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能源发展与变革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21 17:39
【摘要】:能源是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前提和基础,能源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生产利用方式的变革创新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与能源变革的社会作用,分析了我国能源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及存在问题,并根据未来国际能源发展总体趋势,阐述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结合能源需求预测分析,指出我国能源变革的必要性,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能源发展和变革提供战略决策及参考依据。
[Abstract]:Energy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of energy p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is the key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nergy transformation, analyzes the gap and existing problems between China's energy development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trend of international energy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energy development in China are expounded. Based on the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of energy demand,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energy reform in China, and provides strategic decision and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energy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基金】: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2013-ZD-11)
【分类号】:F4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建坤;;中国的能源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华详;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付飞;李异;张健;;高龄老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3 张洪波;徐苏宁;;全球气候变化下低碳城市实现的规划途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4 崔木花;;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循环经济规划研究——以安徽能源循环经济规划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汪少波;略论非合理性政府行为与政府成本刚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黄晓霓;;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王守敬;;对我国居民消费率过低的几点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孟祥健;;新农村建设视域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郑家欢;吴志祥;;安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10 余明江;;我国农村反贫困机制的构建——基于“政府—市场”双导向视角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建一;;长三角循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常慧娟;;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合作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滕吉文;阮小敏;张永谦;闫雅芬;;节能高效、减排低碳与责任和快速工业化及经济腾飞[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李毅;;民营房地产业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1(2003)[C];2004年

5 王娜;邱琦;;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推广与普及[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6 唐海龙;徐玉新;蒋高明;刘沙沙;张Pr;钟世霞;;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7 郭雪松;邹娟;梁瀚文;刘俊新;;苕溪流域典型村落水污染特征调查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8 黄璜;;“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汪清蓉;;城市旅游业能耗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估算方法及深圳市实证分析[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怀;韩瑞;;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扣除额标准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国强;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8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耀鹏;中国粮食流通支持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闫俊;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闫恒超;棉花纤维发育伸长期和次生壁加厚期数字表达谱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鹏;煤粉永磁强磁滤器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谭啸;湘中南地区农村初中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史玉岩;开发节地型居住小区的技术措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商鹏鹏;我国个人破产制度之配套制度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瞿逸;我国经济转轨期民工荒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何建坤;;我国“十二五”低碳发展的形势与对策[J];开放导报;2011年04期

2 何建坤;刘滨;王宇;;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的挑战与对策[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何建坤;;我国自主减排目标与低碳发展之路[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何建坤;张希良;;我国“十一五”期间能源强度下降趋势分析——如何实现能源强度下降20%的目标[J];中国软科学;2006年04期

5 周玲玲;顾阿伦;滕飞;何建坤;;实施边界碳调节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6 马湘山;封超玲;;欧盟航空排放交易系统及其对中国利益相关方的影响[J];中国环境管理;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亚荻;中国将成为最大能源购买国[J];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2001年04期

2 赵忠廉;福建能源生产、消费与结构状况分析[J];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2002年03期

3 朱成章;;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能源的发展[J];节能;2006年02期

4 杨洪春;;福建省能源生产、消费及问题分析[J];能源与环境;2007年05期

5 王建华;刘芳;;国际能源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12期

6 蒲晓刚;李晓曼;;中亚能源之争与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分析[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7 班硕言;;“能”发展之基石 “源”生态之累积——关于能源引发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4期

8 ;李克强在全国能源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保障能源供给 促进经济发展 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J];上海节能;2009年02期

9 林文宽;;浅议未来10年广西能源发展[J];广西经济;2009年08期

10 本刊编辑部;;能源资讯[J];中国三峡;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洪春;;福建省能源生产、消费及问题分析[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2 王谦;;我国能源、经济、环境、安全监测预警系统[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3 ;能源“十五”发展重点规划[A];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四届信息发布会专辑[C];2001年

4 范维唐;;21世纪中国能源[A];21世纪中国煤炭工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考[A];《电站信息》2012年第8期[C];2012年

6 ;201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A];《电站信息》2013年第2期[C];2013年

7 吴君隆;谷晓江;程进;金明亮;马燕;;贵州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C];2009年

8 方华灿;;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A];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文集[C];2004年

9 胡小平;;中国能源持续战略探讨[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曾少军;;全球能源与环境现状及前景[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2~2013)[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谭红梅;能源保险:期待东风扶上马[N];中国矿业报;2006年

2 戚燕凌 郑金发;揭开土耳其能源面纱[N];中国石化报;2007年

3 金言;拓宽能源学研究新视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陶社兰;熊光楷:“中国能源威胁论”站不住脚[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5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林伯强;经济学中的“能源”[N];中国财经报;2007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史丹;深入能源体制改革 加强薄弱环节建设[N];中国石油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白明辉 陶思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N];国家电网报;2011年

8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许勤华;中加能源合作迎来春天?[N];中国能源报;2012年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李克强;在中欧高层能源会议闭幕式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12年

10 英国《经济学人》 赵清 译;英国能源议案招致民众不满[N];中国石化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才炜;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外部性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俊峰;中国能源·经济·环境(3E)协调发展的研究与政策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张新花;中国的中亚能源策略[D];新疆大学;2009年

4 王亚栋;能源与国际政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关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石红莲;低碳经济时代中美气候与能源合作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芮雪琴;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张涛;基于环境约束的江苏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9 伍福佐;能源消费国家间的能源国际合作:一种博弈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庞丽;经济增长中能源政策的计算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建云;东北亚能源合作中的美国因素探析[D];暨南大学;2007年

2 Akulova Yulia;中俄能源合作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Azamat Baimoldin;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能源合作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雷曼誉;能源安全视角下的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D];辽宁大学;2012年

5 单君兰;中俄能源合作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6 李训领;中国能源发展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7 位现强;挑战与机遇—中国和平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因素[D];暨南大学;2009年

8 吴晓春;中印能源的竞争与合作[D];厦门大学;2009年

9 陈文锴;中印能源合作的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久佳;美国能源支持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85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285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4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