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发布时间:2018-08-04 13:50
【摘要】:中国的煤层气产业发展环境近年来有所变化,需要重新思考其发展战略。通过调查研究、地质评价和战略决策等方法,从产业现状、机遇与挑战,探明储量与动用储量预测,战略思路,战略对策,战略的时空布局,战略风险评估与规避战略风险等方面研究了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战略。结果认为:①我国的煤层气产业正处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已经取得了6个方面的成绩,也存在着6个方面的问题;②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稳步发展中高煤阶、加快发展低煤阶、深化发展井下综合利用"原则,建设沁水、鄂东、西南、长庆、东北、西北等6个区域性煤层气"产业基地",发展目标是累计动用储量达到3×10~(12)~4×10~(12)m~3、高峰产气量达到350×10~8~450×10~8m~3/a;③我国煤层气的战略风险是单井产量低、地质认识弱、投资下滑和技术储备不足,应当从开展煤系地层的综合勘探开发、营造民营油公司的发展环境、加大技术服务公司的发展空间、扩大科技攻关的研究领域和加大执法的力度等5个方面来规避战略风险。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China's CBM industry has changed in recent years. It needs to rethink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geological evaluation and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from the status of industry,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prediction of reserves and reserves, strategic thinking,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strategic space-time layout, strategic risk assessment and strategic evasion strategy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coal bed gas industry is studi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China's CBM industry is in the early stage of rapi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s achieved 6 achievements and there are 6 problems. Secondly, the overall thinking of China's CBM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to adhere to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middle and high rank and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gas". There are 6 regional coal-bed methane industrial bases in Qinshui, Eastern Hubei, southwest, Changqing, northeast and northwest, and the development goal is to reach 3 * 10~ (12) ~4 x 10~ (12) m~3 and peak gas production of 350 x 10~8~450 x 10~8m~3/a, and the strategic risk of coal bed gas in China is low production of single well. In 5 aspects, 5 aspects, namely, the weak geological understanding, the investment decline and the lack of technical reserve, should be avoided by developing the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al measures, creating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the private oil companies, increasing the development space of the technology service companies, expanding the research fiel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increasing the strength of the law enforcement.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勘查司;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我国煤层气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编号:2011ZX05043-006)
【分类号】:F42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国;苗耀;李梦溪;张君庭;张玲彦;;沁水盆地煤层气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以樊庄区块水平井开发示范工程为例[J];中国石油勘探;2010年02期

2 许春花;赵冠军;龙胜祥;陈纯芳;李辛子;叶欣;颉保亮;;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新技术分析[J];中国石油勘探;2010年03期

3 徐凤银;云箭;孟复印;;低碳经济促进天然气与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J];中国石油勘探;2011年02期

4 曾雯婷;陈树宏;徐凤银;;韩城区块煤层气排采控制因素及改进措施[J];中国石油勘探;2012年02期

5 陈宗清;;四川盆地下寒武统九老洞组页岩气勘探[J];中国石油勘探;2012年05期

6 秦勇;袁亮;程远平;;中国煤层气产业战略效益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导报;2012年34期

7 穆福元;孙粉锦;王一兵;赵庆波;;沁水盆地煤层气田试采动态特征与开发技术对策[J];天然气工业;2009年09期

8 吴建光;孙茂远;冯三利;郭本广;叶建平;范华;;国家级煤层气示范工程建设的启示——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综述[J];天然气工业;2011年05期

9 廖永远;罗东坤;李婉棣;;中国煤层气开发战略[J];石油学报;2012年06期

10 车长波;杨虎林;李富兵;刘成林;朱杰;李玉喜;张道勇;刘立;唐文连;;我国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J];中国矿业;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晓辉;周龙刚;张建辉;胡琳;;晋东南沁南盆地煤气共采技术探讨[J];北京农业;2011年09期

2 吴建光;琚宜文;裴红;侯泉林;宋现锋;陈仕林;吴剑峰;;我国煤层气田地面集输工艺及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02期

3 秦勇;;中国煤层气成藏作用研究进展与述评[J];高校地质学报;2012年03期

4 李玉伟;艾池;张博文;栾瑛琪;淡利华;王红芹;;同步体积压裂对井间裂缝特性的影响[J];断块油气田;2013年06期

5 赵军;孟尚志;郭本广;莫日和;张劲;徐浩;;鄂尔多斯东缘柳林示范区中煤阶煤层气开采配套技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6 刘亮亮;;宜川东南地区煤层气排采效果分析[J];化工管理;2014年14期

7 穆福元;贾承造;穆龙新;杨焦生;;我国煤层气的开发模式研究[J];非常规油气;2014年01期

8 杨风柱;周波;叶凯;;试析煤层气压裂及排采技术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06期

9 陶鹏万;古共伟;石江;;用低质煤层气(CMM)制氨的探讨[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0年08期

10 韩建光;;中国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穆福元;;煤层气物质平衡方程通式的推导与动态地质储量预测[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刚;李五忠;孙斌;;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分析[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鲜保安;夏柏如;张义;鲍清英;王一兵;;高陡构造煤层气钻采工艺技术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叶建平;;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报告[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孙婷婷;王升辉;孟刚;王瑞;;我国煤炭与煤层气和谐开采设想与建议[A];第九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暨矿山技术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2年

6 范厚江;黄飞;;煤层气开采技术与前景展望[A];第三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松航;煤储层气体运移特征和CO_2-ECBM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范黎明;贯通式潜孔锤钻头反循环机理研究及结构优化[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建楼;声波作用下煤体瓦斯解吸与放散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4 吕晓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煤层气资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刘高峰;高温高压三相介质煤吸附瓦斯机理与吸附模型[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宋志敏;变形煤物理模拟与吸附—解吸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王宁;基于区域因子分析的我国煤矿甲烷排放与控排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8 孟磊;含瓦斯煤体损伤破坏特征及瓦斯运移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9 赵志强;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取心关键技术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王勃;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高产规律及有利区块预测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会平;西曲矿综采工作面瓦斯抽采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瑞珍;淮南煤田谢一矿11煤瓦斯渗透特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松;含瓦斯煤体振动增透技术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4 席芳;变压吸附分离煤层气中甲烷/氮混合气的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聂斌;煤层气爆炸极限分析与安全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陈莹;基于MapX的煤层气监控与人机交互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任美洲;大佛寺井田煤层气水平对接井钻井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8 姚香虞;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定价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9 郭艺;大型煤层气田开发科技政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10 郎伟伟;变形煤的微观结构特征及其吸附响应[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世跃,赵文,郭勇义;煤岩体吸附膨胀变形与吸附热力学的参数关系[J];东北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2 胡千庭;;预防煤矿瓦斯灾害新技术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5期

3 李海贵;;递进式瓦斯抽采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6期

4 吴建光,叶建平,唐书恒;注入CO_2提高煤层气产能的可行性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04年03期

5 侯玉品,张永利,章梦涛;超短半径水平井开采煤层气的探讨[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杨壬飞,仝允桓;企业技术评估中的战略效益辨识[J];科技管理研究;2004年03期

7 田永东;试论煤层气地面开发的规模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13期

8 徐凤银;李曙光;王德桂;;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发展方向[J];中国石油勘探;2008年05期

9 张建国;苗耀;李梦溪;张君庭;张玲彦;;沁水盆地煤层气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以樊庄区块水平井开发示范工程为例[J];中国石油勘探;2010年02期

10 许春花;赵冠军;龙胜祥;陈纯芳;李辛子;叶欣;颉保亮;;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新技术分析[J];中国石油勘探;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新忠;煤层气: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方向[J];河南国土资源;2005年05期

2 葛广琛;;谈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J];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3 接铭训;林建浩;胡爱梅;;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问题探讨及相关建议[J];中国煤层气;2007年01期

4 赵旺初;;我国煤层气是一项重要能源[J];发电设备;2007年02期

5 于猛;;煤层气产业迎来发展的春天[J];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42期

6 唐鹏程;郭平;杨素云;杜建芬;;国内外煤层气开采利用现状浅谈[J];矿山机械;2008年24期

7 郑云龙;凌志强;;我国煤层气产业化:挑战与机遇并存[J];中国石化;2008年11期

8 董小恺;;山西煤层气产业化的构想与建议[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8年02期

9 赵庆波;田文广;孙钦平;;我国煤层气产业政策解读及建议[J];天然气工业;2008年07期

10 叶吉文;沈国栋;路露;;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外企业家;2009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慎言;;正在崛起的我国煤层气产业[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李昕;;煤层气产业发展比较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林晓英;苏现波;;关于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徐志强;竹涛;;煤层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及抽采利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孙茂远;许旺;郭艺;;发展煤层气产业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晓峰;;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战略和趋势[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明宅;王U,

本文编号:2164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164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c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