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协同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研究
[Abstract]:How to realize the transition from a large manufacturing country to a manufacturing power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even in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us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realize this strateg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and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ufactur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ystem in China, including the system dynamic mechanism, the resource supply mechanism. The cooperative trust mechanism and incentive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are four aspects to construct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ystem. The four mechanisms support each other a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which can guarantee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manufactur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ystem, and then enhance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作者单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跨越模式、风险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71472057)
【分类号】:F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马永红;王丽丽;王展昭;;产业技术联盟的运行机制分析与构建[J];科技和产业;2011年08期
2 万幼清;张妮;鲁平俊;;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风险及其形成机理研究[J];管理世界;2015年02期
3 薛二勇;;我国大学和产业合作的战略选择和制度安排——协同创新中高等教育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创新[J];教育研究;2013年11期
4 徐恺英,鞠彦辉;企业信息集成系统运行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05年06期
5 朱兆斌;;科研成果横向转化绩效研究——基于东南大学与企业横向科技合作情况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5年Z1期
6 魏江;李拓宇;赵雨菡;;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格局、现实困境与政策走向[J];中国软科学;201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泉;蔡续;;SMT产品制造网格运行机制的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原顺梅;王坚;周秀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综述[J];科技和产业;2012年06期
3 梁袁;;徐州卷烟厂信息集成方案的设计[J];当代经理人;2006年11期
4 李建玲;孙亮;马欣;;北京地区产业技术联盟现状及对策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5 葛剑;曹俊;;机床再制造产业化技术转移实现路径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5年10期
6 王红军;孟庆国;阎兵;李耀辉;王通;;企业间异构ERP系统集成的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年05期
7 王红军;孟庆国;阎兵;李耀辉;王通;;异构ERP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研究[J];煤矿机械;2008年05期
8 李圣军;孔祥智;;龙头企业技术服务的运行机制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0年11期
9 王琦峰;;区域港口物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构建研究[J];物流科技;2013年07期
10 陈现军;;小型银行战略联盟的运行模式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春泉;SMT产品制造网格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2 刘勇;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3 李菲;三网融合视域下数字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单昆;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技术服务有效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显强;移动工程设计一体化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李秀玮;新疆涉农企业农业技术服务的运行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4 苏文婷;基于星型组织形式的虚拟企业资源计划(V·ERP)实施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张丹;企业信息编码及其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6 王琳娜;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管理平台构建[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维;低碳产业技术链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及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厉仄平;基于OpenESB的企业信息集成方法研究及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力;走向“三重螺旋”: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战略选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2 魏江;;多层次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建构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2年28期
4 王聪聪;蔡宁;黄纯;;产业集群多层次网络结构对集群风险扩散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5 马学;刘艳辉;胡宝民;;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的机理分析——兼论河北省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河北学刊;2006年01期
6 刘恒江,陈继祥;基于动力机制的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5年05期
7 陆立军;郑小碧;;集群式创新风险的控制机制与策略[J];经济学家;2008年05期
8 戴义臣,,于红焱;对强化我地区教育情报网络运行机制的探索[J];吉林教育科学;1994年09期
9 范玉顺,吴澄,石伟;CIMS应用集成平台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1997年05期
10 周毅;;信息系统运行机制探讨[J];情报学刊;199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明英;王永章;;浅析新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启明;百亿元托起“制造业信息化工程”[J];电子商务世界;2002年09期
3 周喜安;大力培育和振兴我国制造业[J];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4 于平;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3年09期
5 俞国生;做好上海制造业的战略升级调研工作[J];上海工业;2003年04期
6 王战 ,王成焘 ,郭重庆 ,姚振强;专家学者谈上海制造业战略升级[J];上海工业;2003年05期
7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J];机电工程;2003年02期
8 舒萍;发达国家传统制造业产业再造的路径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9 魏强,魏星,李全兴;北京制造业科技综合能力评价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许晓雄;广东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分析和对策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汉川;郭巍;;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界定研究与评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刘海燕;;振兴现代制造业是首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方茜;;四川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量化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4 阎质杰;徐敏捷;陈岩;;要围绕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王晓芳;;现代制造业是北京奥运景气后经济新的增长点[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6 王守信;韩丹;;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胡昱;;基于自主创新的制造业产业升级机理分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8 刘倩;杜庆治;杨秋萍;;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荣宏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10 刁绍长;张春英;房延辉;李方喜;李怀东;陈第尊;李国诗;刘士凯;张军;薛巍;;关于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对策研究[A];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报告: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年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成果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仲良 赵弘;北京制造业要占据产业链高端[N];北京日报;2004年
2 主持人:本报记者 沈耘;亡羊补牢犹未晚 振兴装备制造业正逢时[N];中国工业报;2005年
3 李寿生(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新世纪我国制造业之路将如何铺设[N];中国企业报;2001年
4 主持人:冷德熙;关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现状 问题与对策[N];科技日报;2003年
5 丛笙 董筱宇;甘肃广州提出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N];中国工业报;2006年
6 刘恩良;做好人才建设工作 振兴装备制造业[N];甘肃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初霞;整合资源合理规划装备制造业布局[N];哈尔滨日报;2006年
8 郭重庆(作者系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生产性服务业:中国制造业能级提升的契机[N];机电商报;2006年
9 市委政研室课题组;着力培育特色装备制造业[N];酒泉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唐成选;我省绘就“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蓝图[N];辽宁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亮;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经济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崔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3 牛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涂颖清;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升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邵昱晔;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邓泽林;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机制与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马超;我国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高敬峰;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李增欣;开放条件下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及其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孙佳;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涛;新工业革命对湖北制造业的升级影响与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金和林;延边州和韩国部分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带动作用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王武凤;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中、美、日、德装备制造业产业关联比较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4 陈阳;基于双重特征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顾加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度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杨雪;中间产品贸易对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7 李琪;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益锋;汇率变化对中德制造业出的影响: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9 王媛媛;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张玉莹;山东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28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228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