863重大生物医药成果落户青岛[J];中国药业;2005年02期
7 黄立强,吴翠玲;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及运作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4期
8 宋伟;张立新;;生物医药产业项目投资探讨[J];科技成果纵横;2006年01期
9 邱家学;刘丽娜;;新加坡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及其启示[J];上海医药;2006年02期
10 ;搭建科技条件平台,培育生物医药产业[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丹;余华;;对加快绵阳高新区生物医药孵化器发展的思考[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饶子和;;科技创新引领的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报告集[C];2010年
3 张建国;;合力推助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黄菊芳;罗英姿;陈主初;;生物医药高技术领域内的风险投资探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倪芝青;;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述评[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生物医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祖东;刘沐荣;;浅谈生物医药项目管理[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生物医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顾方舟;;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化2005年论坛上致辞[A];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化2005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孙隆椿;;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化2005论坛上讲话[A];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化2005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于在林;;生物医药产业研究进展[A];创新生物经济环境,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第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2010海峡两岸重大生物技术产业化论坛会刊[C];2010年
10 李卫东;;安徽省生物医药的发展与展望[A];“安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首届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淮林;生物医药产业面临重大机遇[N];深圳商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范利祥;生物医药将成为资本介入“乐土”[N];中国经营报;2002年
3 巫奕龙;侯云德指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4 张维维;生物医药:新区瞄准国际一流[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5 张泓;生物医药:在期待中成长[N];北方经济时报;2007年
6 田宝印 李永晖;“四大平台”建设加速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发展[N];北京日报;2006年
7 记者 朱大明;修正生物医药产业园落户高新区[N];长春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黄和平 福建侨报记者 陈添地;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生物医药产业[N];中国贸易报;2006年
9 李桂清;生物医药产业成为三明经济新亮点[N];福建日报;2006年
10 王蔚;上海成立生物医药交易中心[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勇;重庆生物医药产业技术预见及其对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2 王飞;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健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律与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曙霞;提升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技术预见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5 马彦;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立东;中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行业问题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2 汪世碧;基于生物医药孵化器竞争力的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张玲玉;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贺蕾;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浏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5 郭朗;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6 王志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孟祥俊;推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与贸易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8 肖勤;上海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邵静野;长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李静潭;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06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106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