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煤炭资源型城市碳排放特征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11-25 16:19
【摘要】:为了帮助煤炭型城市科学合理地制订碳减排对策,以平顶山市为例,计算了2004~2012年间来自产业部门、生活部门能源活动和水泥行业生产过程中地碳排放量,并用LMDI(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法测算了各影响因子的贡献。结果表明:1平顶山市碳排放量年增长率为13.226%;2生产部门能源强度、人均GDP、产业结构等是碳排放地主要正向驱动因子,生活部门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是负向抑制因子,正向驱动因子的贡献远大于负向因子。提高能源利用技术水平和产业升级是降低碳排放地主要措施。
[Abstract]:In order to help coal cities to formulat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easures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taking Pingdingshan City as an example, the carbon emissions from the energy activities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 the domestic sector an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the cement industry from 2004 to 2012 were calculated. The LMDI (logarithmic average weight decomposition)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contribution of various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carbon emissions in Pingdingshan is 13.226; (2) the energy intensity and GDP, per capita are the main positive drivers of carbon emissions, while the energy intensity and energy structure in the life sector are negative inhibitory factor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positive driving factors is much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negative ones. Improving the technology level of energy utilization and upgrading industry are the main measures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作者单位】: 平顶山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煤炭资源型城市碳排放驱动机制及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编号:KJT142400410619)
【分类号】:F426.21;X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卉彤;慕淑茹;;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结构与碳排放的趋势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9期

2 王铮;朱永彬;刘昌新;马晓哲;;最优增长路径下的中国碳排放估计[J];地理学报;2010年12期

3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4 叶晓佳;孙敬水;董立锋;;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驱动因素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4期

5 何晓萍;刘希颖;林艳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电力需求预测[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6 苏方林;宋帮英;侯晓博;;广西碳排放量与影响因素关系的VAR实证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9期

7 赵志耘;杨朝峰;;中国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叶;何慧;陈俊君;;排放影响因子与碳足迹研究述评[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2 黄蕊;王铮;朱永彬;马晓哲;刘晓;刘昌新;;上海、北京和天津碳排放的比较[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年02期

3 邵帅;杨莉莉;曹建华;;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上海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11期

4 李晨晨;徐峰林;刘聪;;工业企业碳排放及其会计处理探析——以徐州市为例[J];财会通讯;2011年22期

5 王泽强;;乡—城人口迁移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基于“年龄—迁移率”的定量分析[J];西部论坛;2011年06期

6 沈坤荣;李影;;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尾效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7 赵建林;;石家庄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脱钩”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2012年05期

8 孙涵;付晓灵;张先锋;;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中国煤炭长期需求预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宋博;;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收入差距分析及预测[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4期

10 王君章;方恺;;基于来源多样性特征的中国电力碳足迹估算[J];电力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欣;程久苗;;基于土地利用结构的芜湖市碳排放效应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杨;许振成;简韬;王俊能;;城市能源活动碳足迹初探——以广州市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吴国华;张春玲;;基于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芬;;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探析[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柯水发;赵可可;李彪;;基于STIRPAT模型的北京市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6 吴常艳;黄贤;金揣;小伟;赵荣钦;徐国良;;中国工业行业碳排放效率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7 吴常艳;黄贤;金揣;小伟;赵荣钦;徐国良;;中国工业行业碳排放效率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光大环保优秀论文集(2014)[C];2014年

8 陈春桥;杜启云;胡小强;钟振远;欧阳洁;;北京市产业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与结构分析[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6生态城市与绿色经济[C];2014年

9 Hu Guihong;;Model and Algorithm for the 4PL Multi-Objects Routing Optimization Problem Based on Low Carbon Logistics[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10 吴方卫;张锦华;孔艳杰;;潜在原油缺口与经济可持续增长[A];第十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永彬;排放控制目标下我国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减排路径与碳排放趋势研究及模拟系统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5 崔立志;灰色预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吴开尧;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许泱;中国贸易、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曾荻;我国民用建筑运行能耗预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吕连宏;广东省电力生态系统分析与调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刘晓;中国区域碳排放配额控制政策的建模和系统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秀花;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的区域分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彼爱;河南省低碳发展水平时空差异与碳排放驱动力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3 侯凯;基于随机创新扩散模型的中国电力消费预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邵咪咪;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的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D];南京大学;2011年

5 乐融融;建设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武;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崔巍平;新疆低碳经济发展情景分析与对策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8 孙宇飞;城市碳排放清单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9 赵倩;上海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刘士彬;我国能源消费需求分析与预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中英;王礼茂;;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5期

2 徐太炎,仝德良,刘波;北京市能源结构现状及今后调整方向[J];北京节能;2000年02期

3 宋帮英;苏方林;;我国省域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GWR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0年04期

4 仲云云;仲伟周;;我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分析——基于脱钩和三层完全分解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02期

5 刘学敏;;低碳发展之路需要经济和能源结构双重转型[J];中国科技投资;2009年07期

6 朱永彬;王铮;庞丽;王丽娟;邹秀萍;;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7 苏庆勇;吴世先;;广西能源形势和能源产业的若干思考[J];能源与环境;2008年06期

8 查冬兰;周德群;;地区能源效率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差异性——基于Kaya因素分解[J];系统工程;2007年11期

9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10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雪娜;我国能源类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2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4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5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6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7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8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9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10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2356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356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5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