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石油储备体系构建:国际经验及中国策略
[Abstract]:In order to perfect China's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 system and ensure energy security,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is carried out around the strategy of filling and releasing strategic oil reserves, the optimal reserve scale, and the problem of location selection. The United States, one of the IEA member countries with a sound petroleum reserve system, and Japan and Singapore, which depend on a large number of oil imports, are selected for case study, and their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re summarized.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 system, tracks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the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 system,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perfecting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 system. Rationally arrange the layout of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 base, define the strategy of strategic oil reserve absorption and storage, create diversified strategic oil reserve storage mode, and seek stable and diversified oil supply partner countri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 system.
【作者单位】: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石油价格危机预警分级机制及其智能应急响应策略研究”;7120308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际油价波动的独立源影响因素及其集成智能预测研究”;7120305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影响的预警研究”;12YJCZH091 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影响及其预警知识库系统研究”;2014M551591
【分类号】:F42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建;王安建;于汶加;邹愉;;石油期货市场机制及对中国石油安全的影响[J];地球学报;2010年05期
2 习文静;;石油储备模型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12期
3 范小宁;;石油储备的成本与安全性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04期
4 陈海涛;;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最大覆盖模型的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选址[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20期
5 王新新;;我国石油储备发展的审视与对策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年02期
6 郭玲玲;武春友;于惊涛;;中国能源安全系统的仿真模拟[J];科研管理;2015年01期
7 林伯强;杜立民;;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最优规模[J];世界经济;2010年08期
8 孙天晴;;基于复合泊松过程战略石油储备天数的概率模型及其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年05期
9 孟浩;;美国储气库管理现状及启示[J];中外能源;2015年01期
10 吴刚;魏一鸣;;突发事件情景下的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白洋;基于供给风险视角的战略石油储备策略建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余德建;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系统选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赖迪迪;新时期我国成品油战略储备规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朝河;戎皓;;侦察装备的可靠性概率模型及其应用[J];兵工自动化;2011年06期
2 王高尚;;后危机时代矿产品价格趋势分析[J];地球学报;2010年05期
3 邹愉;王高尚;于汶加;林建;;典型国家部门石油消费轨迹及对中国的启示[J];地球学报;2010年05期
4 李铭;王高尚;于汶加;刘占成;;中国石油资源安全评价[J];地球学报;2010年05期
5 张照志;王安建;;欧佩克石油生产配额制度与油价关系研究[J];地球学报;2010年05期
6 彭颖;邓军;王安建;陈其慎;张晓佳;;日本海外矿产资源获取机制分析[J];地球学报;2010年05期
7 徐铭辰;王安建;陈其慎;杜雪明;;中国能源消费强度趋势分析[J];地球学报;2010年05期
8 闫强;陈毓川;王安建;王高尚;于汶加;陈其慎;;我国新能源发展障碍与应对:全球现状评述[J];地球学报;2010年05期
9 赵建安;李红强;郎一环;郑景云;;能源保障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煤炭和石油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何鸿;汤昌福;;中国石油安全形势与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Application of AHP in Mineral Resources Security Evaluation[A];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from Cross-strait Environment & Resources and 2nd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ociety[C];2010年
2 王高尚;;后危机时代矿产品价格趋势分析[A];《地球学报》“矿产资源需求理论、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专辑[C];2010年
3 邹愉;王高尚;于汶加;林建;;典型国家部门石油消费轨迹及对中国的启示[A];《地球学报》“矿产资源需求理论、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专辑[C];2010年
4 李铭;王高尚;于汶加;刘占成;;中国石油资源安全评价[A];《地球学报》“矿产资源需求理论、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专辑[C];2010年
5 张照志;王安建;;欧佩克石油生产配额制度与油价关系研究[A];《地球学报》“矿产资源需求理论、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专辑[C];2010年
6 彭颖;邓军;王安建;陈其慎;张晓佳;;日本海外矿产资源获取机制分析[A];《地球学报》“矿产资源需求理论、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专辑[C];2010年
7 徐铭辰;王安建;陈其慎;杜雪明;;中国能源消费强度趋势分析[A];《地球学报》“矿产资源需求理论、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专辑[C];2010年
8 闫强;陈毓川;王安建;王高尚;于汶加;陈其慎;;我国新能源发展障碍与应对:全球现状评述[A];《地球学报》“矿产资源需求理论、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专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根民;国家石油储备基地运行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郭启辉;中国石油产业组织结构及规制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陆胜利;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陈海涛;基于供应链的中国石油资源安全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王晓钧;后危机时代中国外汇储备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晶;中国石油安全的经济学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姜在君;国家物资储备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闫军印;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经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郑俊峰;开放经济下国家物资储备调控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胡跃龙;经济发展资源支撑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文桥;我国沿海煤炭储备基地规划布局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徐圣陶;21世纪中国石油安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戴国君;石油消费政策的国别比较及建议[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莹;中美能源安全战略比较分析[D];海南大学;2011年
5 郑明明;中国石油储备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杨阳;我国石油战略储备规模与吞吐模式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王向青;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规模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8 郑金印;国际油价对我国石油储备的影响[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9 王晓东;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规模及其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10 于淼;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建设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明彦;;国际原油定价机制真相思考[J];银行家;2009年01期
2 于伟;尹敬东;;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3 李坤望;孙玮;;我国石油进口需求弹性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4期
4 薛力;肖欢容;;中国战略石油储备规模:缺陷与应对[J];当代亚太;2009年02期
5 徐泽水,达庆利;区间型多属性决策的一种新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6 王高尚,韩梅;中国重要矿产资源的需求预测[J];地球学报;2002年06期
7 李玉喜;张道勇;朱杰;;我国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趋势影响因素分析[J];地球学报;2009年06期
8 王安建;王高尚;陈其慎;于汶加;;矿产资源需求理论与模型预测[J];地球学报;2010年02期
9 王安建;;世界资源格局与展望[J];地球学报;2010年05期
10 王高尚;;后危机时代矿产品价格趋势分析[J];地球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林伯强;[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侯乃X;石油价格波动对世界经济波动影响的动态变化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虞立戎;中国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陈志宗;城市防灾减灾设施选址模型与战略决策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吴刚;石油安全的若干管理科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刘庆富;中国期货市场波动性与价格操纵行为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7 柳荫成;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中国石油资源战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曾建武;国际油价波动:因素分析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8年
9 吴翔;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与我国经济增长内在关联机制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向青;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规模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2 秦坤;我国的石油安全和石油储备基地布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晋安岑;长江流域原油需求预测及运输系统方案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4 邵志刚;美国石油政策的演变与战略石油储备政策的形成初探[D];苏州大学;2008年
5 陆军军;论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机制及其对中国建设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借鉴作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徐永东;我国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创新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王浩;中小石油化工企业供应链再造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8 赵乐之;大型地下水封储油库围岩稳定及水封巷道合理设置高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张晗;国家石油安全储备体系的分析和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万红;考虑替代品和关税配额政策的石油储备模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国将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J];中国矿业;2002年01期
2 龚志勇;;建立和完善我国石油储备体系的思考[J];经济纵横;2008年08期
3 ;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大门首次向民营油企开放[J];经济视角;2010年06期
4 李松林;;关于建立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思考[J];军事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5 田晓耕;;借鉴国际经验建立我国石油储备体系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管清友;;石油储备体系建设谋势而动[J];西部论丛;2009年02期
7 王越;赵强;;对完善当今形势下我国石油储备体系的几点思考[J];中国矿业;2009年10期
8 聂龄慧;;金融危机下的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9年12期
9 陈柳钦;;中国健全石油储备体系刻不容缓[J];科学发展;2012年04期
10 陈柳钦;;建设中国石油储备体系刻不容缓[J];中国经贸;2012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雁争;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确定三驾马车[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周勇刚;藏油于民有利完善石油储备体系[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3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学者 管清友;让民企参建石油储备体系一举三得[N];上海证券报;2008年
4 ;民营油企有望进国家石油储备体系[N];中国矿业报;2008年
5 记者 文婧;建立石油储备体系不是为平抑油价[N];经济参考报;2004年
6 刘真;我国计划建立四级石油储备体系[N];中国矿业报;2007年
7 欣华;中国四级石油储备体系化建设启幕[N];中国贸易报;2007年
8 陈其珏;中国石油储备体系化建设启幕[N];上海证券报;2007年
9 金三林;从五个方面完善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欧阳觅剑;应使石油储备体系多元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鹏蛟;我国石油储备体系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2 曹博谦;我国石油储备体系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3 王楠;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刘金红;我国石油储备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63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363980.html