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如何成为“世界化学研究中心”的
[Abstract]:The "cultural cleansing campaign" launched by the Nazi regime in 1933 had disastrous consequ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chemical field in Germany, resulting in a heavy loss of new chemistry talents in Germany. This has led to the irrevocable decline of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chemical discipline.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help of the German chemists who fled Hitler's clutches, made a breakthrough in physical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which best represent the new direction of chemical development, and completely changed its lagging situation in the field of basic chemical research. It quickly became the new World Chemical Research Center after the war.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F416.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亚辉;略论科学人文主义的价值观[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2 厚宇德;W.H.布拉格的科学生涯与科学贡献[J];大学物理;2004年09期
3 李定庆;科学精神的培植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4 金吾伦,郭元林;复杂性科学及其演变[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4年01期
5 杜祥琬;;让核技术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再创辉煌[J];中国工程科学;2008年01期
6 尚超;;论我国建立体育法制的必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0年07期
7 张洪光;哥廷根学派和数学的统一性(续)[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S2期
8 金吾伦,郭元林;国外复杂性科学的研究进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9 张翮;翁屹;;艾弗里转化实验引发的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李忱;田杨萌;;科学进化系统的协同机制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舒国萱;;宇称不守恒——实验对理论的判决性反驳[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2 朱良漪;;科学仪器的前沿技术、自主创新和应用[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3 苏祺;王顺义;林巍;;科技创新及跨学科理论互动与发展探讨[A];学科发展与科技创新——第五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琪;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发展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郭元林;复杂性科学知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何忠国;以和谐看待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6 冯秀芳;钱伟长治学理念及教育思想初探[D];上海大学;2007年
7 陈翠芳;科技异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8 陈如钧;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矛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9 王保红;基于Nature和Science20世纪内容计量分析的科学发展态势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10 全胜;基于学术交流理论的体育科技社团历史演变及当代趋势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利润;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知识在我国的传播[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辉;花园口经济区200吨碳纤维生产线工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袁焱;基于Lotka-Volterra方程的基因调控网络稳定性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刘松;科学求实与效率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晓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思维方式变革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黄晓虹;回顾和展望[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7 于晓红;仿生设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刘雪飞;收音机造型发展演变研究[D];江南大学;2004年
9 吕艳;李森科伪科学事件的文化透视[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10 邹芳芳;对称性破缺的哲学思考[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世界顶级“煤变油”研究中心落户上海[J];能源与环境;2004年03期
2 ;川菜发展研究中心简介[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3 小林;;奥飞联手高校开设澳贝早教研究中心[J];中外玩具制造;2010年02期
4 ,
本文编号:2207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20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